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是現當代科學技術的偉大發明,也是現代教育中重要的教育實施手段。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激發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還能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與展示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善用信息技術教學形式,并借此充分提升班級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信息技術
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那么信息技術作為改變人類生活的重要科技發明則可以被稱之為重要的教育實施力量。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信息技術多樣的形式和內容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進而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觀察、體驗、感受和認知中逐步實現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的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借助微課導入的實施充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當中的PPT資源整合來對學生進行疑難問題的解答,并借此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數學難點的突破和理解;最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中的思維導圖應用來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總結,并借助思維導圖的補充強化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查漏補缺。
一、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幫助小學高年級學生實現數學學習動力的提升和課堂參與積極性的建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微課的課堂展示來實施教學,并促使學生在微課的觀察、感受、體驗過程中不知不覺投入到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進而達成良好的學習興趣激發效果、為后續進行的知識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例如,在學習《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就在課堂上借助信息技術當中的多媒體微課實施教學,并借助微課當中展示的情境和數學知識應用有效吸引學生的課堂學習注意力,進而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探究過程中。同時,微課當中不僅涉及了生活中常見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應用場景,還借助計算方法的介紹和講解有效幫助學生實現了本部分數學知識的初步認知和理解。經過三分鐘微課的觀察和課堂體驗,筆者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被顯著激發,并在微課的學習中初步實現了數學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進而做好了小數除法知識學習的準備。最終,學生在微課的觀察和體驗中實現了數學課堂學習和探究的興趣與積極性,并有效借助微課中展示的數學知識和應用場景實現了數學知識的認知與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進而在后續的數學課堂知識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主動實踐,逐步實現良數學知識學習效果的達成。可見,教師在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進行數學知識教學時,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當中的多媒體微課實施教學,并引導學生在微課直觀、具象的影像資源展示過程中逐步建立數學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積極借助微課的播放和觀察投入到數學知識學習與探究中。
二、信息技術突破數學難點
學生在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重難點知識和問題,針對數學重難點知識的教育和實施,教師依然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課堂應用來實施教學,并借助事先準備好的PPT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進而使用PPT當中圖文結合的教育實施形式減少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畏難情緒、借助數形結合的教育實施形式有效幫助學生實現數學問題的解決和數學重難點知識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學習《分數與除法》這部分知識時,筆者發現學生雖然能夠積極參與到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和問題思考過程中,但是其對于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依然存在“一知半解”的情況。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筆者著力采用數學PPT的課堂展示形式來幫助學生突破數學知識的學習難點、幫助學生實現數學問題的解決和知識的有效掌握。在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筆者借助PPT圖文結合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分蛋糕的動圖,并借助數形結合的直觀展示形式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數學知識的學習瓶頸。學生在PPT的觀察中認真參與、積極學習,努力借助PPT當中展示的數形結合的教育實施內容嘗試理解抽象化的分數知識與除法之間的關系。最終,學生憑借筆者展示的信息技術資源有效實現了數學問題的解決和學習瓶頸的突破,并掌握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學會使用分數表示兩個數相除的商、理解了一個分數所表示的兩種意義。可見,筆者借助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不僅能幫助學生高效投入到數學疑難問題的突破過程中,還能幫助學生實現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重難點問題的解決。
三、信息技術完成知識總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的教育實施過程中,如果教師使用課堂總結的形式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知識的回顧,其教育實施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但是,如果教師借助趣味化的信息技術展示手段吸引學生投入到知識總結的思維導圖制作過程中,則能夠顯著激發學生的總結積極性,并結合自己的數學知識學習成果投入到數學知識的總結和復習過程中,進而達成良好的數學知識回顧和查漏補缺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完《圓的面積》這部分知識之后,筆者為了幫助學生達成良好的知識學習和掌握效果,就在課堂上借助樹狀思維導圖的展示來要求學生進行補充。在樹狀思維導圖中,有一個關鍵詞“圓”,筆者請學生結合本課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前幾天學習的數學知識共同對樹狀思維導圖進行補充和完善,并結合自己的數學知識學習成果逐步在知識回顧和總結中完成數學知識的查漏補缺和有效掌握。同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課堂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并促使學生在樹狀思維導圖的觀察和參與制作中逐步實現數學知識的復習和總結、回顧和掌握,進而在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完成思維導圖的制作和圓形周長、面積等基礎知識的掌握。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高年級學生進行教育培養時,需要借助趣味化、多元化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實施教學,并引導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和體驗中實現學習興趣的建立、數學難點的突破和數學知識的查漏補缺,進而逐步促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實現數學知識的掌握、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數學學科素養的完善。相信在教師的教育引導和信息技術應用下定可以將學生培養成為積極參與數學探究、主動進行數學思考、高效完成學習任務的優秀學生。
參考文獻
[1]徐莉.探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
[2]萬可宜.“互聯網+”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情境教學與學習優化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7).
作者簡介:歐陽小春,出生日期1963.12.28,男,籍貫:湖南寧遠,工作單位: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下墜完全小學,職稱: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高年級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