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強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課程標準要求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表現得更加積極活躍,教師的教學效率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師就需要在教學中落實好對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本文就針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展開討論。
關鍵詞:數學學科;創新思維能力;高效教學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思維方式。在實踐過程中,如果擁有了較強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思維會非常的活躍。擁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的積極主動,且具有很強的個性化特點。通過對自己之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聯系和加工,創造性地進行組合和創造,從而學習新的東西和事物。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師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而教師要如何做好這一點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探究,讓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時候更加地投入,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因此,常常可以看到很多喜歡數學學科的學生成績比較好,數學學習能力也比較強。帶著興趣去學習,學生才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而有效的教學情境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數學“元、角、分”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地研究,為學生創設學習的具體情境。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大家在日常購物的時候,需要用用到什么東西呢?”大家都會異口同聲地說是錢。教師此時就可以把事先準備好的不同面值的錢拿出來,通過實物的展示,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不同面值的錢不一樣?他們有什么區別,有什么共同點呢?在購物的過程中,如何合理地選取人民幣的面額呢?教師提出這一系列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學生也會對教師接下來所要講解的內容產生強力的興趣,在逐漸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好元、角、分的含義,學會不同面額之間的換算方式。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選擇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有趣的生活實例來進行講解,就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旦學生對所學事物產生了興趣,學生就能夠積極主動地去進行探究。如果沒有情境在學科教學中的參與,學生很容易對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產生厭倦之感,學習效率就會比較低。同時,在情境中進行有效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多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和適當的鼓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情境中進行學習和互動的欲望,讓他們樹立數學學習的自信心,從“我不得不學習”轉變成“我愛學習”。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學習氛圍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體驗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就需要利用好良好學習氛圍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解決各類數學問題。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利用好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讓學生從被動接受數學知識轉變為積極主動地探究。讓學生能夠多動手,多實踐,努力解決生活中出現地各類數學問題。通過自主的探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很強的學習成就感和滿足感,讓他們真正地喜歡上數學學習。例如,在學習“長方形的表面積”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就可以安排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親自動手去制作一個長方體的模型。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在剪裁和粘貼的過程中對表面積有初步的感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如何計算長方體對表面積?”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要鼓勵學生認真思考,盡量用多種不同的方法來計算長方體的面積。最后,教師通過歸納和總結,列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非常濃厚,對這一課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扎實。
三、重視實際操作,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要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需要重視讓學生在實際環境下進行具體的操作。只有多動手,多練習,學生的思維方式才能夠得到激發,思維的寬度和廣度都能夠得到拓展。在小學數學學科教材中就有很多能夠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練習題和活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合理地利用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學習“拼組圖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準備不同形狀的實物,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根據教材中習題的要求進行拼組練習,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四、引導學生多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獨創性
由于小學學生年齡因素的影響,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夠替代學生的思考,要引導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解決當中,并尋找多種方式去解答問題,這是學生創新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讓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創造并不現實,因此教師應該在實踐活動當中,引導學生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去觀察事物發現問題。對于所遇到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并解決這些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養成創新習慣,形成創新精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指導,還需要善于利用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馬進義.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J]. 小作家選刊,2015.
[2]蔣麗娟. 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 華章,2012(17).
[3]張素鏡.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33):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