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
摘 要:企業經營活動的目的與出發點始終圍繞“價值創造”進行,同時其也代表著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市場經濟運行條件下,傳統會計已經不能達到企業現代化經營轉型與管理要求,進而延伸出新管理工具,即為管理會計。但是,現階段管理會計在我國的應用還沒有得到廣泛推廣,其重視程度也較低,存在很多發展問題。因此,本文基于創造價值的企業管理會計的發展現狀,提出構建應用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價值創造;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
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立足點為“價值創造”為企業生存發展與社會創造價值,搶占市場空間且得到社會認同。現階段,我國很多企業仍然使用傳統財務會計及其運行體系,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傳統財務會計已經不能完全滿足現代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需求。對此,針對企業管理會計的應用現狀與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一、基于價值創造的我國企業管理會計現存問題
(一)應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
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尚未建立健全,其中包括應用框架。截至目前,會計解釋分為管理會計定義與知識理論,及其應用框架的架構上還沒有提出明確定論,在以上方面也沒有達成共識。因此,我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發展較為緩慢。
(二)企業缺少價值創造的專業管理會計人才
企業缺乏專業管理會計人才的根本原因是內部管理層對專業管理會計人才及管理會計應用體系的不重視,企業管理層在日常經營管理工作中,過于強調價值創造,但是卻忽視管理會計應用及人才的培養,甚至是沒有認識到管理會計及其應用體系也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一部分。
(三)企業價值創造過程中沒有深入理解傳統會計與管理會計之間的區別
會計界的時代發展,會計界存在兩種理論,一種是財務會計,另一種是管理會計,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分屬于不同理論框架,二者存在明顯差別。但是企業管理部門沒有充分理解二者之間的差異性,簡單認為管理會計的出現需要完全替代傳統財務會計工作。而兩者在很多內容上存在根本性的差異,包括思維定式、主體層次與會計報告類型,以及應用體系等。
二、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構建
管理會計方法工具是作為管理會計理念的實在化表現,在討論其應用體系的構建問題上,應從管理會計人為因素、預算、成本、績效管理等角度進行分類分析,恰當選擇適用于不同管理范疇的管理會計工具,構建符合企業管理經營模式的管理會計應用體系。
(一)基于價值創造樹立企業管理會計應用理念
企業管理各部門需要加強對管理會計的認識,并重視其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彰顯的重要地位,傳統的財務會計形式與管理會計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并明確傳統的財務會計是記錄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產生的經濟數據,但是管理會計重在分析企業經濟活動的實時記錄,并產生對未來企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的數據內容,同時為企業日后發展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同時制定出與之相適應的管理計劃。在清楚認識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后,明確企業管理會計對影響企業發展空間、市場定位、成本、戰略與實施風險的數據支撐,同時為企業價值創造做出積極的響應,站在管理會計角度充分提升企業的競爭實力。
(二)構建效益最大化的預算管理體系
1.建立全面預算制度,完善與企業性質相一致的流程編制
實施全年預算管理制度,應從編制預算、審批預算、執行預算、分析與考核預算上進行制度完善。按照管理會計內容建立預算管理體系,其主要由管理會計部門和職能所屬部門組成,在管理會計的戰略目標分解上,需要將企業發展規劃轉化成為內部業務的具體預算項。在審批預算上推薦使用“二上二下”的論證流程,注重各部門及其項下業務之間的配合與協調。最后為分析與考核預算,將戰略目標分解為階段性小目標,并將其滲透到各個崗位部門中,建立層次式預算績效考核體系,結合其中的關鍵性指標綜合對比分析應用效果,納入到項目或部門的績效考評中。
2.完善管理會計體系的編制程序,全面實施預算管理
根據全面預算,根據企業盈虧項目木納入到預算管理中,按照預算的分析、執行、評價與獎懲考核,實現權責一致目標,在此過程中,應調動員工積極參與到管理會計項下的具體工作中,切實提升管理水平。而預算管理項目需要按照企業發展與規劃制定戰略部署,并總結這一年度的預算完成情況,提出下一年度的預算管理目標。其中,財務部門按照上級部門編制的會計規定,調整預算編制的具體內容與要求,按照部門屬性與業務特點部署預算工作。當財務部門對職能崗位申報的會計預算進行匯總編制后,形成預算草案和召開預算會,經過企業管理部門的審核批準編制成正式預算。
(三)構建與企業戰略發展相契合的精準化會計成本核算體系
1.管理會計的分析工具提升成本分析質量
從全面化預算管理基礎,量本、結構與趨勢分析工具,通過數理計算建模,分析企業經營成本并預算,分析影響成本的動態因素,梳理影響成本結構,保證成本分攤公允性的真實性。企業生產經營涉及的不同成本費用進行累計,或按照不同門類進行劃分,非常可取。
2.建立精細化的全成本核算應用體系
企業確定行業發展定位與目標,建立精細化成本管理,其主要包括:一是項目業務體系的建立,涉及不同類型的會計核算與物流系統等;二是成本核算系統,涉及成而不能與項目部門經營核算系統等;三是經營決策支持系統,涉及各流程決策支持。
(四)構建績效評價考核體系
第一,績效評價考核具有管理與導向功能,同時也是企業現代化發展所需要的必然手段,其直接影響生產經營的運行效率。績效評價考核工作應堅持實效性、創新性、合理性、科學性原則,需要強調的是,績效評價考核體系涉及企業運營的各項職權部門。
第二,財務支出績效考核。新預算法的實施,績效評價考核的地位應得到高度重視,企業項目資金的使用要堅持“問效追責”要求。根據企業績效評價考核目標,采用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與方法,按照企業經營效益與經濟效率,開展公證客觀的績效評價。一般情況下,評價方法包括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較法、最低成本法與因素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