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勤
關鍵詞:教育模式;基礎教育;智力開發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2-0153-01
看圖說話是小學二年級學生必須具備的本領,這是對學生觀察事物能力的培養,也是為學生以后的寫作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而在教學當中,教師指導學生看圖說話的方法較為生硬,學生的接受能力往往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因而學生吸收的效果也不太理想。教師只是憑借在網上或者書籍上的方法來教育學生,這種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水平,這樣不僅會導致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的困難,起到反面的效果,并且也會大大削減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達不到教學的目的。可見教學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指導學生看圖說話呢?下面我將從三方面論述我的觀點。
1.引導學生先觀察后描述
進入二年級,學生都掌握了一定的詞匯量,對事物的描述都有了一定的能力,這是看圖說話必須具備的一個能力。而二年級的學生因為缺乏觀察能力,所以對一些圖片總是會無順序、無目地看,效率往往不高,有時學生甚至看不懂一幅圖片在講些什么。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就要在指導學生看圖上面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方法。
例如,在讓學生觀察《丑小鴨》這一幅圖片時,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觀察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接著要引導學生觀察整幅圖面的構成部分,再根據里面的成分來判斷是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由此推出里面的主要內容。最后再讓學生用語言概括出來,在用語言描述這一過程時,教師可以把其分為幾個部分來讓學生描述。比如《丑小鴨》的第一部分講了丑小鴨一生下來就被父母、兄弟姐妹嫌棄最后離家出走。第二講的是丑小鴨傷心的離開家之后,受到了很多的動物的排擠。但在最后丑小鴨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這樣把一整幅圖片分成幾個部分來描述,讓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圖片的內容及主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邊看邊想,培養想象能力
想象力就是思維能力,從小學起這一項能力就已經與小學生掛鉤,而看圖說話是能夠有效調動起學生想象力的一個途徑,這里的關鍵是教師要精心的設計問題來提問學生,而且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盡量去問一些他們所感興趣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展開想象的翅膀,為他們提供廣闊的碧水藍天。
例如,在觀察《秋天來了》這一幅圖片時,首先學生觀察到的是稻谷變黃,由此推出收種的季節將要來臨。從中可以看出秋天來了。而此時教師也可以再添加一些問題,比如還有那些地方是可以看出秋天來臨的?學生經過仔細的觀察可以發現圖片里面的樹葉變黃,棉花變白了,從這些細節當中可以觀察出秋天來的征兆。這樣激發了思維的廣泛性,充實了想象的內容。
3.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與表達能力
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都要學會傾聽別人所說的與學會表達出自己想要說的,因為在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從圖片上看到什么時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當中,由于小學生還不太懂得人情世故,往往會出現意見不相同的時候,一些小小的事情就會出現爭執。而此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這兩方面的能力,那么看圖說話是不是可以得到進一步發展呢?讓學生各抒己見,這是一種訓練學生語言輸出的過程。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看圖說話問題上,教師必須落實說的訓練。
例如,學生在觀察完一幅圖片并表達自己的見解時,每一位成員都要認真去聆聽,這是對同學的尊重,也是一種雙向互動。每一位同學都要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并且每一位學生在傾聽當中會吸取別人見解當中有益的東西。比如,一位學生在觀察《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幅圖片時,覺得小女孩非常的冷,理由是因為天空下雪了,因為在冬天。而且小女孩穿的衣服非常的少,身體抖得非常厲害。通過這些判斷可以得出小女孩非常的寒冷。這樣學生從別人的見解當中學習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彌補自己的缺點,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觀點。而在看圖說話這個過程當中也會讓每一位學生獲得知識更新的機會,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認識到自己思維的狹隘與不足,促使自己從中反思自己的得失。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
在新的教學體制下,看圖說話無疑是一種新型的、創新的教學方法。看圖說話讓課堂顯得更加有生機與活力。讓學生在學習氣氛濃厚的教學狀態下開展學習,能夠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在看圖說話當中,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對學生來說收獲巨大。開展看圖說話的方法有許多種,但是我們還要努力的去探索去實踐,最終挑選出與學生興趣相符的方法,這樣才能極大限度的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才能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從中受益匪淺。
參考文獻
[1]趙志強. 、淺談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看圖寫話[J].新校園(中旬刊),2014(09):204-204
[2]謝玉香.如何指導低年級看圖寫話[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