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杭 袁宏明
張續元對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尤為重視,任職期間,他帶領教職工積極探索、強化應用,推動了江北實驗學校的教育信息化進程。
軟硬兼備,為學校教育信息化打下堅實基礎
“三通兩平臺”建設完備。在張續元的帶領下,目前,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已基本完成。首先,學校實現了“校校通”,接入100M光纖專線,全校所有班級安裝了白板,所有電腦實現了高速上網,平均網速可達5M以上;其次,實現了“班班通”,學校師生都加入了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臺,教師積極上傳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了教學資源共享。同時,學校通過QQ群成立了優秀教學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最后,還實現了“人人通”,全校師生都在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臺開通自己的空間,班主任和科任老師都能和所教班級學生互動。
組織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培訓,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學校利用教師業務學習時間及業余時間,邀請有關專家、區信息中心領導、校微機老師及在市區大賽中獲獎的教師,對教師進行多層次、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訓,上學期對全體教師進行智慧教室軟件培訓4次,硬件操作培訓1次。
同時,張續元高度重視“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號召學校教師積極參加,從而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2018年,江北實驗學校有近20名教師報名參賽并上傳了相關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和課堂實錄。教師在吉林市智慧教育云平臺上傳優質課件資源30多個,優秀教案50多個,課堂實錄30多節。
勇于嘗試,為學校教育信息化深入發展鋪路
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時代,張續元深知要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學校多次邀請專業人員來校對教師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教師們了解了微課及微課制作的方法和技巧。通過網絡視頻進行的二次培訓,使知識得到鞏固。學校組織校內微課大賽,教師們積極參加,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參加了吉林省組織的微課大賽,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教師在制作課件的同時,利用微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豐富了課堂教學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
為了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學校利用業務培訓時間通過網絡對教師進行培訓。對教師來說,翻轉課堂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為了讓教師深入了解,學校通過課前任務、課中答疑和課后展示,一次一次的磨課、聽課、評課,終于嘗試成功,校領導通過校本教研活動對全校教師的課堂翻轉能力進行觀摩。
加強應用,為學校教育信息化深度融合助力
為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讓江北鄉的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最優質的基礎教育資源,張續元組織小學部師生參加了“互+計劃”美麗鄉村公益課程活動。小學部全體學生,包括李家小學1—6年級學生都投入到這次活動中,每一個班級都能利用每天早上,上課之前的時間參加“彩虹花”晨讀活動,借助互聯網帶來的優質資源,學生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閱讀。
利用CCtalk,實現家校互動。寒暑假或是因為天氣原因串休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困惑,利用CCtalk進行視頻教學,及時有效地為學生提供所需的輔導。
為了利用現代軟件優化課堂教學,學校引進了“101教育PPT”“理想課堂”等軟件,這為學校的學科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優質資源。一線教師篩選出最佳資源,這既減少了備課時耗,又增加了課堂容量。
扎實現在,未來可期
張續元對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未來也表達了個人的愿景,一是建立動態大數據采集系統,實現日常作業、隨堂檢測、假期作業、校園考試、區域聯考等智能批閱。并通過數據進行動態分析,全面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二是借助“教學助手”“理想課堂”等軟件與平臺,改變以“教學為主導”的課堂結構,實現“課前預學—課中答疑、深化—課后拓展與延伸”的智慧型課堂教學結構。張續元表示,他將帶領學校積極實踐、勇于探索,使信息平臺人人重視、人人參與、人人會用、人人受益,實現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優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