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李
1975年出生的漢川人劉作虎與1969年出生的仙桃人雷軍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有濃厚的湖北口音;二是都做手機,前者創辦了一加,后者創辦了小米。
雷軍湖北口音更濃,但既敢說又會說,如“風口上的豬”“Are you ok”。與之相比,劉作虎對產品如數家珍,但在邏輯推演和故事講述上似乎“缺點料”。
2013年脫胎于OPPO的一加,直至2017年營收才達90億元,離千億級的小米還有相當差距。但在高端人群中,一加業績不俗。知名數據機構Counter point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1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售價400美元以上)市場份額前三強為蘋果、三星、華為,一加、谷歌并列第四。
劉作虎能否成為湖北的下一個雷軍?支點財經記者就創業歷程、創業理念對話劉作虎。
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拼多多黃崢及本文主角劉作虎,是步步高創始人段永平的“四大弟子”,劉作虎是其中唯一的湖北人。
1998年,劉作虎從浙江大學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扛著行李來到東莞市長安鎮,在步步高公司入職。
次年,段永平將步步高拆分,經營視聽業務的公司就是后來的OPPO。劉作虎的工作,就是負責該公司的研發業務。
這一過程中,段永平一些特質也潛移默化地植入到劉作虎身上。譬如,每次聽到有人談“互聯網思維”這類語錄,劉作虎都忍不住懟回去。
“當年步步高做得風生水起,段永平是多么厲害的一個人物,我從未聽他說過什么驚人語錄,說來說去就是‘做正確的事情,把事情做正確。聽起來很普通,但商業不就是這樣嗎?”劉作虎說。
2013年,已是OPPO副總裁的劉作虎迎來職業生涯的重大變化。彼時,小米勢頭正足,當年賣出了1870萬臺手機,而OPPO手機銷量為1300萬臺。
在小米咄咄相逼之下,多家傳統廠商推出了互聯網子品牌:2012年10月,中興推出努比亞;2013年11月,金立推出IUNI。
當時,陳明永問劉作虎有沒有興趣也去做個互聯網新品牌。劉作虎應了下來,唯一條件是要與OPPO獨立運作,成立新公司。
這不是“要權”,其實是為了企業安全——劉作虎覺得“員工如果感覺有棵大樹靠著,就會沒有斗志”,而且“在內部搞創新,難度太大”。
2013年11月18日,劉作虎正式離開OPPO,籌備創業。
2013年12月16日華為推出榮耀,次日也就是12月17日,劉作虎成立一加,部分OPPO老骨干也順勢加入。
不同于榮耀與華為的附屬關系,一加、OPPO同屬一個控股股東。OPPO并未對一加持股,也不參與一加實際運營。
劉作虎跟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很熟,與錘子相比,一加有兩個優勢。
一是,一加在保持獨立性同時,能共享OPPO的自建工廠及供應商資源,不擔心受困于供應鏈泥沼;二是融資壓力小,可以低調潛行、心無旁騖。
后來幾年手機供應鏈緊缺,相關資源大幅向大廠商聚攏時,二三線品牌根本拿不到貨。如果沒有OPPO的支持,一加的故事根本講不下去。
值得注意的是,劉作虎創立一加前還專程拜訪了段永平,后者送給他一段話:“無論什么時候,商業本質都沒有發生變化,步步高、ViVO、OPPO能成功,靠的就是兩個字‘本分。”
至今為止,這種價值觀都根深蒂固地盤踞在劉作虎身體里,他覺得這是自己最大的財富。做每個重要決策時,他都會問問自己,比如是否盡到本分,是否做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是否隔絕外界壓力“堅持做正確的事”。

一加創始人劉作虎
剛創立一加,劉作虎便將“社區文化”定為公司的核心文化。
簡單說,就是通過社區交流及相關反饋來打造產品,讓用戶有“你會聽從、參考、反饋我的意見,并成長為我希望的樣子”的感受。
這一定程度上符合“養成游戲”的邏輯——每個人都喜歡自己親手培養一些東西,看著它慢慢地成長,變成一個“自己想用的完美產品”。
這種模式,劉作虎在2006年負責OPPO藍光播放器歐美推廣時就“玩過”。
OPPO藍光播放器售價高昂,每月不過數百臺銷量。但用戶使用后會到相關論壇發表意見,曾有位用戶一口氣寫了70多條意見。
