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美娟 陳鶴松
[摘 要]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是有效開展高校黨建工作的前提和保證,黨務工作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高校黨建工作的水平和成效,新時代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黨務工作隊伍至關重要。新時代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應加強培訓學習,提升黨務工作隊伍的數據素養;密切聯系實踐,提高黨務工作隊伍的工作技能;強化創新意識,破解黨務工作隊伍的發展困境;注重人才培養,營造黨務工作隊伍的工作環境;研制考核標準,強化黨務工作隊伍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新時代;黨務工作隊伍;建設;數據素養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7656(2019)02-0067-04
黨務工作者是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力量,是高校黨建工作的主力軍,是面向高校師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高校黨建工作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高校黨建工作的水平和成效,因此,新時代為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變化,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黨務工作隊伍不僅是高校黨建工作的根本保證,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和高校基層黨建工作的迫切需求。文章研究的黨務工作隊伍主要包括學校各黨總支和黨支部書記、副書記,黨委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學生工作處、黨校等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教職工。如何培養和造就新時代高校黨務工作隊伍需要不斷探究。
一、加強培訓學習,提升黨務工作隊伍的數據素養
培訓學習是黨務工作隊伍提升素質、增強能力的重要途徑,應根據不同階段的形勢與任務及不同的對象形成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干部的黨性修養、思想覺悟、道德水平不會隨著黨齡的積累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終生努力”[1]。因而,無論是黨員干部還是普通黨務工作者應始終堅持終身學習理念,與時俱進,勤于思、善于學,不斷提升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也應注重提升自身的數據素養。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2018年8月發布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突破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學生網民群體最多,占比達24.8% ,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領導干部0.3%[2],以上數據證實大學生已成為網民中的重要群體之一,大數據時代為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同時也要求黨務工作者提升自身數據素養。高校黨務工作者數據素養主要由數據意識、數據應用能力和數據倫理三部分組成[3]。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數據素養的提升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應強化培訓學習,在培訓形式上可采取自學與團隊學習結合、網上學習與網下學習結合、在職培訓與脫產進修學習相結合;在培訓內容上可選擇大數據相關內容,在高校黨建工作隊伍中形成數據文化,消除數據恐懼,有效使用數據提高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洞察力和決策力,持續促進高校黨建工作水平的提升。其次,提升數據應用專業化水平。十九大報告中提及黨員領導干部應“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 [4],黨務工作者應與時俱進,不但要學習理解,也應充分利用高校已有的數據平臺信息搜集數據,并結合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利用和掌握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師生最新思想動態,及時幫助和指導師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做好師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基礎。最后,教育主管部門、高校和黨務工作者應共同努力構建大數據平臺,并邀請校內外專家開展相關大數據應用能力培訓,使黨務工作隊伍具備熟悉信息網絡技術的能力,能夠利用大數據開展教育工作,逐步提升黨務工作隊伍的數據素養,同時,借助高校數據管理平臺進行常態化、周期性自主診改,促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二、密切聯系實踐,提高黨務工作隊伍的工作能力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時起,就充滿著勃勃的生機和活力,預示著中國的光明和希望”[5]。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比較重視實踐,在實踐中帶領廣大人民取得偉大的勝利,使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6]“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實踐對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及高校黨建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高校黨務工作隊伍是高校黨建工作的骨干和中堅力量,他們直接面對師生,傳達中國共產黨的聲音,因此,黨務工作者要勇于實踐,善于實踐,運用自身掌握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保持優良的作風,“堅持的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以及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等作風”[1],從而提高工作能力。高校應為黨務工作隊伍提供社會實踐的平臺,不斷拓展他們實踐鍛煉的深度和廣度,如在廣西貧困村黨組織書記掛職鍛煉中,應優先從高校黨務工作隊伍中選擇合適人選,并鼓勵動員其主動報名掛職歷練,讓其直接面向群眾,了解群眾疾苦,傾聽群眾聲音,為能夠更好地從事黨建工作夯實基礎;也可以組織黨務工作者赴發達地區進行考察或赴名校進行跟班學習,學習發達地區或名校的先進管理經驗和工作方式方法,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有條件的高校也可以組織黨務工作隊伍進行海外研修,開闊工作思路和視野,回到工作崗位后借鑒先進科學的黨建工作思路,創新自身從事的黨建工作。高校黨務工作者大多是來自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專業的人員,比較了解師生,而目前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偏少,達不到教育部要求的生師比,學校可以鼓勵高校黨務工作者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方面擴充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另一方面也增強了黨務工作者的教學能力,解決職稱和職務“兩條腿”發展的制度障礙。此外,高校黨務工作者在工作中不僅要有“釘釘子精神,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錘子就能盯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1],黨務工作領導應廉潔自律,依法履職,保持健康的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樹立服務意識和全局意識,將黨建工作落到實處。
