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撿平
摘要: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往往被視為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受民族服飾文化隨著時間流逝的影響,現代化服裝設計普遍存在缺乏民族自身特色的問題。如何創新運用及重點保護民族服飾文化,是服裝設計人員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以民族服飾文化為切入點,分析其運用于服裝設計的必要性,并提出具體的運用要點,旨在為相關從業人員積累更多的實踐經驗。
關鍵詞:民族服飾文化服裝設計運用要點
近年來,伴隨改革開放進程持續深化,接觸獲取外來信息的途徑日趨多樣,推動各個新興產業步人蓬勃發展階段,特別是服裝設計領域。由于國際時裝界流派、色彩及款式的更新速度較快,部分服裝設計人員追求跟上國際服裝設計潮流,側重于搜集大量最新來自西方國家的服裝設計資料,陷入盲目跟隨西方國家服裝設計潮流的桎梏,促使其服裝設計構思無法擺脫西方時裝流行元素,反而忽略自身民族傳統服裝的價值。同時,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民族服飾文化源遠流長,往往被視為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如何繼承發揚民族服飾文化的精髓充分發揮自身創造力,以貼合國際時裝設計趨勢為前提條件設計出兼顧時代發展及華夏特色的服裝設計作品,得到越來越多從業人員的關注及重視。鑒于此,本文針對民族服飾文化在服裝設計中運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服裝設計運用民族服飾文化的必要性
通常情況下,民族服飾是國家及民族文化的核心載體及外在特征,全面展現國家及民族的理念、情操及精神風貌,而歷經漫長演變發展進程,中華民族已形成極具特色的民族服飾文化,囊括漢族服飾文化及大量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各個民族服飾風格相近且各具特色,例如:以精致美麗的錦緞刺繡為例有著巧奪天工的美感,以印花藍布及盤花結紐為例有著千姿百態的美感,以絞纈及蠟纈額為例有著清新質樸的美感,甚至服裝上可手繪書法及山水畫等美術元素,大大增添服裝設計的新鮮感。此外,中華民族服飾文化以體現南北方及山區草原等區域差異性為鮮明特點,突出各個區域服飾穿著的風格。
我國民族服飾文化底蘊深厚且服飾類型豐富多樣,其演變發展進程深受歷史、政治、文化及經濟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展現出極其鮮明的層次性特點。由此可見,兼顧計劃性及目的性持續優化變革傳統民族服飾,不止能弘揚傳承民族文化特色及文化傳統,更符合現代生活及生產的要求。受現代化社會生活節奏較快且社會風氣日趨開放的影響,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服飾風格的追求趨向個性化及民族性,客觀上要求相關設計人員主動迎合時代發展潮流,革新自身服飾設計理念,吸收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文化,立足于各個民族習俗突出其設計靈性。
同時,借鑒各個民族服飾的色彩、樣式、材料、風格及圖案能找到更多的民族服飾設計靈感,設計出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歡迎且融人民族服飾文化內容的服裝。由于民族文化精神對現代服飾流行趨勢的影響相對深遠,客觀上要求服裝設計人員汲取傳統民族服飾文化的精髓,予以創造性展現及表達,獲取更為豐富多樣的設計啟示,真正意義上做到激發自身創作靈感,提煉出民族服飾文化的精華。此外,我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促使服裝早已成為文化形態的主要組成部分且與國家發展間存在著密切聯系,而歷經幾千余年發展的民族服飾文化是現代社會服飾設計的靈感源頭。
一般說來,民族服飾圖案是兼顧標志性、審美性及寓意性的文化符號,例如:古代先人靈活運用文字、風雨雷電、日月星辰、花鳥走獸及人物等元素創造出圖形與寓意相融合的造型形式。與現代服飾元素相比,傳統民族服飾元素生動鮮明且夸張手法與概括手法相結合,具有和諧統一的秩序美感及均衡美感,并且傳統服飾元素代表著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精神追求及信仰意識,集中反映人民群眾的追求憧憬及思想愿望,以56個民族圖騰為例代表著不同民族所崇拜的文化傾向,例如:漢族以龍鳳呈祥為典型圖案,龍鳳均為古代神獸的象征,表達著古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憧憬。
