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課題(2017SJB1777)
摘 要:本文在對特色小鎮獨特的實施路徑進行解讀分析的基礎上,并因地制宜結合常州市近兩年的特色小鎮,對其實施路徑及城鄉融合創新發展成果進行綜合分析、總結。
關鍵詞:特色小鎮;城鄉融合;常州市
2016年7月,在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的聯合推動下,特色小鎮作為新型城鎮化和供給側改革的創新實踐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在新常態下提出的兼顧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興城鎮化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特色小鎮獨特的實施路徑正在為中國各地的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廣闊思路和創新發展實踐,正成為破解城鄉融合發展瓶頸的有力抓手、加速城鄉融合發展的創新引擎和實現城鄉融合的重要載體。
一、特色小鎮的實施路徑解讀
一是必須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品牌引領”的小鎮頂層設計及培育建設理念。由于特色小鎮是一種產業轉型升級和新型城鎮化融合的創新驅動發展模式,其重點在于“特色”二字。因此,在培育創建前期要充分重視頂層設計,秉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品牌引領”的理念,首先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其次要因勢利導結合產業類屬和產業發展前景找準產業定位,最后通過系統的競爭戰略分析,綜合運用品牌的差異化戰略對小鎮進行系統化的頂層設計。
二是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小鎮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模式。“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浙江模式已經成為共識,探索企業主導的市場化特色小鎮建設運營機制,也正成為當前國內特色小鎮的普遍做法,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因為通過這一創新模式的推進實施,有利于充分發揮優質企業與特色小(城)鎮的雙重資源優勢,開拓企業成長空間,樹立城鎮特色品牌,實現鎮企互利共贏;有利于培育供給側小鎮經濟,有效對接新消費新需求,增強小(城)鎮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競爭力。
三是必須走“產業主導、以產促城、以城帶產”的小鎮產城融合建設路徑。特色小鎮的核心特色在于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以區域特色產業為核心,完善核心產業項目與內容,通過產業主導、以產促城、以城帶產的實施路徑促進吸引資金、人才、技術、企業等高端資源要素的集聚,從而加快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
二、常州市城鄉融合發展現狀簡析
常州市位于蘇南地區,早期鄉鎮企業發展有堅實的基礎,非農產業發展較快,在城鄉統籌發展過程中,比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就業問題。在此基礎上,常州市不失時機地推動區域、城鄉之間的產業大轉移,要素大配置。近年來,伴隨城鄉一體化的大力推進和行政區劃的不斷調整,加之美麗鄉村、田園鄉村、農業示范區、田園綜合體以及特色小鎮的大力推進建設,常州市在邁向城鄉融合的道路上又推進了一大步,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優勢,也暴露出了不少融合發展的瓶頸和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一是農村內生動力不足,城鄉經濟差距縮小緩慢。二是財政投入歷史欠賬較多,城鄉公共資源供給差距較大。三是農村環境質量不容樂觀,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差距較大。四是產權制度仍需進一步完善,城鄉二元結構尚未被根本打破。
三、特色小鎮的實施路徑對于常州市未來城鄉融合創新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以“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品牌引領”理念為指導
大力培育建設城郊類特色小鎮。如前所述,特色小鎮尤其是城郊類特色小鎮對于城鄉融合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因此,常州市下一步要以“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品牌引領”理念為指導,做好頂層設計工作,集中統籌規劃,大力培育建設城郊類特色小鎮。在策劃規劃時,要充分考慮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與各區域特色小鎮的培育創建情況研判。要更加注重頂層設計的提前性與銜接性;更加注重全局統籌,對全區現有高新區、經濟開發區、產業園區、街道、重點鎮、一般鎮、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特色田園鄉村、田園綜合體、農業示范區等各類城鎮化載體進行資源大盤點,客觀審慎評判常州市下轄街道及鄉鎮培育城郊類特色小鎮的前景,建立特色小鎮“儲備庫”,形成重點規劃、梯隊培育、滾動推進的創建格局。
(二)探索實踐“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化運作、社會多方參與”的鄉村振興實施模式
加速集聚各類城鄉融合資源要素。一是充分堅持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為主體地位的鄉村振興原則,保障產權要素,促進農村各類資產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健全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體系。二是鼓勵資本下鄉,開拓金融支持與投融資渠道。三是出臺各類有利于集聚人才的舉措和機制,鼓勵高素質人才“上山下鄉”。四是要堅持市場化運作,出臺相關利好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企業、社會機構、高校、公益組織、鄉建志愿者等社會多方參與鄉村振興的具體實施工作,將國外和國內先進的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和新舉措帶到廣大農村去。與常州或國內高校及社會智庫達成戰略合作,成立鄉村振興與城鄉融合研究機構,定期進行課題研究創新和實踐探索,積極發揮產學研對常州市城鄉融合的實際支持力度。
(三)走“產業主導、以產促村、產村人文一體”的鄉村振興實施路徑
促進城鄉融合事業均衡化高質量發展。如同特色小鎮的實施路徑一樣,在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實施過程中,加速和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最重要路徑還是“產業主導、以產促村、產村人文一體”。即產業興旺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標志,也是城鄉融合過程中助推人才振興、文化產業、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最關鍵發展引擎。具體主要從五大方面著手:一是以產業振興為重點,深入推進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二是以人才振興為導向,加速城鄉公共服務升級和居民收入提升;三是以文化振興為根基,凝聚城鄉融合發展的源動力與前行力;四是以生態振興為關鍵,全面加強城鄉生態文明建設;五是以組織振興為保障,不斷提升農村社會治理水平向城市靠攏。
參考文獻:
[1]朱瑩瑩.浙江省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嘉興學院學報,2016,(03):49-56.
[2]趙士雯,趙艷華,國福旺.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鎮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22-25.
作者簡介:
石運達(1980-),男,山東省臨沂市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