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賀心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人員,承擔著引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風向的重大責任。要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效率,需要從課堂引領能力、媒體應用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這幾個方面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領能力,以更好的完成立德樹人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者;全媒體;引領能力
一、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引領能力的概念闡釋
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領能力,指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借助思政理論課這一載體,利用全媒體時代盛行的各種教育方法與有利條件將主流意識形態傳遞給高校大學生,以實現引領高校大學生思想風尚的一系列能力素養。自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意識形態的安全問題,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狀況,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引領能力的培養。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又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 ①在《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也提到:“讓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成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 ②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到場的思政課教師代表的發言后,對思政課的發展做出重要指示。這些優秀的思政課教師代表,都具有信仰強、情懷深、人格正、思維新、視野廣、明自律的優秀品質,他們的這些優秀品質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培養引領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在全媒體時代,為了更好的提升思政課的質量,推進思政課改革創新,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應當注重自身引領能力的提升。
二、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備的引領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會面臨一些時代發展所造成的新問題,為了更好的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注重以下幾種引領能力的培養。
(一)嫻熟的媒體運用能力
全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進一步提升其教育能力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其中嫻熟的媒體運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這種能力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基礎的媒體運用能力。全面媒體時代是各類媒體融合的時代,作為全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掌握基礎的媒體技術,與時俱進,以打造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例如“雨課堂”APP的應用,目前許多思政課教師利用這一軟件去完成思想政治的教學任務,同時利用這一媒體技術提供的便利來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了解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并以此為根據調整自己的具體教學計劃。第二,媒體承載能力。在全媒體時代,每一個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信息的傳播點。作為全媒體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利用這一技術優勢與時代特點,通過自己的專業優勢與語言能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正確價值觀念的承載點。例如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教師通過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傳遞中華優秀傳統知識與價值觀念,承載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化人的功能;復旦大學的陳果老師也在喜馬拉雅聽書等網絡媒體上開設有自己的自媒體平臺,借此來更好的為思想政治教育服務。第三,媒體監督能力。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有監督意識,要及時發現并糾正媒體上出現的不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的信息,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
(二)靈活的課堂引領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擔者是教師。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具備靈活的課堂引領的能力,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靈活的內容選擇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更新,因此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更新教育內容,同時根據實時熱點變換教育的重點,讓受教育者在學習過程,既對傳統的知識內容有所掌握,又對實時信息有所了解。第二,靈活的方式選擇能力。全媒體時代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教育方式的選擇,除了傳統的一課一師一講臺的教學方式外,視頻授課、APP輔助授課等方式都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與質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運用新興媒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時候,要掌握好“度”,將全媒體時代技術變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而不是受教育者娛樂的工具。第三,靈活的課堂應變能力。在全媒體時代,受教育者更容易接觸到一些價值觀念不正確的信息,受教育者由于各方面的限制,無法對這類信息做出的正確的判斷,往往會在課堂上對教育者進行詢問。而教育者在回答此類問題時,需要把握好自己的政治立場,既對學生的疑惑做出具有學理性與政治性相統一的回答,同時注重樹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良好形象。
(三)嚴謹的科學研究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更應該注重提升自身的科學研究能力。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至今,靠的不是技術的更迭,不是時代的變遷,而是無數教育者堅持不懈的科研努力。劉建軍教授指出:“進一步提升思想理論水平,圍繞教學需要開展學術研究,用深刻的學理來攻克教學難點。” ③教學與科研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教學為科研提供動力,科研為教學解決難題,通過針對教學需要的科研,能夠有效提高思政課以理服人的效果。所以在全媒體時代,為了更好的培育高校思想政治者的引領能力,要注重對經典文獻的研究,追本溯源;要注重對當前教學與實時問題的研究,推動學科進步;要敢于向未知領域探索,開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天地。同時在進行科研的時候,要保持科學嚴謹的態度,營造踏實嚴謹的風氣,避免學術不端的現象出現。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商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楊仲迎.全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8):40-41+44.
[5] 楊仲迎,吳保磊.全媒體樣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作用”之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8,36(11):126-130.
①新華網:《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報告》,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7-10/27/c_1121868728.htm,2017年10月27日
②新華網:《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網址: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2016年5月17日
③央廣網:《怎樣才能上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網址:http://news.cnr.cn/native/gd/20190418/t20190418_524582909.shtml,2019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