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達·塔貝爾 肖華鋒 方芳
機會來了
1855年,16歲的洛克菲勒開始自謀生路。那年的美國西部生活異常艱辛,這個小伙子整天在街上晃蕩,尋找工作。正當他打算放棄,準備到鄉下去的時候,機會來了。
他得到了一份當店員兼記賬員的工作。洛克菲勒有個小賬本。賬本顯示,1855年9月26日至1856年1月,他賺了50美元。
1856年,他的月薪漲到了25美元,但他仍與過去一樣,總是“把賺的一點錢存起來”。1858年,他終于等到機會,把所有積蓄投資出去。
投資石油
在他的熟人圈子中,有一位年長他12歲的英國人M.B.克拉克。洛克菲勒和克拉克志趣相投,1858年,他們將積蓄聚攏到一起,在克利夫蘭碼頭開了一家產品代銷公司,這次投資成功了。他們第一年經營了一家市值45萬美元的公司。
隨后,內戰爆發,兩位合伙人都沒有上前線,他們全力以赴,抓住機會從事大宗軍需物資的供銷業務。比軍需物資供銷更賺錢的,也是大多數人發現有暴利可圖的,正是石油行業,而克拉克和洛克菲勒正開始考慮從事這一行業。所以,1862年,當一位名叫安德魯斯的英國人請他們支持他開辦一家煉油廠時,他們二話不說,投資了4000美元,并許諾如有必要,將繼續增資。安德魯斯是位機械奇才,他設計出新工序,生產出的石油越來越好,從原油中提煉出的精煉油也越來越多。這個小煉油廠規模迅速擴大,克拉克和洛克菲勒馬上又投資了約10萬美元。
成立美孚公司
在這家新公司里,安德魯斯負責生產,而推廣和銷售產品的任務則落到了洛克菲勒身上。
洛克菲勒開始大刀闊斧地清理公司的惡習。其他煉油廠放任自流的殘渣物,他都會收攏出售。廢鐵最終都會被賣到廢品店里去。他從各大油井直購石油,自制油桶,關注每一個環節,節約每一點材料,謀劃每一個步驟。他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的能力成為克利夫蘭說書人的談資。他輕聲細語、不卑不亢,邁著緩慢的步子,對每個人的每一項業務都細心關注。他總是孜孜不倦地討價還價,直到以有可能的最低的價格買到他需要的貨物。
“滑頭”“摳門的小子”是大家對洛克菲勒的描述。他不僅會討價還價,還很會借貸。公司的資金有限,隨著業務的擴大,他們經常需要資金應急,有時還要填補資金缺口,借貸是必須的。對此,洛克菲勒幾乎沒有失敗過。
公司隨著克利夫蘭石油業的發展而迅速擴展,最后,1870年6月,在洛克菲勒積極參與煉油業的5年之后,洛克菲勒把旗下的所有公司合而為一——美孚石油公司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