袁陽平

當代集團創始人艾路明
上世紀80年代,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中國改革開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壯麗景象。
1988年5月10日,我國第一家高新區在北京中關村誕生。同年底,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
這年7月,大學畢業生艾路明在武漢市洪山區成立當代生物化學技術研究所,這是當代集團的前身。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當代集團已發展成為一家大型的民營企業集團,涉足生物醫藥、文化體育、旅游等多個領域。
從最初2000元起步,到去年集團總資產逾900億元,創始人艾路明說,創新是企業發展的第一動力。
1988年夏,艾路明在武漢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將被分配到湖北省委黨校。他放棄了這一令人羨慕的工作,和其他六位校友一起,下海經商。艾路明說,這是大家深思熟慮的決定。
當時,注冊公司并不容易。艾路明向支點財經回憶,1988年注冊公司的手續非常復雜,不像今天跑一趟政務服務中心就可以了。當時洪山區出臺政策,個人需要把錢捐給洪山區科委,科委通過開辦一個集體所有制的科研機構來完成企業的創辦。這一政策也是從北京中關村借鑒過來的。
艾路明與六位校友將湊來的2000元捐給了洪山區科委,成功注冊了一家集體所有制的科研機構。
這家機構取名當代生物化學技術研究所,最初主營業務是從尿液中提取尿激酶出口海外。
艾路明說,選擇這一領域創業,主要是因為團隊參與了一個生物醫藥方面的項目,掌握從尿液提取尿激酶的核心技術。
“我們有技術,知道產品可以銷往海外。”艾路明堅定看好這一項目。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項提取尿激酶的創新技術,門檻可不低。
艾路明回憶,雖然創業團隊掌握了尿激酶的提取技術,但是在一個城市里大規模的收集尿液,需要做好很多前期準備工作,如要跟環衛局談判、管理好每個廁所、分清運輸線路等。
更難的是,從收集到運回工廠,尿液需要在六小時內進入提取環節,否則尿激酶的含量會下降。
闖過一道道難關,憑借一步步技術創新,艾路明帶領創業團隊逐步取得商業上的進步。
“現在,我們生產了全世界70%的尿激酶。”艾路明對科技創新深有體會,尿激酶的生產與提取技術是企業發展之初的核心競爭力。
1993年初,艾路明等人成立武漢當代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代科技”),并與國家原計生委協商合作,主攻高新科研成果轉化,成功攻破赤霉素的生產與提取技術。
1997年6月6日,艾路明過完40歲生日沒多久,當代科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是武漢東湖高新區第一家上市公司,也是湖北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上市公司。

人福醫藥是當代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
上市四個月后,當代科技正式更名為武漢人福高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也由“當代科技”改名為“人福科技”(600079.SH)。
有了充足的資本保障,人福科技上馬新項目,如葛店人福藥業便在此時創立。
人福科技迅速擴張,先后參股或控股并購了武漢康樂藥業有限公司、武漢華山制藥有限公司、新疆維吾爾藥業有限責任公司,進一步拓寬了醫藥主產業的發展空間,使醫藥產業成為公司的主導產業。
2001年8月8日,人福科技聯合湖北宜藥集團等五家股東,共同投資組建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該公司已成為國家麻醉藥品定點生產企業和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是國內麻醉藥細分市場的領導者。
2010年4月,“人福科技”股票更名為“人福醫藥”。2011年,人福醫藥發起成立光谷創新藥物研發中心,并聘請吳祖澤院士擔任首席科學家。
2018年,人福醫藥實現營收186.34億元。
在研發方面,人福醫藥2012-2018年累計投入近30億元。當代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發是企業的生命線。
有人問艾路明,如何看待企業經營多元化的討論。
“我覺得這種討論沒那么重要。”艾路明認為,中國經濟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面臨各種各樣的機會,企業如果保持分享的文化,無論進入哪一領域,都有尋找到最好的可能。
上世紀80 年代,世界新技術革命浪潮洶涌澎湃,中國改革開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壯麗景象。
“我們分享市場、思想、財富,以及企業戰略與文化。”艾路明堅信這種分享可以在市場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2010年,當代集團投資三特索道,成為第一大股東,完成旅游消費產業領域的布局。經過多年培育,三特索道已成長為以旅游客運觀光索道、旅游景區、三特營地為主業的跨區域旅游產業集團,掌握旅游資源近30個,規劃控制景區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
2015年,當代集團成為當代明誠第一大股東,布局影視娛樂、體育文化領域,通過“營銷+版權”雙輪驅動搶占了頂級體育版權資源。
“這些成績,得益于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艾路明反復強調,當代集團所推崇的企業使命——成就卓越企業,是“致力于積蓄和提升自身的平臺化力量,并與有著共同價值觀的企業共同合作,通過雙方深度融合,為合作企業帶來內在活力和發展動力”。
在做好主業的同時,當代集團積極反哺社會。
今年5月,艾路明帶領當代集團員工一同前往阿拉善,去荒漠地區種植梭梭。
“過去員工只是參與捐款,現在讓他們親自感受下做公益的不易。”艾路明說。
早在1995年,艾路明就當選武漢市九峰鄉新洪村黨支書兼村委會主任,參與新洪村扶貧。他創新扶貧思路,提出產業扶貧。
艾路明為新洪村帶來的第一項扶貧措施,是鼓勵農民通過小額貸款種植中藥材。這樣既帶領村民致富,又解決了企業的藥材需求。
作為景區生態旅游開發運營商,三特索道最初進入貴州梵凈山時,看到當地經濟比較貧困,便積極引導當地農民參與到景區建設中。目前靠近梵凈山周邊的7個村民組脫貧率達95%以上。以梵凈山寨沙侗寨為例,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不足1000元增長至近3萬元,全寨基本全部實現脫貧。
2017年11月,艾路明當選阿拉善SEE生態協會第七屆會長。他說要用創業的方法和心態從事公益、環保活動。
在阿拉善左旗蘇海圖戈壁的嘎查,有120戶農牧民,其中有80戶種植了梭梭,在梭梭根部嫁接寄生名貴中藥材肉蓯蓉。這讓當地農牧民得到了較高的收入。
當代集團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艾路明說,辦企業時間越久,越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