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信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促使會計技術的進步發展,以至于滿足服務于高水平經濟的需求。同時會計技術的發展,促使作為重要的原始憑證之一即發票的形式不斷改進,以更好地服務于更重要的會計管理要求。電子發票的初衷是在一定程度上對降低企業的相關成本,方便開票方和收受方使用發票,尤其是在營造健康公平的稅收環境起到重要作用。而目前的企業會計管理模式以及會計信息系統不能滿足電子發票的“無紙化”特征,電子發票尚未充分發揮其“電子”特征獨特的功能,無形中增加了企業和財務人員的負擔以及造成相關稅務風險,為此探討了對未來電子發票管理的方式和會計核算方式改進。
關鍵詞:電子發票;無紙化;會計核算
一、增值稅電子發票出現的必然性
電子發票的存在是社會發展必然產物,是時代變遷發展的需要,是促進企業信息化發展的催化劑。電商企業和消費者多為自然人的行業與企業的蓬勃發展,催生了電子發票的快速發展,同時加強了國家稅收的監管,形成公平的稅收環境。
2017年3月,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推廣電子普通發票的指導意見,對電子發票推行的總體工作、重點推行行業、電子發票服務平臺的建設進行了明確。增值稅電子發票是現代信息社會的產物,是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開具、收取的數據電文形式的收付款憑證。開票方和受票方需要紙質發票時,可以將電子版發票文件采用非專用的紙質打印,打印出來的版式文件的法律效力、基本用途、基本使用規定等與稅務機關監制的增值稅普通發票相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再單一地依賴于過去的“以票控稅”方式進行稅收管理,越注重于“以信息控稅”的管理方式。
二、電子普通發票運行現狀
(一)增加企業負擔成本
目前鮮有企業能夠滿足國家會計檔案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對接收的外部電子會計資料僅以電子形式保存,從而形成電子會計檔案。如果難以同時滿足相關固定,對電子發票僅電子形式保存,則需要對取得的每一張電子發票打印出紙質文件才能正常使用。雖然在取得電子普通發票時非常便捷,在受票方通過網絡就能便捷的取得發票,但報銷時卻增加了煩瑣,需要從電子郵箱里下載再打印成合適的格式,再粘貼到票據報銷單上,在此過程中向對于取得紙質發票增加了員工的時間成本,以及額外浪費了紙張,這種現象反而與電子發票的“無紙化”初衷是相悖的。
根據普遍現狀來看,大部分公司取得電子發票,防止虛假需查驗其真偽,報銷人員打印其真偽查詢結果頁面信息,無形中再次增加公司的打印費用和時間成本。
(二)暴露企業信息系統安全風險
目前電子發票的接收方式主要是有兩種,一是通過提取碼在開票方指定的平臺進行發票提取和下載,二是在提交發票開具信息時,向開票方提供電子郵箱用來接收電子發票予以存儲。雖電子發票與紙質發票相比存在避免被偷、被盜以及破損風險的優勢,但是電子形式的電子發票在下載和保存過程中,很容易被相關病毒、木馬感染。更有甚者,病毒、木馬潛伏在虛假的電子發票中發送到企業常用的電子郵箱,員工放松警惕或者不能有效識別虛假電子發票而下載該電子發票,病毒木馬乘機進入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環境中。受到感染的電子發票在使用過程中,將會造成不良影響,輕則無法正常打開、打印以至于無法報銷,重則導致公司相關業務信息系統一并被病毒、木馬感染,從而泄露公司重要機密信息,使業務信息系統癱瘓,公司業務運行中斷,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三)增加財務人員工作量
由于電子發票可以復制并重復打印,同一張電子發票打印為多份紙質發票時,一份發票多份打印文件之間沒有互斥特征,如果企業內部控制不強,則會出現電子發票重復報銷的現象。為了加強內部控制管理,防止重復報銷電子發票的稅務風險,財務人員不可避免地擔負起發票審核的重任。財務人員在進行審核時,均先要在已登記的電子臺賬中查詢此發票是否已報銷,若沒有歷史信息,則審核通過允許報銷。財務人員再對已審核通過的電子發票信息在電子臺賬中進行登記,將發票代碼和發票號碼以及需要的其他發票要素登記在電子臺賬中,通過這種方式避免重復報銷的問題,但明顯地較報銷紙質發票的程序增加不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
(四)存在稅款流失風險