三、注重人才培養,營造黨務工作隊伍的工作環境
營造良好的高校黨務工作環境是黨務工作隊伍發展的重要保障,工作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黨務工作者工作效率,也直接決定是否凝聚人心,開拓高校黨建新局面。如何營造黨務工作隊伍良好的工作環境:其一,以高校(這里的高校主要指高職高專)診改為契機,將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納入到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的總規劃中,制定學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子規劃,并要求每位黨務工作者在每學年開學初根據學校的人才隊伍建設總規劃和學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的子規劃,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個人三年規劃,以每學年為一個診改周期,一學年結束后根據診改要求進行自我診改,并把個人診改情況尤其是目標完成情況作為個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以此推動黨務工作隊伍螺旋式提升發展。其二,健全機制,保障高校黨務工作隊伍的穩定性。“從制度上尊重與認可黨務干部的人生價值,滿足其成就感”[7],從學校層面來講,應把好政治關,選配好黨務工作隊伍;嚴把培養關,大力選拔和培養優秀的青年黨務工作者,實行導師制,優秀的黨務領導干部一對一的對青年黨務工作者進行指導;嚴把考核關,共同提高黨務工作隊伍的綜合素質;從個人角度來講,不僅要提升學習能力,也要養成淡泊情懷[8]。其三,建立關懷機制,讓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受到應有的尊重。在思想上關懷黨務工作者,增強其歸屬感;在工作上關懷黨務工作者,增強其認知感;在生活上關懷黨務工作者,增強其尊重感和自豪感。其四,建立高校黨務干部隊伍激勵保障機制,堅持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結合,定期評選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并形成先進典型,可以在專題網站、微博、微信、qq等自媒體平臺上采取師生容易接受的網絡語言進行宣傳推廣,一方面發揮先進典型的模范帶頭作用,一方面在師生中形成標桿,激勵師生共同向榜樣學習;對認真落實崗位職責,有較大突出貢獻的黨務工作者,要適時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應將評優評先、晉升提拔緊密聯系,充分發揮黨務工作者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激發黨務干部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四、強化創新意識,破解黨務工作隊伍的發展困境
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有的高校重視不夠,黨務工作隊伍建設中缺乏科學規劃、選拔、任用、管理機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4],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更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高校黨務工作隊伍。其一,創新思維方式,依托大數據時代的自媒體平臺,與師生黨員廣泛交流,實現信息共享。其二,在工作中,依托自媒體平臺的及時性和自主性營造人人參與、公開透明的監督機制。如聯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開設微信公眾號,一方面向師生黨員傳遞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相關知識,提升廣大黨員的理論素養;另一方面,向社會公眾宣傳學校黨建工作的亮點,不斷輻射區內外,增強成果的影響力和傳播力,為申請黨建優秀成果積蓄力量。其三,借助學校診改的數據平臺,實時監控師生黨員的發展動態,及時談心談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五、研制考核標準,強化黨務工作隊伍的責任意識
考核標準是檢查高校黨務工作者是否按照崗位職責完成工作的重要衡量標準,因此,根據黨務工作者的崗位職責,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尤為重要。科學合理的考核標準,能夠明確黨務工作者的責任,若將考核工作置于監督之下,并與高校黨務工作者的個人診改有機聯系在一起,在實踐中更能強化黨務工作隊伍的責任意識和崗位意識,激發黨務工作隊伍努力工作。在研制考核標準的過程中,要堅持原則性、動態性和發展性的原則,處理好責任和擔當問題,特別應注意以下幾點。其一,在考核辦法上,要全面考慮,不僅評價黨務工作者在實際工作崗位上完成的黨建工作業績,也要參考黨務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實現“雙重考核”[9]。其二,在考核評價機制上,要注重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有機結合。其三,在考核內容上要細要實。考核內容應包括崗位工作任務、工作目標、工作計劃、工作措施及對黨建工作的調查研究情況、掌握師生黨員思想動態情況、黨組織學習情況等全面納入考核內容 [10]。其四,在考核結果上,對于考核優秀的黨務工作者給予獎勵或提拔晉升,而對于考核不合格的黨務工作者進行批評教育、轉崗等,以此,全面考量黨務工作者在崗位上是否高質高量地完成任務,不斷強化黨務工作隊伍的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8-20.
[3]曹振國.大數據時代高校黨務工作者數據素養培養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6(11).
[4]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1921-1949)[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1.
[6]劉敬東.《實踐論》《矛盾論》導讀[M].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1.
[7]胡縱宇.以人為本 追求卓越——淺析高校黨務工作干部隊伍建設[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8]辛德軍,高珂強.新建本科高校黨務工作者“職業高原”問題探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1).
[9]朱飛.加強高校黨務干部專職化建設[J].黨政論壇,2018(5).
[10]孫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高校高素質黨務干部隊伍建設[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5).
[作者簡介]黃美娟(1973-),女,廣西全州人,廣西廣播電視大學紀委書記,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黨建;陳鶴松(1985-),女,吉林白城人,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副教授,研究方向:現代思想政治教育、黨建理論等。
[責任編輯 時錦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