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4月,山東省臨沭縣公安局民警在對臨沭縣鄭山街道某存沙點進行工作檢查時,意外發現一枚臨沭縣人民法院的公章。民警將沙場負責人王某叫來詢問,王某承認印章是其偽造的。
? 事情要從2017年初說起,王某作為兩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件的被告,被法院判決支付賠償款,但由于經濟能力有限,無法一次性付清,就與原告簽訂了還款協議。
? 為了按時還款,王某想將自己的一處房屋賣掉,在辦理房屋銷檔手續時,工作人員告訴王某,如果協議上加蓋法院的公章,作為房屋銷檔的依據材料會更有權威性。為了順利辦理房屋銷檔手續,王某偽造了一枚“臨沭縣人民法院”印章,后來感覺偽造的印章與真印章差別比較大,就沒有使用。
? 臨沭法院經審理認定,王某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的行為妨害了社會管理秩序,已構成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鑒于其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積極繳納罰金等情節,法院以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判處王某拘役四個月緩刑六個月,并處罰金一萬元。
? 本案承辦法官表示,我國《刑法》第二百八十條明確規定:“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币虼?,偽造、變造、買賣的行為都屬于觸犯刑法的行為,并不是使用后才是犯罪。除此以外,偽造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印章的行為,以及偽造、變造、買賣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身份證件的行為,都屬于違法犯罪行為。
(摘自《齊魯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