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與創新已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新經濟、新行業中的獨角獸企業蘊含著巨大投資機遇,科創板的推出更為獨角獸企業的成長提供了廣闊平臺。不過,新興行業的技術驅動模式,決定了對其的投資思維必然有別于傳統產業。那么,新興產業該怎樣投資呢?
智能家居是以家庭住宅為平臺,基于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將網絡通信、自動控制、音視頻技術等與家居生活有關的智能設備進行集成,構建高效的住宅設施管理系統和家居生態圈。
由于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市場在2011年以后迅速爆發,行業進入快速發展和融合演變期。隨著主要的智能家居系統平臺及大數據服務平臺搭建完畢,下游設備廠商不斷完善,智能家居產品被越來越多的消費市場接受,2018年市場規模已達到1680億元,到2020年預計該數字將超過2000億元。
從產品形態看,智能家居將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單品智能化。創業公司和家電企業會呈現從兩端向中間走的態勢,創業公司優先選擇小型家電產品,如插座、音箱、電燈、攝像頭等,而家電企業則優先選擇大型家電產品,如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等。
第二階段:單品之間聯動。首先,同一品牌的不同品類產品在數據上進行互通,然后,不同品牌、不同品類產品之問會在數據上做更多的融合和交互。但這樣的跨產品的數據互通和互動,大多沒辦法自發進行,只能人為去干涉,比如通過手環讀取智能秤的數據,通過溫控器讀取手環的數據等。
第三階段:系統實現智能化。系統的智能化也是跨產品數據互通和互動之后再進一步的結果,不同產品之問不僅可以進行數據互通,并且可將其轉化為主動的行為,不需要用戶再去人為干涉,比如智能床發現主人太熱出汗了,空調就啟動了,或者是抽油煙機發現油煙量太大,凈化器就做好準備開始吸附粉塵顆粒物并降味。系統實現智能化是建立在具備完善的智能化單品以及智能產品可以實現跨品牌、跨品類互動前提下的,這需要智能家居中的所有產品運營在統一的平臺之上,遵循著統一標準。
同樣,從控制系統來看,智能家居也會經歷手機控制、各種方式聯合控制以及感應式控制和系統自我學習階段。理想化的智能家居能夠感應用戶的狀態,進而對設備進行調整,做到無感化,如空氣般存在。如人來燈亮人走燈滅,有人在房間時空調自動調節至26℃,而屋內無人時,空調自動調節為28℃以節省電力。
當前的智能家居,仍以被動控制為主。變被動控制為主動感應,是智能家居必然的進化之路。目前已經有廠商在嘗試主動感應,比如帶著手環靠近電視,電視會識別到人離得很近,會自動降低屏幕亮度或暫時將屏幕背光關閉以達到保護人眼睛的目的。只有當智能家居實現了主動化之后,才會真的給人帶來智能的感覺。
未來,我們認為智能家居的發展趨勢一定是走向集成。現階段智能家居的賣方市場的熱度明顯高于買方市場,這是因為目前所謂的智能家居產品的智能化程度不夠,難以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當前的大部分智能家居產品,都是為了聯網而聯網,為了控制而控制,基本都是通過手機、平板或個人電腦客戶端遠程控制燈光、窗簾、電視、音箱、攝像頭等設備來實現,這在概念上是自動化,而不是智能化,離真正意義上的“智能”還有較大差距。
真正的智能,是指未來的硬件產品能夠了解人類需求又可以滿足人類需求的反饋。這對智能家居產業鏈的要求是,不僅要培育出殺手級的產品,還要有圍繞產品開發出來的多樣化的應用生態,以及后續在內容和服務上商業模式的成熟。
因此,我們認為,智能家居行業發展和市場成熟的幾個關鍵推動因素分別為:出現顛覆性技術創新和殺手級產品應用;IT巨頭掌控整個智能家居系統的核心平臺;圍繞核心平臺形成產品的生態系統以及商業模式。
基于上述分析,智能家居產業的投資機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類顛覆性或創新性的智能單品公司,比如家庭服務機器人;具備某個領域完整產品線和解決方案的公司,比如智能廚房(集成了冰箱、燃氣灶、微波爐等,實現小范圍內互聯互通)、安防解決方案;智能家居集成公司,幫助房地產商等實現完整智能家居產品集成和控制系統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