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忠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激增,交通擁堵已成為諸多城市的通病。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將擁堵延時指數作為城市交通擁堵的評價指標,能直觀地從多維度反映出交通擁堵狀況。本文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長沙交通出行現狀,探究其原因,提出相應的治堵策略。
關鍵詞:交通;大數據;治理
中圖分類號:D6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19)20-0112-0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Governance Research of Changsha's
Traffic Travel Based on Gaode Big Data
SHU Zhong
(Changsha Commerce & Tourism College,Changsha Hunan 41000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urban population, traffic congestion has become a common problem in many cities. Gaode map traffic big data regards the congestion delay index as an evaluation index of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which can intuitively reflect traffic congestion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affic in Changsha through big data mining, explored the reason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blocking strategy.
Keywords: traffic;big data;governance
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是高德軟件有限公司歷時多年運營積累的超大型數據庫,并在不斷更新增加。近些年,高德地圖聯合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阿里云等單位,從不同角度共同發布交通分析報告服務社會,如年度報告、季度報告、節假日報告和話題報告等。這些報告主要描述城市擁堵現狀、呈現擁堵演變規律、預測未來發展趨勢,并專注擁堵成因及解決對策的研究[1]。
基于高德海量的交通出行數據庫,通過大數據挖掘、分析計算,可以從多維度客觀地反映城市的交通擁堵狀況,研究城市交通現狀及發展趨勢,為城市擁堵治理提供決策[1]。同時,它也可以為公眾交通出行、機構研究、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依據,助力政府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交通研判服務,通過免費共享與開放交通二次大數據,實現大數據的融合與創新,共建交通共同體。
本文重點研究長沙市的交通出行現狀,主要依據高德地圖交通大數據,大數據覆蓋全國主要的100個城市,長沙市是其中之一,涵蓋各城市交通行業浮動車和所有高德用戶數據,力爭做到精準、精細、精確。交通擁堵情況采用擁堵延時指數評價,即交通擁堵通過的旅行時間與自由流(暢通)通過的旅行時間的比值[2]。該指數從交通出行者角度出發,以簡單易懂的方式表達交通擁堵給出行者帶來的時間成本,指數越高表示出行越擁堵[2]。
1 長沙市交通現狀調查
為便于比較,本文只選取第二季度作為研究時段。調研統計時間為每年的第二季度(4月1日至6月30日),全天為06:00—22:00,早高峰為07:00—09:00,晚高峰為17:00—19:00。
1.1 擁堵綜合情況
由表1可知,在全國擁堵排名中,長沙排名越來越低,說明長沙交通出行狀況逐漸好轉,這主要得益于地鐵2號、1號、4號線的相繼開通以及增開并優化多條公交線路,增加了公共交通運能,引導了交通流向,有效地緩解了交通擁堵。
1.2 最堵月
通過觀察表2可得,2016—2019年,第二季度都是4月份交通最擁堵,但高峰期擁堵延時指數由1.93下降到1.8,說明交通擁堵情況不斷下降。
1.3 最堵日
由表3可得,第二季度最擁堵日大多集中在6月,相比于2016年,最擁堵天數已經得到有效緩解。
1.4 每天最堵時刻
由表4可知,早高峰和晚高峰都是擁堵時段,從2017年開始,早高峰變成每天最擁堵的時刻,但超過擁堵延時指數1.5這一預警線的時間一直減少,說明長沙交通情況趨于好轉。
1.5 最堵區域
觀察表5和圖1可知,長沙老城區相對而言比較擁堵,排在前三位的區域為芙蓉區、雨花區、天心區。以最擁堵的芙蓉區為例,其高峰擁堵延時指數不斷下降,說明交通狀況日趨好轉。從2018年開始,岳麓區交通擁堵程度超過開福區,排在第四位,主要是因為岳麓區建設發展較快,居民數量不斷攀升,從側面也反映了長沙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態良好。
