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志亮 王新偉
摘要:消防員在執行任務的前期、執行任務過程中、任務結束后會出現不同水平的心理問題,通過前期的評估和教育訓練,任務中的干預,任務后的支持成長,可針對性提高消防員在實戰中的心理勝任力,進而提升消防員順利完成救援任務的戰斗力。
關鍵詞:心理評估;心理訓練;心理成長
消防員在執行救援任務前易發認知能力下降、情緒緊張、意志力下降等狀況。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常常要面對高溫、濃煙、噪音、恐怖場景、極限高度、突發險情、裝備故障等情境,這些極端場景容易導致消防員認知障礙、情緒紊亂、行為失控,進而影響執行任務的能力。任務結束后消防員因大腦中存留大量救援現場不適的畫面,還會出現恐懼、惡心、悲傷等心理不適,甚至產生創傷后應激障礙。所以,建立戰前、戰中、戰后全程的心理應對機制對提升消防員心理勝任力至關重要。
一、實戰前心理評估、教育與訓練
(一)心理評估
1.訪談法??梢酝ㄟ^提一些開放式問題來了解情緒狀態,比如,詢問對任務的看法,內心的感受,肢體的感覺等,根據反饋了解消防員的情緒狀況。
2.測量法??梢酝ㄟ^多組心理測量表進行測量,常用的問卷是癥狀自評量表(SCL-90)、EPQ人格測試、SAS焦慮量表等,根據數值評估其癥狀、人格特征、焦慮水平。
3.醫學儀器測試。通過心率測量儀、唾液淀粉酶檢測儀采集數據進行對比。根據數字的升降水平判斷消防員的心理壓力水平。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涵蓋以下的內容,首先對照標準判斷是否有心理疾病或心理問題,然后根據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調節。
1.心理健康的標準教育
(1)常態與變態的鑒別。根據主客觀世界統一性原則,判斷是否有幻覺、妄想、強迫等癥狀,以及癥狀的嚴重程度。根據認知、情緒、意志等心理活動內在協調性原則,判斷是否有非常態的表現,如感知覺、思維判斷等能力大幅下降,或者長時間的負性情緒主導,以及意志力嚴重下降等。根據人格穩定性原則,判斷個體性格、氣質、能力是否有巨大變化。
(2)心理健康與心理問題的鑒別。根據心理沖突產生的來源、不良情緒持續的時間、不良情緒是否泛化、生活工作的效率等狀況,判斷是否有心理問題以及心理問題的程度。
2.心理疏導方法的教育
(1)合理情緒療法。教育消防員去除常見的不合理認知,如:絕對會要求、過分概況、糟糕至極。引導指戰員運用自我辯論的方式,消除不合理信念,回歸到合理信念,從而回歸合理情緒。
(2)森田療法。教育消防員按照“順其自然、為所當為”的原則處理生活事件。
(3)行為療法。采用呼吸調節放松、系統脫敏、陽性強化等方法進行自我調適。
(三)心理訓練
火場上的應激情境對指戰員的心理具有巨大的影響,這種心理上的影響遠遠大于對其生理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有時甚至直接影響指戰員取得滅火作戰勝利的效能。為此,在日常訓練中,應有所側重地突出模擬火場情境的訓練,使指戰員逐漸適應和調節不良心境,減輕心理負荷,增強心理承受力。
訓練科目主要包括:高溫訓練、黑暗訓練、噪聲訓練、高空訓練、缺氧訓練等內容。
1.高溫訓練
高溫訓練是指消防員在煙熱訓練室或桑拿房、浴室等設施和環境下進行的訓練。高溫訓練分為高溫、高濕環境、煙霧環境下的適應性訓練。
通常情況下,消防隊的高溫訓練在煙熱訓練室和濕熱訓練室完成。煙熱訓練室和設有控制室、體能訓練間、煙熱訓練通道和發煙升溫裝置。其結構可分為長廊式和網柵隔斷式,可選用計算機自動、半自動控制或手動控制,模擬高溫和濃煙環境。煙熱訓練室應設有應急照明、監控、對講、排煙裝置和緊急救援通道,可以通過閉路電視或熱成像儀等裝置觀察消防員的訓練情況,確定消防員所處位置,并可與消防員進行廣播通話。濕熱訓練室可利用桑拿房、浴室等進行訓練,訓練前需要臨時加裝監控和檢測等裝置,而且消防員要進行身體檢查,身體不適者不得進行訓練。要記錄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指標,高溫訓練要結合耐受力訓練,以及高溫環境中認知能力和執行命令能力的訓練,包括完成運算答題、辨認方向、救助操作等科目,訓練結束后再次測量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數值,并和訓練前的數值進行比對。