“這么好的用戶,怎么能不和他互動?怎么能不服務好?”劉作虎十分感動,并要求團隊與這些客戶密切交流,若提的意見在理,就去改進。
那時,劉作虎還開創了DVD系統升級的先河,哪些地方要升級也由用戶決定,每周升級一個Beta版1KOM(刷機包),通過互聯網快速迭代。
久而久之,在歐美市場,OPPO藍光播放器不僅比索尼、飛利浦等國際品牌價格高得多,且常年位居高端市場第一的位置。
嘗到甜頭的劉作虎,創立一加時就建立了“一加社區”。
“傾聽用戶聲音不是說說而已。拿我自己來說,我已經很忙了,但我只要有時問就會上社區和用戶交流,我發自內心享受這個過程。”劉作虎說。
劉作虎分享了一件在他看來非常有趣的事:一個谷歌工程師曾在社區里指出一加某款產品USB線電阻數字存在問題。開始時,內部開發人員表示“沒問題”,過了一周后才發現是真的存在瑕疵。
“通過社區,一加產品任何一個小點都可能被全球領域的專家看到,最終產品是經過所有客戶挑剔眼光去把關的。”劉作虎說。
劉作虎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一加社區已積累了來自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超過1500萬的用戶。
對手機設計,劉作虎除了拼配置外,還像個偏執狂一樣去拼外觀、拼手感、拼應用。比如,為了讓一款產品懸浮屏調低0.1mm,產品發布推遲了一個月。劉作虎認為,或許用戶看不出那一點點數值,但拿在手里是“真爽”。
再比如大部分手機鎖屏時,接電話是左右滑動,但一加改成上下滑。“當有不想接的電話,手指往上一挑,感覺像是‘去你的,很爽。”劉作虎說。

“鋼鐵俠”小羅伯特·唐尼成為一加“品牌推廣大使”。
劉作虎一手做大的OPPO藍光播放器曾是高端影音發燒界的“神器”,這段經歷所留下的烙印,也體現在一加的具體產品策略之中。
第一,做“小眾且高端”的品牌。
劉作虎在OPPO藍光事業部時,業務突破口為“極客”群體:對技術和品質狂熱,愿意投入大量金錢、時問去體驗新事物的人群。
進入手機領域時,劉作虎認為互聯網品牌不意味著便宜和性價比。在他看來,當時線上恰恰缺乏一個為極客服務的“高端品牌”。
于是,相較初創時期干元級別的同類產品,一加1定價為1999.99元,此后產品迭代,價格也迭代,如今的OnePlus 7 Pro定價達到4499元。
“一加一直是行業里唯一一家只做安卓旗艦的手機企業。”劉作虎說。
這是個絕對小眾的定位,但手機市場是如此龐大,小眾亦有空間。
第二,做“面向全球”的品牌。
劉作虎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一加創立之初就不會嚴格去劃分國內、國外,“好處是,在全球用戶認知里,一加是個正在起步的國際品牌。”
事實上,一加在海外收獲的關注遠超內地。劉作虎表示,目前一加已經賣到了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是去年印度高端手機市場銷量第一的品牌。
“很多年前我就給內部人說了一句話,我們能做成海外市場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我們的價值觀跟這些市場很契合。”劉作虎說。
進入海外,恰恰也選在一個好時機。當時一加價格檔位在蘋果、三星之下,而1500-2500元這個價位剛好是歐美市場空白區。
此外,盡管劉作虎自認為自己在“營銷方面比較劣勢”,但從一加進入海外的方式來看,比不少企業都要大膽、激進得多。
為迅速在海外造出聲勢,一加曾策劃過一場“粉碎過去”(Smash the Past)的營銷活動。游戲規則是從活動報名者中選出100名消費者,只要他們錄制將舊手機徹底粉碎的視頻并上傳,就可以用一美元換一部一加手機。
活動開始后情勢立馬失控,很多人沒有看清游戲規則,還沒有被選中就先把手機砸了。盡管如此,這些舉措也抓住了海外用戶眼球。
但能拿下海外市場,主要仰仗的恐怕還是產品本身。
“美國人是支持一加的,認為一加是‘TheApple ofAndroid。”中國首創資本董事長兼管理合伙人Peter Fuhrman表示,這是一加最大成功之處。
不過,對比一加在內地的情況,則是另一景象:始終不溫不火。劉作虎向支點財經記者表示,一加是“中國市場全渠道8GB手機銷量的第1名”。
但老實說,前綴越細分,這個“第1”就顯得越弱勢。而且華為與一加在技術、調性層面頗有類似之處,也是強有力的競爭者。
隨便到國內大街小巷問個父老鄉親,基本都知道小米、華為的存在。而一加呢?只有在互聯網上被部分人群熟知。
劉作虎能否成為湖北的下一個雷軍?
