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智障學生產生情緒問題時,由于他們認知能力低下,表達能力的不足,在情境中無法處理自己與他人、環境的關系,這時,作為教師要如何處理當下問題,筆者通過一個個案的輔導,提出了三個處理問題的渠道,一是要讀懂潛能詞,切開溝通的渠道;二是要處理好情緒,滲入認知的改變;三是了解其個性,選擇合適的方法。
關鍵詞:溝通 ?情緒處理
[事件回放]
一次,曹某某在用餐時,坐錯了位置,某某老師提醒他時,他不僅沒有換位置,還拍著桌子不耐煩地跟那位老師說:“走開,我要吃飯了!走開,走開……”說完就準備吃飯。那位老師試著想再勸他一下,他就瞪起眼睛、握起拳頭想打老師,那位勸他的老師趕緊后退幾步。更讓那位老師無奈的是,他站起來推開坐在他旁邊的同學,還不讓她班的學生(這排位置本來就是她班學生的座位)坐在這里吃飯。
曹某某是九(1)班的學生,有癲癇病,是啟智部有名的“難纏生”,固執,具有暴力傾向,曾在兩年之前,因一件小事與同學鬧了別扭,班主任來了解事情,一發怒就一拳打在一位男老師的眼鏡上,結果那位男老師眼角縫了三針。導致許多老師尤其是女老師平時“恐”他三分,如果老師跟他來硬的,他鬧得更兇,如果有老師用更強硬的手段把他制服,那么,他會把這種憤怒的情緒發到班上同學身上。所以,在面對這樣的學生,那位女老師,為了學生的安全,決定先讓著他,讓自己班的學生坐在其它位置用餐。
當時,我也在餐廳里吃飯,別的老師看到我,就跟我說這事兒,雖然我不是他的班主任。但是,在許多老師的眼中,他們認為曹某某似乎特別聽我的話。于是,我放下筷子走到曹某某的旁邊。當時,曹某某瞪著眼,臉上寫滿了煩燥與不安,他還在趕坐在他旁邊的同學,不耐煩地說:“快走開!快走開!我要吃飯了!”。而剛在勸他的那位老師正在幫助學生把餐具挪到其他位置。看到我來時,她指著曹某某跟我說:“唉,他坐錯了,還讓其他同學走開……”這位老師,話音未落,他更加急躁大聲地說:“走開,走開,我要吃飯了!”
我嘗試著以退為進的心理策略,俯下身子輕輕地與他交流:“曹某某,你肚子餓了吧,想吃飯了!”“嗯!”他沒有與我頂撞,我欣喜,開啟了良好的溝通切入點,“今天的菜,可真好,你最喜歡吃什么?”“肉,我喜歡!”此時,他看了我一眼,我又順著他說:“肚子餓了,就快點吃吧!”此時,他比較平和地說:“好!”我感受他的情緒已慢慢平緩下來,這時,我又試探地問他:“曹某某,你的同學呢,他們在哪里呀?”這時,他有些茫然地看著我,“曹某某,你要好的同學在哪呀?”這時,他才從夢里醒來一般,對呀,我的同學呢!在我的引導下,他發現他的同學就坐在他的后面的餐桌上,這時,我輕輕地跟他說:“曹某某,好像我們真得坐錯了呀,快回到同學當中去。”這時,他就端起餐盤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當他發現是自己弄錯了,在我的引導下,他還向那位老師道了歉。
當時,那位老師跟我說:“朱老師,你真有辦法!”,我只是笑笑。事后,也有老師問我,“朱老師,曹某某,他怎么就聽你的,你當時是怎么做的?”