訓練應分組進行,每組不得少于兩人。訓練中要分級施訓,循序漸進,逐漸增加訓練課目和訓練強度。訓練結束后,要做好對消防員的身體放松和心理疏導工作,使其盡快恢復良好狀態。當消防員昏倒時,迅速將消防員移至陰涼、通風處,抬起下頜,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同時用冷水毛巾敷頭部,并立即送醫院搶救。
2.黑暗訓練
黑暗訓練是指消防員在能見度極低的環境中開展的訓練。消防員在黑暗環境中作業時,由于視線受到限制,無法直接觀察到周圍的危險環境,因此會本能的使神經活動緊張,表現出煩惱、急躁和泄氣等消極情緒。黑暗訓練用于消防員在黑暗寂寞環境中鍛煉心理和生理的適應力,增強其判斷力、記憶力,從而提高消防員冷靜、鎮定處理各種險情的作業能力。
黑暗訓練可利用煙熱訓練室、隧道、地下設施、船艙、橫坑、豎井等設施進行。在沒有相應的安全設施時,為了保障消防員的安全,應配備臨時的照明、通信和監控等設備。訓練前要記錄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指標,訓練結束后再次測量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數值,并和訓練前的數值進行比對。進行黑暗訓練的設施和方式有多種,這里僅以長60m隧道為例進行訓練。
訓練步驟如下:
第一步,設置折返線標志物。
第二步,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并佩戴通信設備,對行進路線進行快速記憶。
第三步,以3名消防員為一組,1人在隧道口施放安全繩,并負責聯絡保護。2人攜帶安全繩采用前腳虛后腳實(重心在后)、低姿探步的方式前進。當發現被困人員后,將其轉移至隧道外安全地帶。
3.噪聲訓練
噪聲訓練是指消防員在各種不同頻率、不同強度、不同規律噪聲環境和氛圍中開展的訓練。消防員在有規則高強度噪聲(90db以上)和無規則、不同頻率、不同形式噪聲環境和氛圍中作業時,容易對人體造成聽覺、視覺、心血管、消化、中樞神經等系統的不良影響和傷害。引起聽覺疲勞、視覺神經敏感度下降、心跳加快、情緒煩躁,注意力分散、精神緊張而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通過噪聲模擬訓練,鍛煉消防員在各種噪聲環境和氛圍中的心理和生理適應能力和抗干擾能力,使之遇到噪聲干擾時能集中精力,沉著鎮定,順利完成滅火救援任務。在一封閉房間內設置四個方位的聲源喇叭及播放背景音響的設備,房間中央設置作業用的寫字板一塊,圓珠筆一支。房間內設有必要的照明設施。噪聲訓練中,主要通過在復雜的噪聲中進行作業訓練達到消除緊張,集中注意力,增強自制力的目的。訓練前要記錄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指標,訓練結束后再次測量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數值,并和訓練前的數值進行比對。
室內訓練步驟如下:
首先,播放背景音響聲,按照循序漸進及實戰的原則調整聲音分貝,任意開啟幾種聲源。
然后,消防員聽到“開始”口令后,沖入噪聲室,拿起作業板和筆,準備記錄聲源種類和名稱。穩定情緒、仔細辨聽、認真記錄,完成作業后沖向出口處至終點線外。
室外訓練步驟如下:噪聲干擾中,不同距離障礙救人。
先在室外不同的距離設置障礙,消防員聽到“開始”口令后,以最快速度穿越所有障礙,背起假人沖向終點。在消防員穿越障礙過程中,不時以爆炸等聲響和燃燒火球予以干擾。
