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
在上海海關檔案室里,一封寫于1978年的珍貴手寫建議書促成了黨中央國務院做出重要決策:1980年1月1日起恢復海關單獨對外貿進出口貨物征收關稅。跨越了40余年的風風雨雨,這封信的意義更加凸顯——去年全國海關總征稅額1.89萬億元,這意味著,這封信引出了如今全國近1/4的中央財政收入。“以全國海關系統1/6的關員,完成了全國1/4的海關監管業務量,查驗了全國1/3的貨物,貢獻了全國1/4的關稅額。”在上海海關關長高融昆看來,現代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在改革開放之前,計算機應用的領域可以說是少之又少,海關各項工作幾乎都要靠人力完成,效率低不說,還容易出現失誤,影響正常運轉。當把計算機網絡系統引進之后,人工海關逐漸向智慧海關轉變,帶來了可觀的稅收,同時也幫助上海成長為21世紀的“魔都”。
從手工查驗到信息化
改革開放的每一項工作都和海關密切相關,而作為沿海城市的上海最大的優勢就是開放。國門漸開,出入境旅客、貨運量激增,但行李物品和進出口貨物的驗放仍然全靠傳統的人工查驗方式,大大影響了作業效率。作為業務大關,在“七五”期間,上海海關首吃“螃蟹”——“請來電腦把控國門”,開始了貨管、征稅以及統計報關自動化一條龍的探索和應用。然而試用一段時間后,因軟件問題出現了通關慢、丟單漏稅等現象,系統被迫下馬。但它為海關報關自動化(H883)系統的立項和開發打下了基礎。1988年,海關總署調集全國海關業務科技人員立項開發H883系統,將業務最繁忙、壓力最大的海關內部業務處理系統——報關自動化作為突破口。1990年,上海海關成為擴大試點海關之一,其下屬的浦江海關首當其沖。回憶起H883系統開發,上海海關原總工程師夏立法連連感嘆,“難,實在是太難了。”因為報關自動化一條龍挫折的陰影,加上軟件在測試中被發現不少問題,為求保險,系統只在一個窗口試用,之后再由人工復核,還好浦江海關試點取得了成功。但系統在吳淞海關擴大試點時,卻再次遭遇挫折。后來擔任上海海關副關長的顧振興清晰地記得,試點第一天,吳淞海關只辦成功一份報關單。由于軟件、網絡原因,H883運行期間不時會產生一些問題,這給技術和業務人員帶來很多難題。除了加強對報關員培訓,技術人員費盡心思,甚至通宵達旦找原因、打補丁。經過不斷努力,H883系統逐步穩定。在這之后,海關總署開發了H2000系統、H2010系統,與H883相比,改進了很多。改革開放以來,上海海關主要單證報關單、艙單、合同備案數量呈幾何級增長,僅報關單就從幾百張增長到現在每天近10萬張。“海關科技的一大特點是圍繞業務主線做文章,針對空運直通式、提前報關、就近通關、便捷通關、無紙通關等,技術人員都開發了相應軟件,并開發了報關信息模糊查詢系統、審計動態管理系統。”在上海海關科技處處長朱建文看來,信息化既提高了通關效率,也加強了管理。特別是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保稅區都出自上海,這背后都離不開信息化的支撐。
從眼觀手查到智能審圖
20世紀90年代,隨著進出口貿易的飛速增長,一方面海關傳統的人工開箱查驗模式弊端也開始顯現——耗時長、費用高、易出現貨損等;另一方面,走私犯罪猖獗,海關提高監管科技水平,有效遏制走私迫在眉睫。面對現實需要,國家正式批準海關立項“H986工程”,研發適合海關監管的大型集裝箱檢查設備。作為一種非侵入式的查驗方式,H986通過透視分析系統機檢圖像就能發現集裝箱、車輛等運輸設備內的貨物、暗格以及違禁品。設備研發成功后,最初投入查驗現場應用的10臺H986,上海海關就配備了兩臺,為海關查驗領域帶來一場大革新——既“管得住”又“通得快”。從眼觀手查到H986大型集裝箱/貨柜車檢查系統,如今上海海關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查驗系統。高融昆介紹,通過優化實貨監管,推廣應用“智能審圖”等新技術,2018年上海口岸進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較2017年壓縮了50%以上,相信在2019年,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貨物通關時間能在2018年的基礎上再縮短一些。
從優化營商環境到打擊走私犯罪
1996年浦江海關入駐上海國際航運交易所后,上海海關嘗試突破原有分工,為方便企業出口報關,無論哪個海運口岸出口貨物,均可在航交所辦理,謂之“大通關”。1997年,上海海關根據海關總署建立現代海關制度要求,主動探索通關作業改革,1999年,隨著浦東國際機場海關納入通關作業改革,上海關區31個業務現場實施了新的通關作業模式,國際貿易營商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但2000年3月間,英特爾公司向上海市政府投訴并建議,希望縮短口岸滯留時間。究其原因,光海關一家改革還不夠,口岸各單位要一起改,由此誕生了具有首創性的通關模式——空運直通式。這一模式后來被視作上海大通關工程的一個突破口,間接推動了上海電子口岸建設。目前上海海關正在以大數據平臺建設為支點,探索建立智慧通關新模式,打造優化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新引擎。高融昆說,“這可能是解決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控制監管的終極方案。”上海被譽為“東方之珠”,是我國重要的貿易進出口城市,智慧通關新模式不僅是工作所需,更是時代所需,有了跨境貿易營商環境的新引擎,相信這座充滿“魔性”的城市會更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