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飛 張銳鋒 李強
摘要:本文針對工器具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進行剖析,結合電子標簽工器具管理系統的開發要點,過研究工器具管理系統的可行性和功能需求,目的在于提高人們對工器具管理系統的認知,加快企業經濟的發展速度。
關鍵字:電子標簽 工器具管理系統 設計原則
引言
工器具管理系統是指利用信息化技術構建科學化管理模塊,使所有工器具能夠按照既定流程運行的管理方式。將電子標簽融人工器具管理系統當中,對完善工器具管理系統,提高資源利用率有著積極的意義。
1工器具管理系統的設計原則
第一,系統化原則。在設計工器具管理系統時,需要對系統進行綜合考量,如系統未來的升級方向、系統拓展功能等。與此同時,在設計系統時,需要充分考慮系統管理的流程性,使系統滿足全局化要求。第二,分布性原則。工器具管理系統涉及較多層面,包括管理人員、班組、用戶等。不同層面涉及的工作范圍和工作性質存在一定差異,除此之外,不同層面所在的區域位置存在區別。對此,在設計管理系統時,需要根據層面特點針對性設計不同的管理體系,借此提升系統運行的穩定性。第三,集體參與性原則。在系統開發過程中,需要加強與目標對象之間的溝通,根據目標對象需求設計契合度較高的管理系統,確保系統使用過程中能夠切實解決目標對象問題提升系統的可用性。第四,靈活性原則。管理系統需要隨著經濟結構調整進行相應升級,在系統設計時,需要預留端口滿足未來升級所需,使其在應對未來系統功能升級時,可以在保持原有功能不變的基礎上,進行新功能拓展,實現系統靈活變動的目標。
2基于電子標簽工器具管理系統的開發要點
2.1總體架構
在進行工器具管理系統設計之前,需要對系統總體架構進行科學規劃,借此提升系統開發的可靠性。在電子標簽應用的背景下,可以將系統總體架構分為固定設備層、通訊層、信息交互層和核心處理層。固定設備層主要由系統運行必須硬件設備組成,主要負責柜工器具性能進行監管,包括工器具的日常使用、歸還、維護等信息進行記錄,因為所有工器具都有相應的電子標簽,所以利用讀寫器可以對所有工器具進行實時的信息讀取,借此提升工器具管理系統的有效性。通訊層是將固定設備采集信息進行傳輸的系統結構,可以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兩種連接方式。有線傳輸是利用電纜或光纖將信息轉化成對應信號,使信息可以快速將信息傳輸至管理系統的模式,該方式傳輸效率快、質量高,適用于短距離信息傳輸。無線傳輸是將信息轉化為不同頻率的信號后,進行信息傳輸的方式,該方式的建設成本較低,適用于遠距離傳輸。信息交互層是進行數據交換、過濾、處理的系統結構。在總體架構當中,信息交互層不僅是目標對象使用系統的窗口,而且在窗口使用過程中,交互層會將設備信息格式進行轉化,使其能夠契合管理系統端口,實現的數據庫信息的有效對接。核心處理層是采集信息進行處理的系統結構,可以分為應用處理層和信息層兩部分。應用處理層是根據目標對象要求制定對應處理服務的系統子機構,是直接進行問題處理反饋的結構。信息層是進行信息采集、儲存、調用的結構,也是系統穩定運行的基礎結構。該結構需要將數據信息進行篩選、轉化、傳輸,使其形成規范的初始數據,有效提升信息的共享性。
2.2 工器具管理模型
2.2.1入庫管理
入庫管理是在完成工器具采購,并將采購工器具分配至各單位前進行的管理。該管理模型的具體構建流程如下:首先,委派采購部門進行工器具采購,在分配至各企業單位后,由單位入庫管理人員對所有新器具進行電子標簽綁定。其次,利用電子標簽讀寫器對所有電子標簽進行信息讀取,同時將所有讀取信息記錄至總服務系統當中,構建工器具的初始化信息數據庫。最后,在構建數據庫的過程中,需要對電子標簽所顯示信息進行完善包括器具的類型型號規格等內容,使所有入庫工器具的ID可以與本單位ID進行關聯,借此提升人庫管理質量。
2.2.2領用管理
領用管理是班組在提出工器具領用申請時,工器具管理部門對領用流程進行管理的方式。該管理模型具體操作如下:第一,班組工器具管理員按照既定流程向單位工器具管理部門提交領用手續,在接到申請后,管理人員根據領用內容,借助電子標簽讀寫器對目標工器具標簽進行掃描。第二,將電子標簽信息進行更改,如將所屬單位由“單位”改為“班組”,工器具狀態由“入庫”改為“在用”等。第三,根據工器具領取時間確定保養時間,由相關負責人確定簽字后,完成工器具的領用。
