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浩欣
摘要:在整個電力系統中,輸電線路處于一個十分關鍵的環節,主要負責電力電能的傳輸,輸電線路把電網聯系成有機整體達到規范化、統一化管理,然而,要想維持輸電線路的長期穩定運行就必須加大運維力度,提高系統的運行水平。文中重點分析了輸電線路運維中的問題以及控制對策。
關鍵詞:輸電線路:運維問題;作業方法
中圖分類號:TM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19)02-088-02
0引言
隨著用電量的增加,輸電線路的建設規模持續擴大,這就要求輸電線路必須達到理想的安全與穩定水平,對應的輸電線路運維管理工作也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要想維持輸電線路的安全、穩定、高效工作,就要從其基礎設施的建設入手,然而,其中的工程量巨大,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與運維難度,更重要的是輸電線路大多處于相對暴露的外部環境,存在多種干擾性因素,為線路運維帶來不良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只能依賴于新技術、新思路,從而不斷地提高輸電線路的運行水平。
1輸電線路運維工作內容及意義
輸電線路運維工作目標在于:減少輸電線路運維故障,提高系統運行效率,并提高系統對風險和故障的防控水平,控制事故的出現,實際的輸電線路運維工作內容為:檢修輸電線路、輸電設備,輸電線路的巡查、整治,電網工程與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送電檢修、輸電線路的維護。輸電線路運維工作是一項內容復雜、繁瑣的任務,有著浩瀚的工作量,也為輸電線路運維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與業務水平要求。輸電線路運維工作的最終目標在于:防范、控制運維工作的風險,加大環境巡查力度,提高輸電線路運行效率,帶來理想的電力行業經濟效益川。
2輸電線路運維工作中的問題
2.1運維方式的落后
輸電線路運行與工作過程中因為所處環境較為特殊,必然會受到多種內部因素、外部因素等的干擾與破壞,從而使得輸電線路面臨著多種故障,傳統的運維方式多采用定期巡檢的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及時地發現并解除輸電線路故障,從而維護輸電線路的正常、安全運行,然而,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無法實現運行與維護的同步進行,也就是當線路出現故障或問題時,只能及時地排查故障,不能從根本上剖析故障的成因,無法及時地解除問題,從而影響了線路的故障恢復速度,影響安全供電。
2.2運維技術有待于升級
傳統的輸電線路運維主要依賴于傳統的檢修技術,傳統檢修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檢修效率低下、檢修準確度較低,而且無法從根源上發現問題,也不能及時地解除故障。例如:傳統的斷路器、防雷設備只能在輸電線路出現故障時發出斷開信號,卻難以分析故障的來源,也無法從根源上解除故障[2]。
2.3外部因素的干擾與破壞
因為受到多種內外因素的干擾與破壞,輸電線路運維中可能出現電壓跳閘問題,特別是樹木繁茂區域的電線放電現象,以及自然環境條件惡劣、復雜情形下,輸電線路故障問題將更為嚴重。實際運維工作中發現,地形復雜的區域可能出現塌陷,更增加了故障排查難度,特別是雷電高發區,輸電線路面臨著更加嚴重的雷災,很可能引發輸電線路跳閘問題。此外,高鐵工程、鐵路工程覆蓋的區域也是輸電線路運維難度較大的區域,由于線路所處環境條件本身就十分復雜,通過增設巡查密度、增加巡檢次數等可以提高故障排查效率,從而確保輸電線路的運維水平,然而,可能增加運維工作量,提高運維成本。
3輸電線路運維作業方法的優化與探索
3.1科學規劃運維區域
要想提高運維工作質量,則需要優化運維作業方法,可以參照當前的輸電線路的規模、分布、布局等來科學規劃運維區域,重點分成:無人區、艱難區、容易區,并按照線路所處路段的特征來劃分成:交叉跨越點、高災害頻發區、施工區等。也可以采取層次化規劃模式,區分性地對待。例如:較容易區與重點區可以一個月巡查一次,艱難區則應以季度為單位來巡查,可以在月底來選派專門的班組前去巡查,一些人跡罕至的無人區則可以調動群眾力量來巡查,再每隔三個月派專業巡查組實施全面、徹底地排查。通過科學地規劃運維區域,將巡查范圍規劃成不同類型的區域,并根據區域特點來區分性地巡查有利于提高運維工作效率,而且能夠實現巡查人力物力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夠達到理想的運維水平。