這個問題其實頗為敏感,原因在于劉作虎與小米有過兩次“交鋒”。
一次是2014年年初,劉作虎接受媒體采訪時,從產品經理角度分析了小米、魅族、三星和一加的優劣勢。
作為一個耿直的創始人,劉作虎提到小米手機的諸多問題。次日,有媒體發表報道《小米還是不懂硬件,雷軍對產品沒追求》,劉作虎懵了。
段永平、陳明永都批評了他,并建議他趕緊給雷軍道歉。但劉作虎覺得打電話太尷尬,思來想去,最后給雷軍發短信解釋了一番。
另一次是2014年7月,小米發布會上出現了“Baby Skin”“手感真爽”等說法,與此前的一加發布會出奇地雷同。
劉作虎在微博里罵了一聲,迅速被網友圍觀。
次日中午,劉作虎發布長文對發言進行解釋,表示作為一個新生品牌,概念被盜用是“致命”的。
拋開這些插曲不談,從企業家特質來看也有著巨大差異。
截至2019年8月2日,新浪微博上雷軍粉絲數為2145萬,劉作虎擁有的微博粉絲數只有325萬。
從微博的更新速度上看,劉作虎7月原創微博10條、轉發微博32條,雷軍同時段僅原創微博就超過100條。
另外,雷軍演講能力一流,被業內認為“僅次于羅永浩”,而劉作虎自認口才欠佳,習慣說服人而非感染人。
雖然一加小而美的路線在業內頗受好評,但相比小米業績就有那么一點尷尬了。目前,百億級的一加與千億級的小米則有不少距離。
不過在一季度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份額中,一加已超過小米。今年京東618期問,OnePlus 7Pro獲得4000元以上價位高端安卓機單品銷量第二及3000-3999元價位單品銷量冠軍。
另外,從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布的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銷售數據上看,2018年一加同比增幅最快。
當然,這一定程度上是因一加之前內地業績“太差”的緣故。
可見,要想超越小米,一加還有不少難題有待突破。
譬如,當國產手機江湖的戰爭“從線上燒回線下”,一加如何去擴大國內份額。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市場情況
邀請劉作虎開創一加時,陳明永大概也沒想到,OPPO隨后幾年就利用大手筆營銷、線下渠道優勢挺過“中年危機”,在手機銷售額方面超過小米。
與此同時,小米也撿起了傳統廠商擅長的打法建線下門店、找代言人、贊助熱播電視劇、鋪平面和視頻廣告。
但一加從2016年開始,已將少量線下體驗店關閉。放棄布局線下、專注線上是否能持續保持增速并迅速做大,還是個大大的問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眾多品牌針對小米的反擊戰里,似乎沒一加什么事,這讓劉作虎創立一加以對抗小米的初衷多少有些落寞。
好在一加也活出了另一種模樣,線上模式、海外市場、高端市場,這是一加獨有特質,也是OPPO的短板。
“我經常跟同事講,不要學小米,你學也學不會。”劉作虎表示,一加的一切源于產品,“如果一加突然死了,那一定是產品出了問題。”
或許,劉作虎并不希望自己成為雷軍,也并不希望一加成為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