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偉

摘要:本文以吉林省區域經濟為研究對象,采用了互譜分析方法對教育投入量的經濟效應進行實證分析發現,吉林省教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吉林省的經濟發展。但同時也認識到只有持續提升吉林省教育的投入產出比率,才可能最大化發揮吉林省教育的經濟效應,推動吉林省經濟的持續發展。具體政策建議包括:第一,加大吉林省財政教育投入力度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第=,構建以績效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第三,統籌發展各類教育,優化教育結構。
關鍵詞:教育投入教育投入結構經濟效應
引言
基于教育投入的經濟效應機制分析可以發現,經濟與教育是一國社會發展的兩個重要支柱,教育對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具有顯著貢獻。鑒于已有的研究普遍將焦點置于國家宏觀視角,研究教育投入量的經濟效應選擇的研究方法也普遍是基于數據平穩的假設前提,從生產函數出發,構建多元回歸模型,度量教育投入與經濟發展的數量關系。本文以吉林省區域經濟為研究對象,采用了互譜分析方法對教育投入量的經濟效應進行實證分析。教育投入量經濟效應實證數據的選擇需要注意兩個問題:第一,區域間人才流動性對吉林省教育投入量的影響。區域間人才流動是常態現象,也就是本區域教育投入培養的人才并不必然為本區域服務,為本區域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基于上述分析,本課題選擇2004年2017年14年的吉林省農村、吉林省城鎮家庭教育支出和吉林省財政教育投入數據作為衡量教育新體系的投入指標,與此同時,選擇對應年度的吉林省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產出,所有數據來自于吉林省歷年統計年鑒。
1實證結果分析
為了驗證教育投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先需要識別二者之間是否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格蘭杰因果檢驗的內涵是在變量X和變量Y之間,若變量X變化引起變量Y變化,變量X的變動發生在變量Y變動之前,則據此認為變量X是引起變量Y的格蘭杰原因。考察教育投入與總產出之間的關系,有助于認識兩變量之間的主動與被動關系,對準確制定針對性的教育政策意義重大。對吉林省教育投入與總產出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結果顯示吉林省教育投入對總產出存在影響,是總產出增長的格蘭杰原因。根據互譜分析原理,對吉林省家庭教育投入數據、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數據以及總產出數據取自然對數消去異方差,再進行一次差分得到平穩序列。
圖1顯示,家庭教育支出和總產出增長的相干譜存在3個明顯的波峰。對應的主周期為20.01, 15.21和6.71年。說明家庭教育支出和總產出主要在這三個周期上存在較強的相干性。而其相對應的相位則說明在上述三個周期上家庭教育支出分別落后于總產出0 .15,1. 66和0.29年。無論從長期還是短期來看,家庭教育支出持續落后于總產出的增長。家庭教育支出在以上三個周期上對總產出的增益系數分別為0.01, 0.03和0.11。根據互譜分析原理,考慮相干性作用強弱,得到加權增益系數為0.08即家庭教育支出對總產出的貢獻率為8.45%。
由圖2可知,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和總產出增長的相干譜也存在3個明顯的波峰。對應的主周期為23.77, 12.09和7.86年。說明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和總產出主要在這三個周期上存在較強的相干性。而其相對應的相位則說明在上述三個周期上,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分別領先于地區總產出0.25和落后于地區總產出1.01和2.97年。從短期而言,吉林省政府教育的支出落后于總產出的增長,但吉林省政府已經在加強宏觀調控,加大財政教育投入,在長期將可能領先于總產出的增長。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在以上三個周期上對生產總值的增益系數分別為0.01, 0.04和0.04。根據互譜分析原理,考慮相干性作用強弱,得到加權增益系數為0.07。即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對經濟的貢獻率為7.03%。綜上分析顯示,教育投入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人才保障,教育投入可以提高勞動要素的生產率,可以促進科技進步,可以刺激消費和生產。本部分以吉林省區域經濟為研究對象,選用了互譜分析法對教育投入量的經濟效應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吉林省家庭教育支出對總產出的增長貢獻率為8.55%,吉林省財政教育投入對總產出增長的貢獻率為7.03%,從數據上驗證吉林省教育投入量對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支持了教育的經濟貢獻的理論闡述。
2吉林省提高教育投入經濟效應的保障措施研究
2.1加大吉林省財政教育投入力度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憑借國家財政力量是解決城鄉教育問題,尤其是農村教育問題的最終解決路徑。吉林省財政教育支出一直存在嚴重不足,因此吉林省有必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強度,轉變長期以來的教育投入不足和城鄉教育投入差距擴大的現狀。吉林省政府應該重點加強對農村的教育投入力度,盡可能的縮小城鄉教育投入差距,做到教育資源的配置的相對均衡合理。
2.2構建以績效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投入模式
針對公共財政支出的績效考評是應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而產生的一種國家財政管理職能,已經漸趨成為建立完整公共財政體制,改善政府公共支出效率的關鍵舉措。吉林省高等教育是公共財政支出中的一個關鍵部分,提高高等教育的績效管理能力,保障教育投入的產出效率,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動提升教育經濟效應的重要手段。傳統的高等教育財政撥付手段普遍以規模為基礎而非效率,這導致高等教育在使用財政資金過程中存在不計成本、不講效益,在資金的使用管理上僅著眼于將資金如何支出,而非有效支出。高等教育財政資金的撥付和使用存在使用和管理脫節、責任不明晰的諸多問題,導致有限的教育資源出現了嚴重浪費,故此建立以績效考評為基礎的高等教育撥款機制,可以有效推進高等教育的績效管理,科學使用資金,提高高等教育財政資金的利用效率。
2.3統籌發展各類教育,優化教育結構
不同層次的教育對吉林省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因此吉林省的教育結構應該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和適應,統籌發展各類教育,優化教育結構成為現階段面臨的關鍵問題。第一,強化對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財政投入水平,加強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進一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重點是改善農村地區的教育條件,強化農村地區的師資隊伍建設,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的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第二,積極發展高等教育,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