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生態系統服務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關注,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之一。文章就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分類及價值評估方法的國內外最新研究進行了綜述。當前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方法可以分為貨幣評估和非貨幣評估兩類。貨幣評估方法占主體地位,而非貨幣評估方法雖在評估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提出較晚,應用研究較少。系統梳理非貨幣價值評估方法研究是對當前生態系統服務綜述研究的有益補充。最后文章對當前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行了總結,并嘗試對未來研究方向進行展望,以期為生態系統服務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與信息依據。
關鍵詞: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貨幣評估;非貨幣評估
中圖分類號:G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07-00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7.001
Abstract: T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ic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lars,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value assessment methods of ecosystem services. The current valuation methods of ecosystem service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monetary assessment and non-monetary assessment. The currency evaluation method is the main body, but the non-monetary evaluation metho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but it is put forward later and the applied research is les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non-monetary value assessment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the current review of ecosystem services.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ies to look forward to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nformation basis for the study of ecosystem services.
Keywords: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assessment; Monetary assessment; Non-monetary assessment
生態系統服務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獲取的惠益[1]。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結果顯示,地球自然生態系統每年為人類提供價值約15萬億英鎊的產品[2]。生態系統服務在維系環境的動態平衡、保障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方面都起著不可代替的作用。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加,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需求不斷膨脹,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與服務供給的有限性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目前,大約60%的生態系統服務正在持續下降[3],生態系統服務問題亟待解決,與之相關的科學研究迫在眉睫。梳理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分類和價值評估方法,對于提高人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提升生態環境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1 生態系統服務定義及分類
20世紀80年代,Ehrlich P和Ehrlich A提出了“生態系統服務”(Ecosystem Service)這一術語[4],開創了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的探索之路。生態系統服務的圭臬之作當屬Daily[5]和Costanza[6]的研究。前者將生態系統服務分為13項,后者分為17項。后來學者們的研究多在Daily和Costanza的工作基礎上進行探索。這兩項研究對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目前廣泛接受和使用的生態系統服務定義和分類是由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2]提出的,生態系統服務即人類從各種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所有惠益??煞譃楣┙o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4大類。學者們對生態系統服務的定義與分類仍在不斷探索與創新(見表1)。雖然學者們的研究視角和分類標準不同,導致定義和分類有所差異,但普遍認同:(1)生態系統服務是由生態系統通過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產生的。(2)生態系統服務可以為人類提供產品和服務,產生效益。
2 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評估方法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方法可以分為貨幣評估方法和非貨幣評估方法兩類[13]。
2.1 貨幣評估方法
貨幣評估方法是以市場價格、重置成本、影子工程或人們的支付意愿為基礎核算出生態系統服務的貨幣價值,是目前廣泛接受的價值評估方法。這類方法評估結果易于推廣比較,對宏觀和微觀尺度的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均適用,但評估成本較高,難度偏大。主要的評估方法有直接市場法、揭示偏好法和陳述偏好法三類[15]。
2.1.1 直接市場法
直接市場法根據生態系統產品或服務的市場價格來估算其經濟價值[16]。常用的方法有市場定價法、生產率法、替代成本法、影子工程法、防護成本法等。直接市場法首先需要確定生態系統服務的生物量指數,然后獲取市場價格,最后逐類計算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適用范圍比較廣泛。宏觀尺度上,Costanza[6]開創性地采用市場價值法對全球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進行全面評估。在此基礎上,謝高地[17]和歐陽志云[18]等學者分別就中國草地和陸地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進行了估算。區域尺度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原[19],自然保護區[20],森林[21],山地[22]等生態系統,濱海[16]和農業[23]生態系統也有涉略。其中青藏高原和內蒙古典型草原是研究的熱點區域。
2.1.2 揭示偏好法
