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雄

摘要:在計算機使用當中,一些用戶會選擇安裝硬件檢測軟件。在硬件監測當時會發現某些硬盤出現“(C7) ultra dma crc錯誤計數”的提示,非計算機專業用戶會感到無法處理。本文介紹了一種常規的(C7) ultra dma crc錯誤計數故障的分析和處理辦法。
關鍵詞:計算機維護硬盤DMA故障分析
1故障代碼意義
1.1 DMA
DMA即Direct Memory Access,直接內存存取。由于硬件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計算機系統的外設數量和硬件性能都大大提升,相應的程序直接控制方式和中斷控制方式顯示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與其他方式相比,DMA方式無需為眾多的設備準備專用的通道,脫離了CPU的干預,大大提高了計算機系統的整體工作效率。另外,使用DMA方式傳輸數據可以實現在沒有中間媒介的情況下數據在原地址和目標地址之間直接傳輸。在對硬盤數據訪問方面,使用DMA方式一般可以將訪問速度提高10倍左右。
1.2 UItra DMA
Ultra DMA即“UDMA',是對ATA硬盤接口的一個擴展,在時鐘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均傳輸數據,可以理解為增強版的DMA方式,
1.3 CRC
CRC即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環冗余碼校驗。其原理為當發生數據傳輸時,在一定長度的信息碼后面增加若干長度的校驗碼,固定的校驗碼由信息碼和固定的多項式計算產生。雖然采用CRC校驗增加了冗余代碼,但在高速數據傳輸中大大提高數據的安全性。
2故障解釋
(C7) ultra dma crc錯誤計數故障碼按照字面意義解釋指的是以UDMA方式傳輸數據時發生了循環冗余碼校驗錯誤。出現這種錯誤的表現是用于校驗的循環冗余碼錯誤,即傳輸時數據有誤。
3故障分析
由于開機和打開操作系統均正常,可以基本排除CPU或內存故障。在數據接收方(如CPU或內存)沒有問題時,錯誤只能出現在數據存儲方(硬盤)或數據的傳輸通道(接口或硬盤數據線)上面。在對數據存儲方和數據的傳輸通道的分析中,故障的可能性如下:
(1)硬件檢測軟件誤報。
(2)硬盤線接口氧化或松動
(3)計算機異常關機
(4)硬盤供電異常
(5)硬盤損壞
4故障排除
根據“從簡做起、先想后做、先軟后硬、主次分明”的計算機維修基本原則排除故障。以下分析以一塊“希捷酷魚7200.9/ST3160812AS”硬盤為例。
4.1軟件方面
根據先軟后硬的原則,應首先從軟件方面進行故障分析。
首先使用者應當考慮近期是否有頻繁停電或電腦異常關機的情況,如果沒有的話,可以排除計算機異常關機的故障可能。接下來使用魯大師硬盤分析功能,分析結果如圖1和圖2所示。其中,圖2的SMART全稱為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Technology,代表硬盤自我監測、分析和報告的技術,通過對硬盤中的磁頭、磁盤、馬達、內部電路等基本情況與硬盤的預設安全值進行比較,對其中的異常情況進行報警或自我修復,是一種現在常見的全面使用的硬盤保護技術。
由圖1可以看出硬盤的狀態基本正常,從圖2的SMART信息可以看出大多數數據正常,包括硬盤的溫度和電壓等數據均為正常,因此可以排除硬盤供電異常的原因。考慮到可能存在魯大師軟件誤報的情況,再使用其他硬盤檢測工具(如CrystaIDiskMark、ATTODisk Benchmark等)。如其他硬盤檢測工具檢測出不存在(C7)ultra dma crc錯誤計數故障時,可以考慮忽略這個故障代碼,將硬盤按照正常情況使用即可;如其他硬盤檢測工具同樣產生這個故障代碼或有其他的故障提示或在SMART中存在其他異常,則需要進行硬件分析。
4.2硬件方面
根據“從簡做起”的原則,硬件分析應當首先考慮價格更便宜、結構更簡單的硬盤數據線。首先考慮重新插拔硬盤數據線,看是否存在硬盤數據線松動的問題。當硬盤數據線不存在松動問題時,考慮使用橡皮清理硬盤數據線的接口部分,對于不變清理的位置,可以考慮使用酒精棉簽進行清理。在清理之后如果發現故障碼消失或錯誤計數的數據記錄不再增加,可以考慮忽略故障碼。如果經過多次插拔硬盤,或簡單清理,故障碼沒有消失,錯誤計數的數據仍然增加,則應考慮硬盤存在一定故障。作為普通用戶不應考慮硬盤維修方面的問題,應當考慮對硬盤數據進行備份,避免數據丟失。如果硬盤使用時間超過3萬小時(按照每天使用8小時計算,使用時間超過了十年),則可以考慮備份數據后更換硬盤,已達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5結論
本文從故障代碼的意義到故障的判斷和排除,對一種常見的硬盤故障碼提出了一個詳細的解決思路,對非計算機專業的普通用戶提供了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