發票是重要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當然電子發票同樣也是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所得額扣除相關支出的直接依據。電子發票開具后,在發生開票有誤、銷貨退回或銷售折讓等情形時,無須退回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由于電子發票具有可復制性,無法徹底回收的特點,致使有不法企業或人員利用此特點惡意開具電子普通發票并作廢,受票方平開出的電子普通發票打印后作為扣稅憑證,若不能及時對該企業進行票據有效性進行核實,將造成國家稅款流失。
三、對未來電子發票管理的建議
(一)擴大電子普通發票勾選認證范圍
通過改變現有的以票管稅方式,建立以信息管稅的模式,擴大電子普通發票的勾選認證范圍,只有在稅務管理系統內勾選過的發票才能作為稅前扣除憑證,從而避免電子發票“一票多用”、“濫用發票”,避免稅款流失。目前的電子普通發票定位理念仍停留在傳統紙質發票,只是改變了傳遞介質,仍然延續的是以票控稅的方式,并未體現電子化管理方式下的以信息管稅的設計功能。參考通行費電子普通發票的報銷和認證抵扣,企業登錄稅務管理系統里,從顯示的發票明細里進行勾選并核對相關信息,信息核對無誤后進行確認勾選操作,即可完成通行費電子普通發票的認證。勾選認證的方式使得通行費電子普通發票得到了監控。可以看出,未來電子普通發票勾選認領的功能在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從而擴大電子普通發票的勾選認證范圍,實現對電子發票的監控。
(二)完善會計電子檔案管理
在數字經濟時代,建立高效運轉的會計信息系統是重要的,尤其是應對無紙化管理的要求。雖通行費電子普通發票實現網上勾選認證功能,但是仍然需要打印紙質報銷和參考抵扣聯的保管要求進行裝訂并妥善保管,所以需要更具體的會計電子檔案管理辦法予以進一步支持,才能推行無紙化會計信息系統建設。對于紙質資料轉換為電子資料,與電子發票形成配套從而共同推動無紙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發揮“無紙化”下的各種優勢。對無紙化會計檔案進一步明確,引導使用電子檔案作為會計核算依據,將推動電子發票作為會計核算依據,減輕企業負擔。
(三)企業建立電子發票處理中心
電子發票票據處理中心具備包括電子發票統一接收入口、存儲數據庫、發票認領確認功能和票據信息處理轉化功能。通常企業內大部分員工不能對發票的相關知識不能熟練掌握,并且對發票的相關規定、政策變化頻繁,故對于非財務、稅務人員來講,難以及時掌握最新要求。建立統一的接收入口,對接收到的電子發票進行分辨和判斷有效性,對所接收到的所有電子發票通過自動化程序進行發票信息讀取,對屬于本單位的合規發票進行發票認領登記。在第一階段就截住不合規發票,防止進入企業內部使用。對接收的發票全部自動查詢真偽和保存記錄形成鏡像,生成一行數據,通過會計核算信息系統中引用該發票鏡像生成會計信息。
(四)改變會計核算形式
隨著紙質發票無紙化或者電子發票的廣泛應用,無紙化條件會計信息系統將順應而出,并且將對現有核算形式進行重大的改變,從而體現無紙化特點。傳統會計核算方式是通過發票轉為記賬憑證,以記賬憑證作為會計語言在會計核算中進行傳遞信息。而電子發票處理中心可以實時對電子發票進行處理編譯為內部標準語言直接進入會計賬簿或者財務報表內,可以省去生成記賬憑證環節。沒有記賬憑證,則可以無需對記賬憑證紙質資料的檔案形成,而會計核算系統內查詢核算信息直接以其他唯一自編組成索引即可。
電子發票的信息在內部傳遞中減少信息傳遞環節、信息傳遞載體簡單化、傳遞語言標準化,將傳統的電子發票實物流改變為數據流,從而在無紙化標準電子數據流形式下提高財務管理效率。
(五)建立企業財務數據與稅務系統互通平臺
發票的重要作用是作為企業所得稅費用稅前扣除憑證。在電子發票和無紙化會計信息系統條件下,稅務系統應加強電子發票開具方和受票方之間的信息管控,同時對上下游增值稅申報金額進行管控。建立企業財務數據與稅務數據互通采集平臺,采集企業費用扣除申報與受票金額信息,及時做出分析比對,對偏離較大的企業進行預警,采取入戶檢查、獲取財務數據進行稽查,核查電子發票的取得和保管情況。
參考文獻:
[1]湖涵,劉珺.“互聯網+”背景下電子發票管理的現實阻礙與完善[J].銅陵學院學報,2017,(05):31-34.
[2]陳志楷.淺析電子發票對企業會計核算影響[J].財會研究,2018,(01):91.
[3]劉洪波.淺析電子發票對借貸記賬法存在空間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7,(10):114-117.
作者簡介:
羅垚(1991-),四川省峨眉人,本科、中級會計師,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