揭示偏好法用人們在市場的行為,如支付價格和獲取的利益,來表征對生態系統產品或服務的偏好,以此來衡量經濟價值。此類方法尤其適合評估那些不能直接獲取市場價值的服務,如旅游價值[24]、游憩價值[25]和生態服務價值[26]等文化服務。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旅行費用法、享樂定價法和隨機效用模型等[16]。
2.1.3 陳述偏好法
陳述偏好法通過詢問人們在模擬市場對某項生態系統服務改善的支付意愿和放棄某項服務的接受意愿,來衡量此項服務的經濟價值。條件價值法和選擇實驗模型法是常用的方法[16]。陳述偏好法一般側重對與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相關的生態系統服務進行評估,如,生態系統恢復[27]、水資源保護[28]、旅游游憩價值[29]等。
2.2 非貨幣評估方法
非貨幣評估方法根據人們的意愿選擇或專業評分標準對各個比較對象效益進行排序,結果不衡量貨幣收益僅顯示偏好和空間分布特征。該類方法集中出現在近5年的國外研究中,國內研究較少,目前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非貨幣評估方法相較貨幣評估方法更節省時間和金錢,適用于區域尺度的文化生態系統服務評估。主要的評估方法有專家調查法和指標評價法。一些新型的研究方式,如照片問卷調查[31]、能值分析[32]和SoLVES模型[33]等也在非貨幣評估方法中時常出現。
2.2.1 專家調查法
專家調查法在生態系統服務評估中的應用得到了學者們的實證檢驗,是非貨幣評估方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Nahuelhual,L.等基于德爾菲法,評估了智利南部不同生態系統(森林、草地、濕地、耕地等)開展各種娛樂活動(徒步旅行、攀巖、觀鳥、騎馬、山地自行車等)的適合程度(低、中、高)[34]?;羲几叩日{查了武義縣生態公園的美學、文化遺產、消遣娛樂等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的游客偏好[35]??滦吕炔捎脤<掖蚍址ê虶IS空間分析方法,揭示了武漢市耕地景觀的游憩服務空間分布特征[36]。
2.2.2 指標評價法
大多數生態系統服務都有許多指標,但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的指標較少。Hernández-Morcillo等人提出娛樂服務、美學、靈性和文化遺產可以作為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的指標[37]。之后,Zoderer,B.M.等選取休閑機會、審美和文化遺產等作為文化生態系統服務的指標,在阿爾卑斯山脈地區進行實證探究,揭示了文化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的分區差異[38]。
3 總結與展望
3.1 總結
生態系統服務分類方面。目前的生態系統服務分類,缺乏對生態系統結構——生態系統功能——生態系統服務這一內在機制的深入研究,簡單地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服務類型,人為地割裂了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聯系,而且容易重復計算[16]。雖然MA(2005)的分類方法得到學界廣泛的認可,但隨著十余年的環境變化,許多學者對其提出了質疑,更有學者倡議啟動第二次全球生態系統評估[40]。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方面。(1)評估內容上,目前對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支持服務的價值評估研究較多,文化服務相關研究較少。(2)評估方法上,貨幣評估方法占據主導地位;非貨幣評估方法的應用研究數量不足。且較多應用于文化生態系統服務上,采用非貨幣方法評估供給、調節和支持服務的實證研究相對較少。(3)靜態研究為主,動態研究不足[41]。生態系統服務具有空間流動性。探索生態系統服務在全球的氣候、土壤,植被等變化下的變化趨勢以及閾值,對生態系統管理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3.2 展望
首先,今后的研究應該在厘清生態系統服務產生機制的基礎上開展,才能有效避免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重疊于遺漏。其次,合理發揮貨幣和非貨幣兩種評估方法的優點,探究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新方法。再次,學術界針對森林、草地、農業生態系統開展的研究相對較多,而荒漠、濕地、海洋等生態系統的研究較少;針對供給、調節和支持服務的研究較為豐富,美學、文化遺產、休閑游憩等文化服務的研究相對較少,今后的研究也應在這些方面有所側重。最后應多開展一些動態研究以及不同類型或同類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的對比研究,進一步拓寬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參考文獻
[1]張永民.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的幾個基本問題[J].資源科學,2012,34(4):725-733.
[2]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Ecosystems and Human Well-Being:A Framework for Assessment[M].Washington,DC:Island Press,2003.
[3]Vitousek,P.M.,Mooney,H.A.,Lubchenco,J.et al.Human domination of Earths ecosystems[J].Science,1997, 277(5325):494-499.
[4]Ehrlich,P.R.&Ehrlich,A.H..Extinction: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isappearance of species[M].New York:Random House.1981.
[5]Daily,G.C..Nature,s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M].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7.
[6]Costanza,R.,dArge.R.,de Groot,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6:253-260.
[7]李金昌等.生態價值論[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1999.
[8]De Groot,R.S.,Wilson,M.A., Boumans,R.M.J..A typology for the classification,description an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functions,goods and servic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1(3):393-408.
[9]Fisher,B.,Turner,R.K.,Morling,P,.Defining and class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for decision making[J].Ecological Economics,2009,68(3):643-653.
[10]Haines-Young,R.,Potschin,M..Proposal for a common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ecosystem goods and services(CICES)for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V1).Report to the European Environment Agency.Center for Environment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ottingham,UK,2010.
[11]TEEB Synthesis.Mainstreaming the Economics of Nature:A Synthesis of the Approach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of TEEB.Earthscan,London,Washington.2010.
