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鑫 汪斌 祝蘭蘭


摘要:多圖像三維數字化技術可用于加工處理相關文物的數字化信息數據,建成數字化檔案。文物數字化已成為文物保護方面的發展趨勢,為文物的研究、虛擬修復、及人類歷史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等,提供了一種方便、快捷、安全的方式。
關鍵詞:多圖像三維數字化 文物保護
引言
三維數字化模型運用在文物方面,對文物保護研究、鑒賞與展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文物三維重建的方法包括攝影測量技術、三維激光掃描技術、結構光掃描等技術。攝影測量技術基于交匯測量原理,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優點,適用于大場景模型重建,但是攝影測量產生的點云冗余度較高,不利于后期修理模型;三維激光掃描技術,是目前應用在數字化考古比較前沿的技術,其重建的靈活性、掃描的快速性,在大范圍場景的三維重建領域得到廣泛的認可,與攝影測量相同,產生的數據冗余度較高;線結構光的掃描技術在小物件的模型重建領域應用較為廣泛,浙江大學的任卿利用投影編碼結構光技術完成了對金沙玉鑿和良渚文物黑陶鼎的三維模型重建,但有時文物表面存在鏡面反射和遮擋問題,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
寺廟等不可移動文物,結構復雜,受于地形限制,傳統考古很難對其進行詳細的記錄。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技術應用在田野考古中,可以輕松獲取建筑物的三維點云數據及無畸變的表面紋理圖像,實現了建筑物的數字化掃描重建,同時,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配套一系列易裝便攜式測量設備以及攝影設備,可滿足各種復雜建筑物的三維數字化需求。
2 技術優勢: 多圖像三維數字化技術主要分成兩部分,一是相機的標定技術,二是多視圖立體匹配技術。
該技術應用在文物保護上主要是有三個方面的優勢:1.可以給瀏覽者一個全新的觀察體驗;2.對一些不能進行翻模的文物進行三維復制;3.用于一些殘缺文物的虛擬復原修復。文物經歷經過長年累月的洗禮,不可控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用圖片的方式做記錄還是有所缺陷,所提供的信息不夠全面,不能夠完整的表達文物信息,而通過三維的技術手段就能夠詳實的記錄這些信息。
多圖像三維數字化技術在可用于小型可移動文物數字化采集,也同樣適用于大型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的三維信息采集,并且具有顯著的優勢,其影像數據作為基本的三維重建信息信息載體,是后續三維建模處理的關鍵環節。對于文物的色彩還原方面通過采集色卡的方式進行約束,在后期自動計算軟件建模過程中,可生成自帶紋理貼圖的三維模型,且紋理細節表現較好。基于多圖像三維數字化技術的一般基本流程為:
3 技術應用:
3.1 數據前期采集
在理想狀態下,基于多圖像的三維重構數據宜圍繞整個需要采集的對象均勻的拍攝若干照片使整個采集對象的相關內容能多角度、全方位的在圖像上予以采集,確保數據除了客觀因素的影響外,能盡可能重建整個對象的三維模型,所拍攝畫面需內容清晰完整,無暗角陰影,一般一組多圖像數據采集照片張數為200張。
3.2 數據處理
3.2.1.原始數據預處理
將所拍攝的石質構件RAW格式的原始圖像數據通過AdobePhotoshop的CameraRaw插件,對原始圖像白平衡、亮度、對比度等進行統一調整。調整過程中,以色溫表記錄、色卡照片作為基礎素材,進行Raw格式照片的光照、色溫調節,輸出色彩保真的高質量文物照片數據。
3.2.2.三維計算處理
將Photoshop處理完成輸出的色彩保真的高質量文物照片數據通過自主開發的計算軟件進行計算。
3.2.3.數據后期處理
將計算完成的三維點云數據(.ply格式)通過逆向工程軟件進行處理,常用的軟件Rapidform及Geomagic等。處理完成數據導出.ply或.obj等三維通用格式方便后期數據的運用。原始數據后期處理基本作業流程為:
4 小結
針對寺廟類建筑型等可移動文物,本文提出了一種非接觸式三維數字化的方法,采用自主開發的計算軟件進行計算,完成了對筑于復雜地形建筑文物的整體三維模型重建。進一步對模型數據進行尋找交錯面、法線旋轉、空洞修補、重新三角化等數據優化處理,對多組掃描構成的多組數據進行拼接再次優化,完成了對重建文物模型的數據分析。可滿足對文物進行現場三維數字化的需求,對進一步完善文物整體保護的科學基礎,健全客觀的文物信息檔案,保證保護研究工作的可持續性。
參考文獻
[1]Wang R S,Ren H E,Qiu Z W.A survey on the technologyon cultural relic 3Dreconstruction LJl.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formation:Scientific research,2007 (34): 66.王若蘇,任洪娥,邱兆文.文物三維重建技術綜述[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 (34):6- 6.
[2] Ren Q, Diao C Y, Lu D M, et al. Three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relicsbased on structural light EJl.Dunhuang Research。2005(5):102 106.任卿,刁常宇,魯東明,等.基于結構光的文物三維重建[J].敦煌研究,2005(5):102-106.
[3]Zhu W Q. Continuous Depth Maps Merging based 3DReconstructionLDl.朱文嶠.基于連續深度融合的多視圖三維重建研究[D]。2013.04
[4]Wang Z,Sun S.Tang Z M.
The 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 of Meridian Gate Site in the Middle Capital of theMing Dynasty Based on Oblique PhotogrammetryEJl,王志孫升唐仲明,梁建忠,基于傾斜攝影測量技術的明中都城午門遺址三維重建[J],安徽建筑大學學報,2017,(Ol),pp.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