4.高空訓練
高空訓練是指消防員利用綜合訓練樓、塔吊或高層建筑等設施和環境中開展的訓練。高空訓練分為垂直登高訓練、垂直下降訓練和空中作業訓練。消防員在進行高空作業或登高作業時,可能會由于恐高心理的作用致使其無法正常發揮技術水平,導致救援行動停止,甚至造成嚴重后果。
高空訓練的目的是通過模擬高空搶險救援作業環境,逐步提高消防員對高空環境的心理承受能力,掌握高空作業安全防護的要求,使消防員在高空搶險救援作業中能夠穩定發揮出應有的技術水平。通常情況下,消防隊的高空訓練在綜合訓練樓或塔吊上完成。綜合訓練樓是指能夠模擬建筑火災,開展各類建筑火災撲救和搶險救援的技戰術訓練、實戰演練及教學研究的高層建筑。綜合訓練樓中宜設有深井救助訓練設施、登高訓練設施、避雷線、落水管、攀登墻角以及攀巖設施等,深井救助訓練設施可分為地上和地下兩種形式,可模擬開展繩索救助訓練、登高訓練、徒手攀登訓練和山岳救助的輔助訓練等。訓練前要記錄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指標,訓練結束后再次測量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數值,并和訓練前的數值進行比對。
訓練方法主要有垂直登高訓練、垂直下降訓練和空中作業訓練。訓練前應對所選擇的訓練設施進行全面而仔細的勘查,及時排除安全隱患,保證訓練安全。
(1)登高訓練
訓練步驟如下:
第一步,消防員按實戰要求做好個人安全防護并佩戴通信設備。
第二步,消防員系好保險繩,沿塔吊井架攀登。消防員攀登到20m、40m、60m、80m時,分別向下看5s左右。
第三步,消防員到達100m處折返標識物后,返回地面,解下保險繩。
(2)垂直下降訓練
訓練步驟如下:
第一步,消防員按實戰要求做好個人安全防護,消防員將緩降器安全帶套在腋下,拉緊調節器下兩條繩索。
第二步,消防員攀出窗外,面向墻壁,放開雙手,張開雙臂,開始下降。
第三步,消防員下降到地面后,立即卸下安全帶。測量消防員血壓和心率,并做好記錄,結束訓練。
5.缺氧訓練
缺氧訓練是指消防員在缺氧室、深井或高原環境中開展的訓練。消防員在深井等缺氧環境中開展救援工作時,因氣壓差過大,易產生心率加快,呼吸困難,精力分散,疲憊無力,甚至喪失作戰能力。通過缺氧模擬訓練,使指戰員在深井、高原等缺氧環境下正確使用呼吸方法和鍛煉身體承受能力;增強思想集中能力,培養心理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以致在遇到缺氧環境中能順利完成滅火救援任務。
建設一間密封性能好的房間,或一節棄用的大型冷藏集裝箱。內設供氧設備、跑步機、腳踏車、登梯器、拉力器等訓練設施。室外設一監控室,亦可通過透明玻璃墻、窗或監控設備進行觀察。消防員在缺氧室外列隊,依次檢測血壓、心律、生理癥狀等,并做好記錄。協助人員將缺氧室含氧量稀釋至19%左右。訓練前要認真做好消防員的心理疏導,必須對消防員的心律、血壓和生理癥狀進行檢測,對消防員進行嚴格的體檢,身體不適人員不得參加訓練,而且要對所有器材裝備進行檢查,確保完整好用。訓練過程中一定要做好保護和救護的準備,制定好得力措施。缺氧室內含氧量稀釋,一定要依照科學手段和規定的數據。訓練后呼吸值(肺活量)近50升/分為佳。訓練前要記錄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指標,訓練結束后再次測量參訓者的血壓、心率、心理壓力等數值,并和訓練前的數值進行比對。
訓練步驟如下:
第一步,2至3名消防員為一組,進入缺氧室分別輪流在運動器械上按要求勻速運動3分鐘(可根據不同運動器械設置運動指數標準),完成指揮員所下達的任務。
第二步,結束后,消防員步出缺氧室,測量血壓、心律,檢查生理不良反應情況等。
二、實戰中的心理輔導
(一)針對重點個體進行心理援助
救援行動進行過程中,消防指戰員可能因突發的場景引起內心巨大反應,從而產生心理應激狀態,心理工作者要用心關注每個指戰員的狀態,觀察是否有極度恐慌、消沉、沉默等現象,并及時介入,首先帶離現場,然后進行安撫、傾聽、接納、支持。
