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燎


孫大衛和杜紀川
這家公司,被多次評為“全美最佳雇主”。在這里,不打卡,沒有KPI(關鍵績效指標);一人工作,全家醫保;每年將7%到10%的利潤拿出來當年終獎;員工想進修,公司付錢;經濟不景氣也不裁員……
MBA那套理論在這里幾乎無用武之地,但就是這樣一家極度任性的公司,在內存模組行業稱霸了20多年,市場占有率68%,2017年營收超100億美元!它就是金土頓(Kingston)。
1982年,追尋“美國夢”的杜紀川和孫大衛,在一個籃球場一見如故。當時,孫大衛正在一家科技公司做硬件工程師,杜紀川是一名地產銷售。孫大衛常感慨他們公司的電腦主板如何暴利,如何暢銷。杜紀川很快聽出商機,提議“你設計主板,我負責銷售。”
于是,兩人同時辭職,在杜紀川的車庫創辦了專門做服務器內存的公司。當時趕上計算機產業的風口,他們干了兩年后,便有公司提出收購。他們倒也小富即安,賣掉公司各分得300萬美元,交給股票經紀人做投資。彼時的孫大衛才33歲,杜紀川也不過44歲,但都迫不及待地過起了退體生活。
但是,愜意的退休在1987年戛然而止。美國股市突然崩盤,兩人一天之內賠光本錢。無奈之下,他們二次創業,成立了金士頓。這次他們盯上了PC的風口,把重心放在計算機內存業務。他們大量購入內存顆粒,為不同電腦生產商組裝其需要的內存模板,并拿下IBM等主流廠商,迅速發展。當其他人殺進這個市場時,金土頓已經憑著先發優勢和產品質量,穩居美國內存市場第一的位置。
1995年,金士頓營業額突破10億美元。次年,孫正義便找上門來了,提出要用14.5億美元收購金士頓80%的股份。
這次,杜紀川和孫大衛稍微猶豫了一番,但還是決定賣了。當時孫正義因為現金流緊張,有3.3億美元希望能延期支付。他們二人商量了幾句,一個電話回過去說:這3億美元,我們不要了。他們都認為,錢夠多了,而現在對方正缺錢,沒必要讓他們吃苦。
這樣“大方”的例子不止一個。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一位泰國客戶破產了,但金士頓繼續出貨給他,理由很簡單——“我之前和他做生意累計了2000萬,就算這次被他倒賬200萬,我還有1800萬。”后來,這個客戶條件改善,還清所有貨款,還持續跟金士頓做了很多生意。
再后來,也就是1999年,軟銀戰略調整,孫正義不顧別人的高價,最終以4.5億美元將公司賣回給了杜紀川和孫大衛。就算扣去那3億美元的人情,他們還是賺了孫正義6億多美元。
“做生意不能總是‘我要,也得讓伙伴贏。”正因為這樣的信念,金士頓獲得了上游廠商和下游客戶的最大支持,這就是它屹立不倒的秘訣之一。
第二個,同時也是更重要的秘決,則是他們說的“對員工好比對顧客好更重要”。
杜紀川和孫大衛都相信好人有好報。所以金士頓的管理哲學,其基礎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們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自己沒有獨立辦公室或隔間,尤其是杜紀川的工位,就在業務部的中央,打電話時所有人都聽得見。他收藏了多輛跑車,其中有一輛全球限量500臺的超跑,鑰匙就放在工位上,誰都能開。
相比之下,上班不打卡,沒有KPI,只是他們管理方法的冰山一角。他們不信奉機制下的條條框框,而是在“無為而治”的管理中踐行四個字:尊重、信任。
當有員工剛入職就要請假時,他們二話不說就批準,薪水照發;有員工的母親患上癌癥,杜紀川主動給他放足夠長的帶薪假期,于是那人拿著全額薪水,6個月沒上班;有員工家人生病導致財務困難,孫大衛不但借了錢,還找到人事部,跟他們說,“員工家人醫療保險都由公司支付,當成福利。”甚至,員工有好的想法要去創業,他們也會提供支持。

上班不打卡,沒有KPI,只是他們管理方法的冰山一角。

金士頓第一次年營收破10億美元時,他們在《華爾街日報》《橘子郡記事報》和《洛杉機時報》上以“衷心感謝!”為標題刊登廣告,并列出了所有員工的姓名,很多人至今都留著這些報紙。
在將金士頓交給孫正義后,他們撥出1億美元分給員工,平均每人20萬美元,轟動全美。轟動的原因在于,金士頓不上市,沒有其他股東,完全是杜紀川和孫大衛說了算,分錢純屬個人行為。
直到今天,除了高薪,金土頓仍會拿出7%到10%的利潤當年終獎,平時還有額外獎勵。
待遇如此優厚,杜紀川和孫大衛對員工的要求卻很簡單:盡心盡力。
每到年底,很多公司要“回首過去,展望未來”,金士頓卻很隨意,新的一年營收增速該到多少,這樣的問題他們從不考慮,他們只要求員工盡力工作,如此佛系,但杜紀川說,“到了年底,往往又是驚喜。”
為了保持這種文化,他們堅決不貸款、不融資、不上市。在他們看來,如果融資、上市,到時講的更多的就是利益,但他們不想把重心放在這上面。孫大衛坦言,“這樣的經營觀念或許不符合現代的企業管理哲學,但我希望有一天即使金士頓經營不下去了,至少所有資產都能保留住,也對員工有個交代。”
“我們一向相信,快樂的環境是達到極佳工作績效的關鍵,所以我們努力創造快樂與享受工作的環境。”但是,杜紀川和孫大衛有自己的原則。
一般來說,員工只要盡心盡力,就算業績一般,他們也不會輕易辭退,而是盡量調崗。反之,如果有人漫不經心,他們不會和你講人生道理,試圖去改變你,而是直接開除。
他們對員工好,也是有條件的。員工如果想念大學,公司可以出錢,因為大學是必須的;如果念碩士,必須和工作有關才補助。“如果是念博士,公司完全不補助,因為這些人可能是想換工作。”簡而言之,我對你推心置腹,也希望你將心比心。是同道中人的留下,動歪腦筋的走人。
在此標準下,金士頓擁有一群向心力極強的員工,工作10年、20年的行業好手比比皆是,人員流動率低至約4%。他們每年人均創造超100萬美元的營業額,遠超同行。
杜紀川把公司的成功歸功于知人善用。其實,正是由于他們把員工當做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相信投資于人會有回報,才有今天。
你看你的員工時,看到的是成本,還是企業獨一無二的競爭力?
(萬方薦自搜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