2.2.3報廢管理
受到器具生命周期、使用方式、使用環境等因素影響,工器具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出現報廢的情況。在對工器具進行報廢管理時,需要管理人員確定工器具的狀態,若達到了報廢標準,利用電子標簽讀寫器對工器具進行標簽掃描,獲取工器具的ID代碼。與此同時,在系統工器具狀態改為“報廢”,記錄工器具的報廢時間、報廢原因、當前狀態、記錄編號、工器具編號等,在完成所有記錄后,按照既定流程對工器具進行報廢處理。
2.2.4 維護管理
為了保持工器具性能的穩定性,管理人員需要對工器具進行定期維護。該管理模型的具體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根據工器具的類型和維護要求,對工器具的維護時長進行定義,可以將工器具領用日期作為第一次保養時間,同時將領用日期借助電子標簽記錄在系統庫中。第二,在完成工器具的常規維護后,需要重新掃描工器具的電子標簽,將維護時間更新為完成維護的時間。第三,系統根據維護要求和維護時長,對所有工器具電子標簽進行掃描對比,將時長差距過大或臨近維護時長最大值的工器具篩選出來,同時在顯示屏上做出預警,提醒管理人員及時進行工器具維護。
3 基于電子標簽工器具管理系統的設計分析
3.1可行性分析
首先,技術可行性。將電子標簽應用至工器具管理系統的開發技術已經成熟。并且企業安排專人進行工器具管理,對工器具管理體系運作方式了解透徹,同時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系統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其次,經濟可行性。工器具管理系統的建設能夠實現工器具的實時監管,相較于傳統管理模式,電子標簽的應用,能夠節省人力、財力的投入成本,為企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最后,社會環境可行性。電子標簽的應用可以對所有電子器具進行重新定義,結合電子器具類型制定合理的使用標準有效提升工器具的使用效率。除此之外,系統還需要滿足用戶可行性。參與工器具維護的管理人員年齡較小,對計算機系統的掌握能力較高,在完成系統開發后,只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簡單培訓,就可以讓其快速適應新的管理系統化,使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2功能需求分析
將電子標簽應用至工器具管理系統中,需要滿足以下功能需求:第一,工器具管理系統需要將不同層級人員權限進行明確界定,使不同層級人員能夠根據能力科學性的使用工器具。第二,系統需要對工器具的生命周期進行全程管理,從器具入庫一直到器具報廢,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體系。第三,系統需要對工器具進行精細化管理,有效區分同類別不同型號工器具之間的差異,提升工器具管理的精確性。第四系統需要對工器具日常維護進行動態記錄對每一次的維護時間、維護狀態、維護結果進行詳細記錄,借此延長工器具的使用壽命。
4縮論
綜上所述,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企業工器具管理系統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將電子標簽應用到工器具管理系統當中,對提高系統運行效率,提升系統運行可靠性有著重要意義。參考文獻
[1]馬暉,穆景龍,劉居輝,基于RFID技術的工器具管理系統的開發與設計[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8(11):107 109.
[2]張寧,基于RFID的電力低壓安全工器具管理方案設計[D].華北電力大學,2018.
[3]李碧涓.RFID智能工器具管理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電子世界,2018(10):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