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靖萱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近年來,網絡犯罪案件越來越多。據公開信息,近幾年幾十億網民的隱私被泄露,個人財產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其中泄密信息主要包括個人網絡信息和銀行賬戶信息。個人信息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無處不在,用戶在關注智能產品的功能,享受互聯網帶來的各種驚喜,而忽視了個人信息的安全。加強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個人信息安全概述、個人信息安全與生活的關系、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與個人信息安全防護的思考等幾方面出發探析個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等多方面的問題。
關鍵詞:民航服務特殊乘客服務措施
1個人信息安全概述
個人信息安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個人身份的安全,二是指AI人財產的安全。隨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人們在享受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安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與威脅。一旦個人隱私及信息被公開,人們財產的安全不但會受到影響,也會進而影響到人身生命的安全。因此,為了保證互聯網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國家應積極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不受損害,積極保護個人信息財產安全。
2個人信息安全與生活的關系
個人信息是指能夠識別該人的所有數據。這些數據包括一個人的身體、心理、智力、個人、社會、經濟、文化、家庭等方面。到目前為止,信息安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根據國內外對信息安全的解讀,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信息系統的安全性;二是指特定的信息“網絡”。互聯網與個人生活的聯系無處不在,涉及到工作、購物、旅游、住宿、服裝、食品、住房等方面。人們已經習慣了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然而,在與人方便的同時,個人信息的散播方式也呈現出多樣化的面貌,例如通過掃描二維碼、訪問社交平臺、使用各種軟件等;此時個人信息也以各種可能的方式丟失或被惡意竊取、盜用;目前,在個人信息安全方面,公眾對個人信息安全缺乏基本了解,在信息安全保護方面問題諸多,如:網絡系統漏洞、信息收集器管理不到位等。因此,在社會實現信息網絡全覆蓋的同時,個人信息也在不斷被他人泄露和利用,導致個人利益受到損害,甚至影響到個人聲譽和人身安全。
3個人信息安全存在的問題
3.1個人信息侵犯的隱蔽性
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在互聯網的虛擬世界中,個人隱私等信息似乎不再是一個秘密,而個人信息的收集、處理和披露也變得普遍,信息安全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在過去幾年中沒有得到緩解。據數據顯示,2018年8月,媒體報道稱,中國一家知名酒店的人住信息遭到黑客人侵和泄露,近5億條個人信息在網上廉價出售。目前,雖然國家大力打擊個人信息銷售違法行為,但個人信息的銷售并未停止,相反,其方式已經變得非常多樣化和隱蔽,最明顯的是罪犯通過QQ群、微信群等方式買賣個人信息。當犯罪分子通過多種方式收集大量個人信息時也在利用信息技術來分析和挖掘大量的個人信息,有針對性地篩選目標人群、垃圾郵件、廣告銷售,甚至欺詐犯罪,嚴重影響了個人信息的安全。
3.2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缺失
目前,個人信息的公開或侵犯大多發生在網絡世界,其隱蔽性和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執法機關的執法活動。目前,我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中,沒有健全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在《刑法修正案(九)》中規定,侵犯個人信息罪的起訴方式為公開訴訟,但在實踐中,公訴對象的確定難度較大,相關司法證據的獲取難度較大。當面對強大的利益集團或企業組織時,公民個人處于弱勢地位,其訴訟權利更難以保護。同時,犯罪分子也意識到個人信息犯罪的隱蔽性,難以追查,犯罪成本低,即使國家嚴厲打擊,仍然公然進行個人信息的泄露、販運和侵犯。
3.3個人防范意識不強
此外,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意識的淡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個人信息的進一步泄露。隨著各種應用平臺的發展,公民在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中也留下了大量的個人信息,如用戶名、電子郵件、電話號碼、密碼、家庭住址等,當公民在網上沖浪時,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強,其個人信息對于犯罪分子來講完全處于透明狀態,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收集信息,分析用戶行為,進而進行網絡詐騙。其中,中老年人和低領兒童的信息保護意識最為低下。這兩個群體對網絡世界的了解與安全性認識不足,自我識別能力弱,沒有意識到個人信息的重要性,導致對這麗個群體所遭受的個人欺詐行為明顯高于其他群體。
4關于個人信息安全防護的思考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對策
面對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大數據帶來的巨大沖擊,個人信息保護機制將不可避免地面臨重大挑戰。由于互聯網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對隱私的概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年輕一代積極地在網絡上將他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在網絡上發布以此來分享其日常生活的樂趣,這種行為給個人信息帶來各種隱患,其安全性遭受沖擊。當前如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創新個人信息保護機制,是網絡時代與人工智能時代下對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提出的新挑戰。
4.1加強數據使用環節的安全防護
在當前的網絡環境下,隨著信息采集活動的日益普及和信息采集與業務使用的緊密聯系,在個人信息獲取與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用戶的信息,防止盜用與濫用比如針對大數據應用,企業要分析其相應的安全風險并提出與之匹配的保護措施,制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4.2加強問責追責機制
對于受益于大數據應用與個人信息的企業,應加強對其個人信息保護的追責和問責。對于信息安全問題,不僅要通過法律途徑對個人信息保護進行追尋,還要通過契約機制進行約束。在有關個人信息的大數據應用的產業鏈中,有大量的主體企業進行數據的采集、處理和應用,數據的市場化交易頻繁,因此更需要通過合同約束與法律機制的保護并制定出相應的防護措施。
4.3設計更加有效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
應改革個人信息保護機制,使之更為有效、更具執行力。例如,要求公司以更簡潔和易懂的方式告知用戶使用個人數據的好處和缺點,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冗長和復雜的隱私政策。要求企業在產品設計、研發、推廣、使用、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考慮用戶隱私保護要求,為用戶數據提供全生命周期保護,確保用戶信息不被泄露。
4.4提升個人保護意識
個人應加強對個人信息安全知識的學習,不要在不安全的網絡上隨意輸入個人隱私信息,不要共享個人信息,養成刪除臨時文件跟蹤行為的習慣。正確處理帶有個人信息的材料,不要連接到未知WiFi,掃描二維碼,小心網絡釣魚網站,不要在網站上提交個人真實身份信息,以上等諸多方面的意見及建議應該成為大數據時代每個公民的安全常識。
4.5加大對數據中心信息安全的監管力度
由于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各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我們需要采取信息加密技術等措施來提高大數據技術的信息安全水平,加強信息保護水平,減少數據中心本身存在的各種安全缺陷,以及進一步提高數據中心的信息保護水平,以最終實現個人信息安全。
5結語
對于個人信息安全,一方面個人應重視網絡信息安全提高防范意識。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規。加強頂層設計,努力為缺乏隱私保護的“透明人穿上防護服,共同維護社會網絡用戶的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