1.6 通勤日早/晚高峰最堵道路
由表6可知,早/晚高峰最擁堵道路不斷變化,這與長沙近些年的交通快速建設發展發展密不可分。整體來說,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呈下降趨勢,可預測未來交通擁堵將不斷下降。
1.7 擁堵天數最多的道路
結合表6和表7可知,人民路、香樟路、楓林路在近些年都比較擁堵,是未來交通治理建設的重點。
根據長沙交通現狀分析可知,長沙交通狀況處在亞健康狀態,早晚高峰較為擁堵,老城區擁堵狀況較為嚴重,繁忙道路節點擁堵依舊。加之地鐵正在建設,高架也在修建,交通擁堵情況在未來幾年依舊存在,交通治理任務繁重。但通過分析可知,近些年長沙交通擁堵情況有所緩解,并在不斷下降,待交通建設日益完善,交通擁堵也將大幅下降,進而提升公眾交通出行體驗。
2 交通擁堵原因分析
長沙交通擁堵原因多樣,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點。
2.1 城市及其交通規劃遠見性不足
公共交通在公眾出行中占據絕對重要位置,隨著社會發展,城市化人口激增,之前的城市交通規劃難以滿足現階段的需求,加之后期交通建設重視力度不足,導致老城區交通擁堵明顯。交通建設管理缺乏遠見性,資源搭配不合理,致使交通擁堵問題一時難以根除。
2.2 公眾參與機制不夠完善
城市交通關系著每一位市民的生活和工作,交通的建設管理不僅需要政府企業,更需要公眾一起參與。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更新觀念,采用多種手段,征求公眾意見,站在出行者的角度,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出臺合理的交通政策。
2.3 問責機制落實不到位
交通擁堵治理措施及相關政策是否落實,缺乏有效的監督考核,也沒有相應的問責機制作為保障,各部門協調不一致,都關注自身的利益訴求,難以達成預定的目標。政策的隨意性、執行力度欠缺甚至變相執行等附帶性問題都制約著交通擁堵治理效果。
2.4 缺乏統一高效的數字化調控平臺
交通擁堵問題是一個多主體、多層面、多約束的系統性問題,需要一個統一高效的數字化調控平臺進行統籌管理[3],明確各自的職責,調動各方積極性,提升治堵工作效率。因此,建立一個具有全局調控、實時優化預測功能的調控平臺至關重要。
3 交通擁堵治理策略
3.1 城市規劃建設與交通設計優化并肩而行
交通設計優化需納入城市規劃建設體系中,并著眼未來,彰顯生態效益,考慮整體長遠發展,與城市長遠規劃和布局機密相連[4]。同時,推廣人性化建設管理,充分照顧不同人群、不同區域的交通出行需求,優化交通安全設施,確保公眾享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出行環境。
3.2 加大交通建設管理力度
依據現有的交通條件,加強需求調研,優化政策調控,最大限度地剔除無效需求,實現供需平衡。合理利用并優化現有交通設施,加快路網優化建設,完善交通輔助設施,分層通行,最大限度地提高通行能力和資源利用率。借助互聯網大力推行智慧交通建設,建立多方綜合協調機制,加強交通的運營監控管理。
3.3 完善治堵政策管理
強化公共服務管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優化交通服務環境,提高出行體驗,同時鼓勵公眾搭乘公共交通出行,提高公眾的治堵參與度。構建數字化調控平臺,實現多種交通方式的有效銜接利用,運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完善治堵政策,強化監督考核,實現交通治堵的閉環控制。
3.4 構建自愈的交通生態環境
從交通產業發展、專業人才培養、城市智能化出發,構建自愈的交通生態環境。充分利用各主體手中資源,融入智能化理念,推進科技創新應用,提升公眾生態建設參與度,營造一種全社會關系的自運、自管、自愈的智能化交通生態環境,實現各方的互利共贏[5]。
參考文獻:
[1]2017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EB/OL].(2017-07-25)[2019-05-19].https://report.amap.com/share.do?id=8a38b
b8660f9109101610835e79701bf.
[2]2018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EB/OL].(2018-07-20)[2019-05-20].https://report.amap.com/share.do?id=8a38b
b86644200330164b707a96a0a22.
[3]杜怡曼,賈宇涵,吳建平,等.基于交通環境容量的區域交通動態調控模型[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5(2):36-41.
[4]俞光耀.軌道交通建設規劃設計前瞻性研究[J].都市快軌交通,2018(1):12-15.
[5]王漢新.城市生態交通系統理論與實現途徑[J].科技管理研究,2016(1):24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