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企業的財務信息中,我們可以全面的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企業的管理者需要從會計信息中了解經營問題,以便做出更準確的決策,企業的投資者可以根據會計信息,來確定自己的投資情況,所以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企業發展的關鍵。但是,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部分企業為了謀得更多的融資,就讓會計人員進行會計信息作假,給金融市場的穩定帶來較大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現代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治理措施。
關鍵詞: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完善
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完善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強化企業會計信息管理的關鍵,是有效阻滯會計舞弊現象的手段。但是在部分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科學的內部會計制度,內部審計的水平較低,企業會計信息的傳遞受到了較大的影響。同時,部分企業雖然有獨立的財務部門,但是企業的管理層掌控過于嚴重,甚至會出現管理層下令造假的情況,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外部監管不力
外部的有效監管也是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真實的關鍵,從現今的發展中我們可以發現對企業會計信息進行監管的部門,主要有稅務部門、政府部門、審計部門等,法律法規也對會計信息披露具有一定的約束性。但是,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較為快速,很多經濟體制存在不足,在法律法規方面也缺乏完善性,會計信息的披露無法得到有效的解決。同時,政府部門監管力度較差,也是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
(三)會計人員的素質有待提高
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高低,是保證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首先來說,企業的所有經營決策,都是在會計信息的基礎上進行的,這其中也會涉及很多經濟元素。但是部分會計人員,對于會計準則的理解并不深入,會計信息與企業實際情況發展不符合的情況。其次,財務人員綜合素養普遍偏低,對于很多知識的掌握并不牢固,法律意識匱乏,不能在工作中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導致財務信息不真實的情況出現。
(四)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縱觀我國現代企業的發展情況,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并不重視,有些內部控制制度過于陳舊,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并不相符,導致內部控制的作用無法發揮到實處。但是,受社會利益的影響,如果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會壓縮企業部分人員的利益,因此企業內部管理腐敗的情況較為嚴重。再加上企業并沒有建立完善的治理結構,很多治理措施無法有效的落實到實處,一旦領導層利用一些誘導以及恐嚇的手段,會計人員很難堅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底線,內部控制措施流于形式。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宏觀調控與微觀決策的失誤
會計信息需要在社會中進行傳遞,如果會計信息失真,那么不真實的信息就會出現在社會中,這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政府部門、統計部門等會收到失真的會計信息,進而對我國宏觀經濟的調控以及微觀的決策造成影響。現今的社會主義市場,是法制經濟,國家不管是發展內貿還是發展外貿,都離不開宏觀調控。如果會計失真,就會導致企業市場的銷售金額銳減、成本水平降低等,促使微觀決策出現失誤,這對于經濟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擾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在法律法規的約束下,公平的競爭才是完善的市場競爭模式,而會計失真會促使市場的運行出現混亂,市場資源利用效率顯著降低。現今,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化,企業在不斷的發展中,需要在符合市場發展的基礎上,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對財務部門的管理,這樣才可以保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出現會計失真的情況,財務部門的行為就無法得到有效的監督,企業的效益也就會缺乏真實性,破壞了市場的健康秩序。
三、會計失真的預防
(一)加強業務教育和繼續教育
會計人員的綜合素養是決定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所在,因此對于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不斷的提高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業務水平、專業素養等方面,才可以最大化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我國經濟正處于快速改革的時期,相關的法律制度、會計準則等不斷的發展和改變,很多新制度涌現,如果不對會計人員進行系統的教育,提高其的專業知識水平,很難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由此來看,對會計人員進行繼續教育,就非常有必要,不僅讓會計人員熟悉新的法律法規,也可對行業的新準則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減少或者消除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
(二)加強法制建設和重視法制宣傳
近些年,我國經濟發展的較為快速,很多經濟問題也隨之出現,但是我國的部分法律法規并沒有跟上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很多領域的發展沒有法律可以依從,讓很多犯罪分子有機可乘,管理較為困難,因此,在社會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對配套的法律法規進行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如對《會計法》進行完善,尤其是在處罰的細節方面要進行細化;對會計人員的工作規則進行細化等。同時,還要加大法制的宣傳力度,強化群眾的認識,這是預防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
四、會計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積極使用社會輿論工具
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都可以有效的治理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社會輿論也是非常有效的工具。在現代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企業以及個人,對于法律、經濟處罰等手段并不懼怕,但是對于媒體公開卻非常的抵觸。實際上,很多西方國家,都會將會計信息失真的案例,公布到網上,對違紀者進行出處罰。例如,在某個企業中出現了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對財務報表信息進行偽造,給企業帶來了較大的損失,此事件被查出后,在社會中進行了曝光,這不僅是對個人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還促使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信譽等方面大幅度的降低,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產品在市場中也無法得到認可,這一系列的損失是不可估計的。因此,利用社會輿論的手段,對會計信息失真的主體進行處罰,讓社會中的企業得到警醒,起到警戒的作用。
(二)進一步完善專業監督機制
針對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我國有關部門非常的重視,并針對此成立了專門的監督部門,制定了較為完善的監督機制,對財務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包括稅務監督、工商監督、價格監督、財政監督等各個方面。這些方面的監督行為,對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有非常好的治理效果。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隨著我國競爭市場的發展越發迅速,部分企業以及個人會受到利益的影響,會計信息失真的手段也層出不窮,促使很多監督行為,無法有效的落實到實處。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對監督的職責進行明確,一定要做到分工合理,責任到人,對監督職責進行量化,各部門之間相互配合。在現實的工作中,很多監督部門在面對,對自由有利益的事件時,爭搶著去監督,但是如果出現了非常棘手的事件,紛紛退縮,互相推諉,監督機構也會采取回避的策略。這就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企業的財務報表、賬務憑據等被反復的檢查,但是最為基礎的舞弊信息都查不出來。2.監督機構自身的綜合素養,是保證監督行為落實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要建立一支道德水平高、專業技術強、基礎知識扎實、監督技術先進的監督隊伍。也可從一些發達國家吸取經驗,學習一些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檢查手段,保證檢查的水平。3.制定相關聯的監督制度,對一些違法違紀的現象進行約束,保證監督的專業化、標準化,提高會計信息監督的效率。
(三)進一步加強審計監督
在日常的審計過程中,主要有三種審計類型,即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這三種審計各自有不同的分工,從各個層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三種不同層面的審計監督手段,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社會主義監督體制。細致分析來說,審計監督最為主要的特點,就是監督的主體具有獨立性,這就會促使審計的結果也具有客觀性、公平性等特點。所以,盡管政府審計、民間審計、內部審計的監督目標具有相同點,但是存在較大的差別。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財政部門、稅務部門在落實審計行為的過程中,還需要對審計對象進行再次的監督。實際上,很多監督部門的自身,也存在貪污受賄、違法亂紀等行為,甚至監督部門的一些人員會與企業進行勾結,共同進行會計舞弊。所以本文研究認為,審計的機構重視對涉及部門自身的監督是非常有必要的。
結束語
總之,會計信息失真不僅會給個人、企業帶來較大的損失,還會擾亂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所造成的損失無法估計的。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重視會計工作的審計監督,利用社會輿論等工具,加大懲罰力度,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
參考文獻:
[1]王一涵.上市公司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淺析[J].財會通訊,2015,669(13):123-124.
[2]李曉爽.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及防范對策[J].商業經濟,2017,5(02):134-136.
[3]童昊鏡,彭凌.關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5,12(04):73-74.
[4]胡衛東.企業會計信息失真防治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16,6(21):134-135.
作者簡介:
邵雪紅(1976-),女,內蒙古通遼人,首都經貿大學在職研究生。研究方向: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