(二)團體心理輔導
團體輔導的形式更適合消防隊群發心理問題的特殊情況,在這里,結合戰評進行特殊事故壓力事后解說會是很好的辦法。
1.分享體驗
在救援的歇息過程中組織“眾志成城”“表演猜字”等小游戲增加凝聚力和減輕壓力。
2.消除負性情緒,植入正性畫面
第一步,技術破冰。積極肯定消防員的精神品質。講述人在特殊事件后都會有身心反應,這樣可以使大家接納自己的不良心理。掌聲鼓勵。
第二步,描述事實。鼓勵小組的每個成員描述對他觸動最大的場景,并使畫面在腦海中定格,將負性情緒打包。
第三步,心理支持。用鼓掌、擁抱,輕拍等方式予以支持。
第四步,溫暖畫面植入替換。鼓勵每個人回想并描述一個讓其感到溫暖的畫面,并詳細的描述。大家更長時間的鼓掌支持,這樣就可以使這個畫面替代原來的負性畫面。
三、實戰后的應激癥狀防治和充分的成長教育
(一)防治創傷后應激綜合癥
創傷后應激綜合癥,也稱創傷后壓力癥候群,是指經歷了嚴重的創傷性生活事件后,個體所產生的與創傷性生活事件有密切聯系的情緒、行為障礙。主要表現為反復創傷性體驗,如災害現場恐怖畫面在大腦中閃回,導致自己無法進入睡眠。或者感覺的泛化,如死難者的殘體器官和大量血液及氣味,總是浮現在自己嗅覺和味覺里面,進而導致自己無法正常飲食。針對出現以上癥狀的指戰員,嚴重者要及時轉診,尋求醫療救助。中度及輕度癥狀者可采用心理支持、鼓勵宣泄、眼動脫敏等方法進行多次輔導,可以減輕或消除應激癥狀。
(二)心理危機后期的成長支持
1.分享經歷,優化認知結構。戰后組織指戰員分享救援經歷,可以使消防員心理素質快速成長,首先是認知深度的提升。消防員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往往會感知到生命的寶貴和脆弱,以及在處理人生重大事件時應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態度,可以促進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和生活的意義,學會更加珍愛生命,珍惜當下。
2.掌控情緒,處亂不驚不懼。指戰員在經歷救援的高度緊張、恐懼等情緒體驗后,其心理耐受力閾值會提升,在后期的執行任務中,可以做到更好掌控情緒,減少恐慌、憂懼等不良情緒的襲擾。心理工作者可以在消除負性情緒不良影響的同時,強化消防員健康情緒的結果。使得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到心境平和,能夠做到處亂不驚。
3.錘煉意志,更加堅強忍耐。長時間的救援過程對消防員的意志品質是巨大的考驗,包括體力、高溫、濃煙、缺氧等不利因素,實戰錘煉意志的效果遠遠大于模擬訓練的效果,戰后意志力的水平會大幅提升。因而,在后期的心理和戰術訓練中可以加大強度,鞏固實戰中取得的意志力水平。
4.學會溝通,優化人際關系。實戰使得參與救援的人員更加團結協作,并體現出個人面對生死考驗時的責任擔當,所以,實戰可以優化個體的溝通能力,強化個體的協同配合解決難題的能力,總結這些經驗,可以消除社交恐懼、不合群等人際交往問題,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很好地融入集體,擔當好自己的責任,這樣才可以完成急難險重的任務。
參考文獻:
江蘇公安消防總隊編.消防員心理工作手冊[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
包志亮,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南京訓練總隊工程師,碩士,教學研究方向:消防員實戰心理素質訓練。
王新偉,男,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南京訓練總隊工程師,本科,教學研究方向:消防員滅火救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