[分析與反思]
是呀,當時,我是如何順利地把這樣暴躁的學生引到正確的方向呢,我在反思整個輔導過程,我想,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讀懂潛臺詞,切開溝通的渠道
當時,正值午餐之際,學生上了四節課,肚子也餓慌了,所以,當曹某某一坐下來,他想到的是:我要吃飯了。所以,他所說的“走開,走開,我要吃飯了!”至少包括這樣幾層意思:我現在肚子很餓了,我要吃飯了;走開,請你們別打擾我,我要吃飯了;我現在肚子很餓了,你們還來打擾我,讓我覺得很煩心;我的旁邊坐著是我的同學,而不是你們,你們也走開。而此時勸他的老師,一味地跟他說,你坐錯位置了,你錯了!你錯了!而在他的思維里,沒有坐錯位置的概念,只有我要吃飯了。“坐錯位置”的思維與“我要吃飯”的思維發生了沖突,在曹某某的意識里,他只是想到我現在要吃飯了,其他事情我不管。所以,當老師再次勸他位置坐錯時,他覺得自己忍無可忍,即將發火。
當我讀懂了學生的這些潛臺詞時,于是,試著走進他的心理,我沒有與其他老師站在一起,指責他坐錯位置了,而是對他全部的接納與理解,我俯下身子與他溝通,先從肢體語言讓他感覺到老師的關懷。當我關切地問他,你餓了吧,想吃飯了吧,此時,使他感受到我對他的理解,也為接下的溝通開啟了渠道。
二、處理好情緒,滲入認知的改變
當時,我看到曹某某情緒急躁,我很清楚,這種急躁的情緒若是再點“火”即將就有可能會暴發,這也是,當時我來時,勸他的老師跟我說:“朱老師,算了,先這樣吧,先讓他一個人坐在這里吃。”所以,我想當務之急,是先穩定他的情緒。這也讓我想起一句話,面對學生的問題事件,先處理情緒。于是,我想先讓他感受到我的出現,是一種安全,是一種幫助。我不跟他說,他坐錯位置了,而是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的心情,以他的視角去看待事件。
這樣,他的情緒平穩了,不再瞪眼睛,不再煩躁了。我借機引導他去找自己的同學,當他情緒穩定下來之后,他的思維關注點開始轉動了,不再固執了,于是,他的思緒也發生了變化:對了,今天,我的同學怎么沒在身邊呀,他開始尋找自己的同學,當他發現,自己班里的同學都坐在另一張餐桌時,他想,我要跟同學在一起吃飯。于是,坐回了他同學的中間,安靜地吃飯了。他的認知發生了改變,他意識到自己真得弄錯了。
三、了解其個性,選擇合適的方法
智障學生容易以自我為中心,性格也很固執,當我們在面對這些學生發生的一些事件時,有時,我們真得不能用常人的角度、思維去揣摩他。在常人看來,學生位置坐錯了,給他提個醒,或許他就可以坐回去,事情也就解決了!但對于,某些智障學生而言,我們要了解其學生的個性,解決的方法需要更多的因材施教了。對于他們,我們要先從他的思維模式出發,站在他們的角度看事物,處理事情上我們需要拐一個彎,引個導做一些鋪墊,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矛盾,引領他們順利渡到河的彼岸。同時,也讓我看到再倔強的孩子,其實他們也有溫柔的一面,只要你找到適合他的方法。
同時,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事件時,老師不要以自我的思維模式來壓制或替代學生的思維,作為老師的我們,在處理學生的問題事件時,能心平氣和,與學生平等對話,多元化、多角度假設事件發生的多種可能性,找準事件的根源。
在對待特殊孩子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如春風般的和煦體諒,用雨滴般的殷切關懷去滋潤他們的焦躁,潛入心田才能化解根源上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月龍?《青少年的6堂心理課》海潮出版社?2006年6月
[2]鄭洪利?孟莉?主編?《小學生心理輔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3]吳增強主編.現代學校心理輔導.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年5月
[4]張榮國、邢同淵主編.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 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
[5]韋小滿 特殊兒童心理評估 ?華夏出版社,2006年
作者簡介:朱林平,1980年8月,女,漢,浙江,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