2.服裝設計運用民族服飾文化的要點
2.1特色飾品運用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服裝設計傾向于打造和諧統一的美感,特別是服裝設計期間格外關注服裝縫制流程,關心服裝與配飾間搭配方面問題,由此可見,服裝設計人員秉持實事求是的工作原則,將設計工作重點向極具民族特色的服裝配飾轉移。同時,服裝配飾元素日趨多元化,而利用原汁原味的民族服飾配飾巧妙搭配現代時裝,能突出現代時裝設計的古樸美感,例如:以頭飾為例搭配玉石、珠串、絨球、穗子、鮮花、珊瑚、羽毛及金銀,甚至腰部搭配五彩絨球、繩索或荷包或腳步搭配銀質地腳環或花布鞋等,實現飾品與服裝上下搭配及內外搭配的目標,突出服裝搭配的整體性及民族特色。
2.2服飾圖案運用
服飾圖案及裝飾元素能全面展現民族特色,而我國作為多民族和諧共處的國家,民族不同其服飾文化極具區域特色及民族特點,向世人傳遞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內容,彰顯出強大的民族魅力及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以黎族為例服飾中織錦圖案等,寄托獨特的民族文化寓意包含相應的文化習俗。由此可見,現代服裝設計必須汲取民族服飾文化的精華,例如:圖案及元素等,不止停留于吸收其外在形式的層面,更需要突出其藝術價值及獨特魅力,促使現代服裝顯現出強烈的民族藝術趣味。例如:以加利亞諾服裝設計大師為例其作品中融人強烈的東方服飾元素,將流蘇視為文化符號應用于禮服中,體現出強烈的民族風情。
2.3民族元素運用
即便民族服飾表現形式相對豐富多樣,但是繼承及豐富其文化內涵不得停留于照搬照抄的階段,例如:以旗袍為例是滿族女子的經典服飾之一,而改良旗袍期間設計人員必須深入挖掘民族服飾文化,靈活運用龍鳳圖騰及典故故事,充分發揮其設計元素的作用,突出作品中強烈的東方韻味真正意義上做到傳承民族服飾文化。同時,名言有云‘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換而言之文化極具持久的生命力。由此可見,服裝設計人員以吸收融合民族服飾文化相關元素為前提條件,以設計整體性為切入點,突出民族服飾的特點,真正意義上做到設計出兼顧社會審美情緒且別具匠心的服裝作品。
總而言之,中西方文化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促使民族服飾元素成為現代服裝的設計新寵特別是中國風興起及其背后文化流行,得到越來越多人民群眾的喜愛及支持。
3.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服裝是國家及民族最為重要的文化標志,集中體現國家及民族的精神意志。因此,相關服裝設計人員秉持可持續性發展的工作原則,總結傳統民族服飾與現代服裝的設計美學原則,即和諧與統一、抽象與象征、對比與形式、簡潔與夸張,靈活運用設計美學表現語言,適當探索嘗試全新的服裝設計形式。同時,以深入滲透民族服飾文化為前提條件制定總體性設計方案,突出傳統造型結構特點及民族特色,確保服裝色彩搭配和諧,打造出極具中國韻味的現代化服裝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龍炳瑞.民族服飾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西部皮革,2019,41(04):10.
[2]何蓓璐.關于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和現代服裝設計有效結合的探析[J].大眾文藝,2018(05):57-58.
[3]李冰,張茜倫,民族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表達[J].理論觀察,2016(09):115-116.
[4]劉璐,民族服飾文化在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及案例分析[J].山東紡織經濟,2015(10):44-46.
[5]雷興武,淺談現代服裝設計中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大舞臺,2015(09):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