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從寧靜的鄉村,到喧鬧的都市,全民對財富的渴望從未停止過,它有時被壓抑,有時被打擊,但一有機會,它就會愈發洶涌地進發。”有學者這樣描述民營經濟的發展。
1999年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分水嶺,此前走過了坎坷、迂回之路,在這之后,走向了全面勃興。
一個標志性的事件是,這年3月,非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載入憲法——“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一年,這一月,九州通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州通”)的前身——武漢均大儲運公司在武漢成立。
二十年風雨兼程,二十年飛速發展,而今九州通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醫藥流通企業。
自2010年上市至今,九州通總資產由81.19億元增長到去年的666.74億元,營業收入由212.52億元增長到去年的817.36億元,2019年位列《財富》中國500強第106名,已連續十年位居湖北民營企業百強榜首。
在2019年度(首屆)“湖北最佳上市公司”評選中,九州通獲得“湖北最佳上市公司”“湖北最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兩個獎項。2019年,九州通定下的目標是邁進“千億俱樂部”,成為國內醫藥流通領域首個營收破千億的民營公司。
九州通的創立,其實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
在1999年之前,醫藥流通嚴格限制在國資領域,任何私營企業都必須以掛靠方式依附于國營機構。這類私營機構有個共同的名字:“紅帽子”企業。
1985年,32歲的劉寶林辭去基層醫療機構公職,與4個股東通過“內部承包、上交提留”方式成立“應城天鵝鎮醫藥批發部”,正式戴上“紅帽子”,做起醫藥生意。
劉寶林信奉“寧賠錢,要守信”的原則,很快打開了銷路,這也為日后九州通的經營理念奠定了基礎。
1989年,劉寶林離開家鄉湖北,到海南繼續做醫藥生意。當時海南經濟特區剛剛成立,政策比較寬松。
此后,劉寶林逐步在全國各地布點,先后以承包、掛靠、租賃等形式與湖北、河北、海南等多家藥企聯合建立醫藥連鎖批發公司,輻射范圍日益擴大。
與此同時,醫藥流通行業漸漸放開。
1999年3月9日,劉寶林與人共同出資200萬元在武漢成立了武漢均大儲運公司,即九州通前身,當年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
這年11月1日,原國家經貿委下發《醫藥流通體制改革指導意見》,允許并鼓勵各行各業、各種經濟成份以兼并、重組、聯合等多種方式參資入股醫藥流通企業。
醫藥流通從開道縫、開個窗到大門敞開。自此,混合、民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形式的醫藥流通企業先后涌現。
“1999年醫藥行業放開后,市場規模增長非常快,這也是九州通快速發展的重要背景。”劉寶林說。
2003年9月,公司名稱變更為湖北九州通實業有限公司,并于同年10月8日正式更名為湖北九州通醫藥集團。彼時,九州通營收已在全國上萬家醫藥流通企業中位列第三。
以九州通為代表的一批民營流通批發企業的興起,打破了國有流通企業“一統天下”的格局,推動了醫藥流通行業的變革。

九州通創始人劉寶林
在中國醫藥流通企業中,九州通營收、利潤比不上國藥控股、華潤醫藥、上海醫藥,但業績增速遠超它們,核心秘訣就是其獨創的“九州通模式”。
家住天門岳口健康村的張女士回憶,2000年前后她開始從事醫藥零售生意。由于九州通藥品批發價在市場上最為實惠,大幅降低了個人從業門檻,即使來回一趟300多公里,她也要去位于武漢漢陽的九州通進貨。
張女士是九州通萬千客戶中的一個,九州通以基層醫療機構、民營醫院、下游流通藥企、藥店診所為銷售對象,以低價、批量快速、現款交易的方式迅速開拓市場,形成了獨一無二的運營模式。
該模式與主攻二級及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市場的國有企業形成了錯位競爭,并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平價藥風暴。
2004年,上海幾家平價藥房在九州通強大配送體系的支持下,像一條鯰魚攪動了市場,引得上海各大藥房紛紛降價。
隨后,九州通涉足的北京、廣東、湖北、河南、新疆等地也多次引發藥品降價風潮,為平抑藥價起到了一定作用。
“九州通模式”引領了公司的快速發展,也帶來了考驗。
第一個考驗是基層市場高度分散、物流配送難度頗大。劉寶林認為九州通必須以技術手段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2008年11月,九州通建成了國內首個采用全程自動化設備的醫藥物流中心——九州通北京現代醫藥物流中心。
該中心的藥品儲存量達到40萬箱,日均吞吐能力達到1.5萬箱,藥品出庫差錯率控制在萬分之一以內。
2014年9月8日,投資3.8億元的武漢九州通東西湖物流中心(一期)上線,支持年銷售額120億元。這是當時全球最大、亞洲最先進的單體醫藥物流中心。
去年底,該中心被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聯合評為全國十大“智能化倉儲物流示范基地”之一。
截至2018年,九州通建立了覆蓋全國的醫藥分銷網絡,擁有服務于上游客戶和下游客戶的完整供應鏈系統,累計投建了127座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倉儲管理系統、設備控制系統、運輸管理系統三大自主創新成果,成為國內極少數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醫藥物流企業之一。
九州通的另一大挑戰是基層市場份額較小,只占全國藥品銷售市場份額三成不到。二級及以上醫院等高端醫療機構的“大餅”被國資背景的醫藥流通企業分掉。
2009年起,九州通開始啃這塊“硬骨頭”,加大了二級及以上醫院等醫療機構開發力度。
去年,二級及以上中高端醫院市場實現銷售收入181.95億元,占主營業務銷售收入的20.92%,二級及以上醫院有效客戶達5200余家。
西到新疆喀什、北到遼寧、南到廣東、東到福建——如今,九州通的省級子公司、地市級分公司和縣級辦事處的營銷網絡已經覆蓋了全國大部分縣級行政區域,是全國一萬多家醫藥商業企業中覆蓋范圍最廣的企業之一。

位于武漢東西湖的九州通醫藥集團物流公司。
2010年11月,九州通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民營醫藥流通企業第一股。
上市為九州通在大健康領域的一系列多元化布局提供了資本基礎。
首先是醫療器械流通業務。
醫療器械、藥品是現代醫療兩大手段。從全球看,器械、藥品消費額幾乎一致,而我國則長期“重藥而輕器”。
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收入水平提高,國內醫藥衛生重心從治療向保健預防轉變,血壓計、血糖儀、霧化、呼吸機在內的器械銷量日漸增多。
過去九州通專注于藥品流通,醫療器械僅“搭著賣”。2007年開始,醫療器械部門權重不斷升級,從部門蛻變為獨立運作的集團公司。
2016年,九州通醫療器械與計生用品業務銷售收入為48.71億元,2017年銷售收入69.76億元,2018年劇增至112.21億元。
目前,九州通器械集團收購及成立了位于全國各地的60多家醫療器械子公司,實現核心業務流程全部上線。
九州通醫療器械集團總經理付雄向支點財經表示,九州通未來將加速推進相關并購,看重臨床服務能力強、有專業醫療背景從業人員的企業。
中藥則是另一個被寄予厚望的業務。2018年,中藥材與中藥飲片業務給九州通帶來了33.97億元的銷售收入。
目前,九州通已全面布局大健康領域,涉及醫藥商業、醫養機構、藥品生產和研發業務。
“在發達國家,大健康產業都占GDP的10%以上,美國達到了18%,而中國不到6%,隨著人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大健康產業前途無量。”劉寶林滿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