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頤
摘 ?要:在草長鶯飛的陽春三月,我有幸前往北京,先后走進了北京實驗二小、北大附小、北京八一中學、北京中學、北京中杉學校、海淀區芳草地教育機構、中關村一小這7所比較有代表性的中小學以及教育機構進行實地考察學習。
“北上”一周后,留在腦海里的不僅僅只有京師十月的美麗與各學校積淀厚重的文化氣息,最大的沖擊是首都北京教育全鏈條的改革,以及改革成果惠及群眾的普遍性,強烈感受到校校的精彩、生生的優秀。回來后我一直在思索:是什么催發京城教育的繁榮盛景?探尋發現繁榮背后的緣由,對于本校的建設乃至天心教育的發展必將催生新的動力。
關鍵詞:教育;學習;孩子
一、首都教育的繁華與昌榮
(一)與國際文化接軌,小學校里有大世界。教育創造精彩!教育圈子大一點,教育眼界寬一點,教育活動多一點,學生的“精神肌肉”就更強健。去往中關村一小的當天恰好有2016中-芬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研討會,芬蘭的老師現場上課,一小的學生全英文無縫對接,下午就是中關村一小第十三屆科技節,有多達150種不同層次的科技參賽項目,全校學生嗨翻了天。
(二)與社會教育連線,實踐活動已成常態。北京學習過程中,不論走到哪所學校,看到的學校課程設置都不一樣,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但是社會實踐活動的課時安排卻是高度一致的。如北京實驗二小的種植田,八一中學的學農教育等等。學生們可以在涵蓋自然與環境、電子與控制、健康與安全、能源與材料等領域的諸多領域中自主選擇。通過課程安排,“逼”著學生走出校門,去新的環境,接觸新的事物,社會實踐活動已經成為首都新興教育的常態。
(三)與興趣愛好對接,自由開放成就快樂童年。在北大附小參觀時,學校主任介紹該校學生喜歡的社團有100多個,所有的社團都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熱愛的,招不滿學生的社團將自動淘汰;中關村一小的樓道上下貼滿了各類社團海報以及招生廣告;北京八一中學的副校長特意帶領我們參觀了學校使用頻率最高的創意空間、科技實驗室以及美勞室。開學初,習近平總書記前往八一中學也參觀了這些興趣社團的教室。
二、“讀懂孩子”是教育繁榮的源動力
教育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孩子有實際獲得感,有自己“熱愛”的目標,有興致盎然的勁頭,自然就立體鮮活起來。
(一)滿足學生多元需求,用整座城市的資源辦教育。
觀摩期間,不論走到哪個學校,都能看到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場館、優秀企業、國際機構等各種優質教育資源的加入。不論走到哪個學校,都能聽到有運動員、教練員、藝術家、科學家、志愿者各種具有專業特長人才教書育人的聲音。
(二)構建個性化服務體系,強大的信息技術做支撐
當今世界,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和學習方式。我想,北京教育改革之所以能夠這樣快速推進與落實,肯定與強大信息技術做支撐分不開。大到重整結構的頂層設計、外引內聯盤活資源,小到擇校的分布熱力圖,都離不開基于教育大數據之后的信息統計分析,根據正確科學的分析,才能快速做出合理的決斷。數字學校的(BDS)平臺優化升級,從在線學業輔導到學科信息推送,已經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覆蓋,全方位直接為教學服務。
(三)解決升學顧慮,有完善的教育生態鏈。
如今,在北京讀書的學生是幸福的,除了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還能享受優質的教育機會。他們普遍不用擔心升學,近幾年可以進入優質高中的比例越來越高,早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40%的比例,如今比例會更高。因為區域內有“新九年一貫制”、或者是集群化辦學,打破了學校和學段的限制,形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前后銜接完整的教育生態鏈。在北大附小學習時,負責接待的主任就曾說:“我們的學生保底能進北大附中,沒有抽測的壓力。”會后我找到她追問一句:“其他小學畢業有那么幸運,能夠進入好的中學嗎?”她笑著回答:“別的小學所在區域集團內,也有水平相當的優質中學”。
三、行走學習中思索本校建設
北京之行,清楚地看到了在教改實踐中形成的一大批鮮活的成果,明晰了基礎教育前進的方向——“讀懂孩子”,不斷提升學生的實際獲得!
(一)為課程“立意”。
只有課程“立意”,才能固化已有的成果,引領課改的嬗變。我認為“立意”可以從三方面去思考:1、協作立意,青園和梓楓兩個校區圍繞一個觀點共同塑造,例如北京多家學校的自發組建的“生涯教育”課程。2、戰略立意,例如史家教育集團把一個個學生視為一顆顆種子,把優質教育也看做一粒鮮活飽滿的種子,以此定位為史家教育戰略,“種子”課程由此而來。3、資源立意,依據學校周圍現有的固定的資源為載體,挖掘價值。例如北京門頭溝大峪中學靠山吃山,創立了有名的“山谷課程”。
(二)打破“圈養”模式。
多年來,中小學辦學“自成一統”現象根深蒂固,這種封閉性的“圈養”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其實生活的邊界在哪里,教育的邊界就應該在哪里。只有打破“圈養”,把學校打開,從“走班”到“走?!辈攀钦嬲饬x上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我們可以與周邊學?;蛘弑緟^優質學校做到資源共享、升級與互補,校與校之間可以“走?!薄?/p>
(三)、建立學科學業數據庫。
我們每年都會考試的成績數據在學校的電腦上僅僅就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而已,這些存放的“貨”并沒有價值最大化。如果我們把這些來一線最寶貴的零散數據統一采集,全校建立一個系統的學科學業數據庫,從這個數據庫里可以看到學生個人維度、班級維度、學科維度以及校級維度的發展變化。有了這些科學直觀的數據,經過統計分析,可以整合學生的性別差異、學習特性等,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教育的方式方法雖日新月異,“讀懂孩子”為孩子服務卻是不變的核心,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不斷進行自我修正,升級教育模式。此次北京學習既是一次“加油”的體驗,也是新的開始!發現真相,挖掘內涵,在學習借鑒的同時,逐步現實本土教育的轉型換代。面對教育的新格局,我們已經準備好,天心有態度,我們在行動!
參考文獻
[1] ?秦夏.走進孩子讀懂孩子[J].基礎教育論壇,2019(14):13.
[2] ?周麗娜.讀懂孩子[J].中國教師,2016(0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