3.21+1運維模式的應用
在合理規劃運維區域的基礎上可以對重點運維區采用1+1運維模式,簡單說就是日常巡查過程中參照組別規劃的要求,每兩人一組,分別為專業的在職員工,外圍的社會群眾,重點巡視區、無人區等讓地方群眾先靠近此區域,作為護線員,根據區域條件、地形特征等來創建適合當地群眾的運維模式,之所以讓當地群眾來輔助運維,主要是因為地方群眾更加熟悉地方區域的環境,同時,因為居住在四周,有著超強的運維能力,這樣也就減輕了專業運維人員的負擔,控制了運維工作成本,群眾參與輸電線路的檢修與維護能夠控制巡視成本,而且能夠延伸運維范圍,提高運維管理的覆蓋面積。
3.3在線監測設備的運用
在線監測設備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其高度的自動化功能,可以實現全天候的在線監測,特別是一些微氣象設備可以實現24小時的全天候運行監測,從而預防由于溫度下降所帶來的桿塔、絕緣子等功能的喪失,可以實現對電網安全與否的監督。對于一些特殊區域的輸電線路,例如:臺風高發區線路很可能出現線路中斷問題,對此應借助在線監測設備實施全天候的監測,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新一輪的規劃方法,以此達到對重點區域的全方位監控,而且要充分利用氣候預報信息,動態掌控輸電線路所處區域的溫度、風力、濕度等,提前預知天氣變化,提前采取措施[8]。
3.4智能化監測技術的運用
由于電量需求量不斷增加,輸電線路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傳統的巡查運維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無法達到全范圍巡查的目標,對此可以選擇全新的技術和監測設備,智能化監測技術的出現為輸電線路運維巡查帶來了全新的機遇,能夠實現輸電線路的智能化運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為:數字地球技術、3D全景技術,GPS技術等[3],可以利用這些先進的現代化技術搭建起一個輸電線路在線監測網絡系統,充分發揮此系統的在線監測功能,從而及時地找到系統中存在的故障和問題,而且要對應科學地處理,保護輸電線路的高效、穩定、長期運行。同時,也要強化輸電線路的現場檢修與運維,智能化監測技術能夠及時地發現并定位故障,最終的線路檢修還是要依賴于人工檢修,運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狀態檢修,參照線路運維的關鍵點來全范圍地開展檢修工作,全面地運用現代化檢修設備、技術等來確保線路的運維水平[4]。
3.5優化輸電線路的安全防護配置
輸電線路很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擾與破壞,特別是一些惡劣天氣條件、氣候條件等的破壞,不可抗拒的外部因素難以從根源上鏟除,在這種情況下就只能積極地優化輸電線路的安全防護水平,改善安全防護裝置,具體則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環境的條件、地理、地形特征等來對應配備適合性的安全防護設備,例如:淘汰傳統的防雷設備,采用氧化鋅避雷器,此來提高輸電線路的防雷水平,改善絕緣防護裝置,提高其絕緣度,從而確保輸電線路的安全防護質量。4結束語
輸電線路運維是一項十分必要的工作,線路的運行與維護需要科學的方法,要總結認識到當前輸電線路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故障,并采取科學的技術和方法來解除故障,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保護輸電線路的正常、常規化運行,提高輸電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澤存,沈其工,方瑜,等.高電壓技術[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
[2]張緯鈸,何金良,高玉明.過電壓防護及絕緣配合[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吳兆鑫.基于故障原因綜合辨識的輸電線路跳閘智能分析[J].機電信息,2013(27):22-23.
[4]姚楠,周橋.基于GPS/GIS技術的輸電線路運行檢修管理系統建設[M].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