[12]張彪,謝高地,肖玉等.基于人類需求的生態系統服務分類[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0,6(12):64-67.
[13]李文華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的理論、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08.
[14]陸軍,張紅振,於方.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與賠償修復機制探索[J].環境保護,2011,24:32-34.
[15]UNEP-WCMC.Marine and coastal 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UNEP-WCMC Biodiversity Series No.33.Cambridge:UNEP-WCMC,2011:1-46.
[16]程敏,張麗云,崔麗娟,歐陽志云.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評估研究進展[J].生態學報,2016,36(23):7509-7518.
[17]謝高地,張釔鋰,魯春霞等.中國自然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J].自然資源學報,2001,16(1):47-53.
[18]歐陽志云,王效科,苗鴻.中國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生態經濟價值的初步研究[J].生態學報,1999,19(5):607- 613.
[19]閔慶文,劉壽東,楊霞.內蒙古典型草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草地學報,2004,12(3):165-169,175.
[20]焦亮,趙成章.祁連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山丹馬場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分析及評價[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3,27(12):47-52.
[21]肖強,肖洋,歐陽志云等.重慶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14,34(1):216-223.
[22]劉勝濤,高鵬,劉潘偉等.泰山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17,37(10):3302-3310.
[23]范水生,陳文盛,邱生榮等.山地型休閑農業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36(7):117-122.
[24]薛達元,包浩生,李文華.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旅游價值評估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1999,14(2):140-145.
[25]趙劍波,楊雪豐,楊雪梅等.基于旅行費用法的拉薩市主要旅游點游憩價值評估[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7,31(8):203-208.
[26]李會杰,張宏敏,孫敬克,等.基于模擬旅行費用法的城郊農田休閑娛樂生態服務價值評估——以平頂山地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3):153-160.
[27]張志強,徐中民,程國棟等.黑河流域張掖地區生態系統服務恢復的條件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02,22(6):85-893.
[28]Atkins,J.P.,Burdon,D.,Allen,J.H..An application of contingent valuation and decision tree analysis to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s[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7,55(10/12):591-602.
[29]邴振華,高峻.九寨溝景觀游憩價值評估及空間分異[J].生態學報,2016,36(14):4298-4306.
[30]劉佳,劉寧.滸苔綠潮影響下濱海旅游環境價值損失及影響因素——以青島市海水浴場為例[J].資源科學,2018,40(2):392-403.
[31]Koniak,G.,Sheffer,E.& Noy-Meir,I..Recreation as an ecosystem service in open landscape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in Israel:Public preferences[J].Israel Journal of Ecology & Evolution,2011,57:1511-157.
[32]楊青,劉耕源.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以珠江三角洲為例[J/O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43.X.20180622.1114.002.html,2018-06-22.
[33]高艷,劉康,馬橋等.基于 SolVES 模型與游客偏好的生態系統服務社會價值評估——以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為例[J].生態學雜志,2017,36(12):3564-3573.
[34]Nahuelhual,L.,Carmona,A.,Lozada,P.et al.Mapping recreation and ecotourism as a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An application at the local level in Southern Chile[J].Applied Geography,2013,40:71-82.
[35]霍思高,黃璐,嚴力蛟.基于SolVES模型的生態系統文化服務價值評估——以浙江省武義縣南部生態公園為例[J].生態學報,2018,38(10):3682-3691.
[36]柯新利,李紅艷,劉榮霞.武漢市耕地景觀游憩功能與可達性的空間匹配格局[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6,25(5):751-760.
[37]Hernández-Morcillo,M.,Plieninger,T.,Bieling,C.,2013.An empirical review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 indicators.Ecol.Indic.29,434–444.
[38]Zoderer,B.M.,Tasser,E.,Karl-Heinz.E.et al.Identifying and mapping the tourists,perception of 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A case study from an Alpine region[J].Land Use Policy,2016,56:251–261.
[39]彭建,胡曉旭,趙明月等.生態系統服務權衡研究進展:從認知到決策[J].地理學報,2017,72(6):960-973.
[40]張永民,趙士洞.千年生態系統評估項目的后續計劃:將知識轉化為行動的全球戰略[J].自然資源學報,2010,25(3):522-528.
[41]李雙成,劉金龍,張才玉等.生態系統服務研究動態及地理學研究范式[J].地理學報,2011,66(12):1618-1630.
收稿日期:2019-05-06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荒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技術及示范》(2016YFC0500500);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內蒙古自治區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資助項目(11200-12110201)。
作者簡介:王亞芳(1992-),女,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生態系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