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占閣 葛雪梅
摘 要:我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養老問題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問題,社區居家養老成為絕大部分老人的選擇,但許多老舊小區現實環境不能滿足老年人居家養老的需求,加強老舊小區居家養老配套建設刻不容緩。目前,國家部署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我們應抓住機會,搞好老舊小區居家養老配套建設,為老年人居家養老創造良好環境,同時拉動國內經濟發展。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老舊小區;改造
2019年6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重點改造建設老舊小區的配套設施,并專門強調“在小區改造基礎上,引導發展社區養老、托幼、醫療、助餐、保潔等服務,推動建立小區長效管理機制”。老舊小區改造成為了一項重大國家戰略工程,為老舊小區居民尤其是居家養老的老年人帶來了福音。
一、基于社區居家養老視角的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的迫切性
(一)我國城鎮老齡人口不斷攀升
國家統計局于2019年2月28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全國內會總人口13953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13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9.58%,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94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7.9%;65周歲及以上人口1665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11.9%。這一數據與2017年末相比較,城鎮常住總人口比重上升了1.06個百分點;60周歲和65周歲以上人口比重分別上升了0.6和0.5個百分點,揭示了我國城市化人口和老年人人口比例逐年增長。世界衛生組織通常將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者65周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7%的國家定義為老齡化國家。根據這一定義,我國早已步入老齡化國家的行列,且老齡化比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會不斷攀升。
(二)社區居家養老成為主流,老舊小區配套不完善
1.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是我國城鎮居民養老的首選
我國基本養老模式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家庭養老、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三類。家庭養老指老年人與子女或親友共同居住,由家人及親友提供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機構養老是指老人在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機構進行養老。社區居家養老指老年人以社區服務為依托、居住在自己的家庭養老。由于我國20世紀70年代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流動頻繁等因素,傳統大家庭越來越少,傳統家庭養老也隨之越來越少。同時由于受傳統文化、費用以及機構養老床位緊張且不健全等因素影響,選擇機構養老方式的老年人占比也較低,據相關人員統計,只有5%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機構養老。基于我國的基本國情,絕大多數老人采取社區居家養老,因此,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國老齡辦等十部委在《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意見》中強調“要逐步建立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
2.老舊小區養老功能存在欠缺
據住建部調查統計,全國共有老舊小區約16萬個,建筑面積約40萬億平方米,這些老舊小區不同程度存在著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完善的缺陷,絕大部分沒有或者缺少養老配套設施。多層住宅由于時代因素大部分未設立電梯,使老年人處于上不去、下不來的尷尬境地,給老年人居家養老造成了諸多不便。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和老年人比例的不斷遞增,老舊小區養老設施的改善需求越來越迫切,國家部署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為改善老舊小區居家養老環境帶來重大契機。
二、老舊小區居家養老改造建設對策
(一)政府主導,政策扶持
1.地方政府制訂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方案
首先,地方政府應成立專門老舊小區改造機構,負責轄區內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其次,地方政府應制訂詳細的老舊小區改造流程和實施方案,使老舊小區改造建設有章可循,依法建設,可引導老舊小區根據自身具體情況,制訂具體的改造建設規劃方案,實施“一小區一方案”,區別實施。
2.各級政府加快出臺老舊小區改造優惠政策
首先,各級政府應充分認識老舊小區改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盡快出臺大力度的改造扶持政策,在老舊小區改造用地、規劃及建設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其次,在老舊小區改造建設資金方面予以支持。專門設立專項基金,對小區改造予以一定比例的扶持,通過政府補一點,業主攤一點的方式多方籌措資金,對于老舊小區業主承擔確有困難的,通過引導社會資金注入項目,加快項目開展實施。
3.積極倡導,做好老舊小區改造的宣傳工作
老舊小區改造建設牽涉面廣,涉及群眾切身利益,政府應積極倡導,通過各級宣傳媒體,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促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居家養老硬件設施
1.完善老舊小區基礎配套設施
20世紀90年代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中居住者大多是趕上福利分房時代的老人,老齡化程度遠高于新建小區。由于時代因素,當年建造標準與現代存在較大差異,許多老舊小區中樓梯單元出入口沒有坡道,也缺少電梯,一些居住在較高樓層的老人由于腿腳不便,常年無法下樓,一旦生病需要兩三個人抬輪椅才能成行,給生活帶來較大困擾。老舊小區改造應首先解決老人能下得來、出得去的問題,設法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內部空間受限的樓體可考慮加裝外掛電梯,電梯也應充分考慮現代急救因素,選取擔架能出入的型號,并且應考慮老年人日常乘坐安全,在電梯內側加裝扶手。樓道出入口也應增設緩行坡道,樓道地面應選擇防滑建材。此外,還應充分考慮老年人生理及生活特點,在小區道路、綠化、配套設施等方面融入適老化改造,如在休閑空間加裝休憩座椅、路標指示牌字體加大等,適應老年人生活需要。
2.完善老舊小區的養老設施
首先,應配建社區醫療站,方便老年人體檢、日常用藥、簡單醫療等,還應適當設立心理醫生,加強老年人心理疏導。大型社區還應考慮設立社區病房和托老院,對于日常患病老人和短期無人照料的老人進行治療、收養。其次,應考慮適當配建便老配套設施,如菜市場、便利店、銀行、餐飲等,引入專業餐飲公司開辦社區食堂等。最后,應根據社區情況配建老年娛樂類、學習類、養生類、社交類的活動設施,如棋牌室、老年大學、閱覽室、養生俱樂部、健身中心、戶外茶室、風雨戲臺等,為老年人積極養老創造良好環境。
(三)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居家養老服務及管理水平
1.政府牽頭,全面深化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各級政府應深入細化養老服務的相關配套政策,地方政府更應將社區養老納入政府管理和保障范疇,不斷探索適應時代發展的養老服務管理措施。同時,教育行政部門應積極倡導發展養老服務體系的人才培養,盡快彌補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的困境,適應現代養老的需求。
2.提高物業公司的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目前,許多小區物業管理不到位,在服務方面存在差距,老舊小區在設施改造建設的同時,應不斷加強小區物業管理及服務質量的建設。通過選聘大型專業化物業管理公司,加強物業公司居家養老專項培訓及考核,提高物業公司居家養老服務水平。
結束語
總之,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老舊小區不能適應老年人居家養老的矛盾愈發突出,我們應積極倡導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建設,全面提升老舊小區居家養老硬件設施,不斷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為老年人高品質居家養老生活創造環境。
參考文獻:
[1]梁海艷.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區居家養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13:3320-3325.
[2]曹麗,李雪蓮.新形勢下社區養老服務模式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9,(09):24-27.
[3]王瓊,王敏,黃顯官.我國養老服務綜合配套改革實踐與創新[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