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霞
一所學校如何優質,一個重要的標志是有一支優秀的教師團隊。習總書記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很好地詮釋了一名好教師的標準,為我們樹立了標桿,明晰了奮斗的方向。班主任隊伍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如何做到“四有”,實現班主任隊伍的可持續的發展,需要每一個德育管理者且行且思……
在讀書與培訓中提升素養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理想的教師,一個要成為大家的教師,一個想成為教育家的教師,必須從基礎的做起,扎扎實實多讀一些書。
正因如此,學校倡導教師讀書,為每位教師配備了20余本圖書。讓教師與書為友,讓閱讀漸漸成為教師生活的一部分。與此同時,學校倡導老師在閱讀的同時不要忘記寫作。寫的過程,就是吸收、思考的過程,更是提升、內化的過程,老師們將自己所讀所想所感所悟寫在《且行且思》中,外在與內在、感性與理性才能在一個時空中得到完滿的呈現。
作為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必須不斷適應新形勢、新要求,轉變落后的教育思想,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學校通過開展《班主任工作漫談》等系列培訓活動,帶領班主任系統地學習先進的教育經驗,及時解決教師們思想上的誤區,通過培訓使班主任打開思路、開闊眼界、轉變觀念,以適應新時期德育教育的需要。
在交流與反思中達成共識
成才必先成人,樹人必先立德。德育工作者是孩子們人生追求的引領者。正因如此,班主任隊伍管理應該作為德育工作的核心工程。所以,在班主任的工作中,更是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一是發揮骨干班主任的作用,培養新生力量。學校開展了師徒結對工作,實現促進新老班主任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目的。
二是每月一至兩次班主任例會,開展《且行且思》專題交流“走進名家”等內容的班主任校本教研,通過專題講座、理論學習,老師們學習名家的德育智慧,暢談工作體會,交流班級管理經驗,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三是每學年度學校開展主題班會觀摩交流,通過說課、觀摩課、評課、反思等環節,促進班主任班會課教學能力的提升。
四是每年度舉行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分享會,通過“做最好的自己”交流與《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分享,發現班主任工作的閃光點,時刻記錄下點滴工作、點滴體會、點滴感動,在且行且思中共同成長。
在課題與研討中成長進步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使教育工作給教師帶來歡樂,使每天的工作不致變成單調乏味的苦差,那就請你把每個教師引上進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引領教師向專業方向發展,形成教師新的教育智慧,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班主任是學校科研的主力軍,學校通過開展增值性評價的課題,調動了班主任的教育科研積極組性,讓課題研究真正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和助推器。
在“造就自主發展的人”的辦學理念下,學校開展學生綜合素質增值性評價的課題研究,每一個班主任都是課題組成員,圍繞課題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計劃,召開階段性總結,圍繞研究主題查找資料、互動交流,學校通過課題研究引領班主任不斷學習、提高。
在班主任隊伍建設工作中學校倡導三個尊重: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差異,尊重教師的智慧潛能。在教師隊伍管理方面我們努力做到,善于發現個人的優勢、團隊的優勢,并將優勢做大、做強。作為管理者,我們的管理的意義就是發現老師的優點、特色,使每一個教師都認識到——我們不一樣,我們都很棒。
在家校互動與合作中實現共贏
朱永新說:家校合作共育是人類社會和現代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必然要求和必然產物,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題。因此,學校重視班主任隊伍建設,把家校共育工作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位置。
一是學校開展專題培訓,營造家校共育氛圍,拉近與家長們心與心的距離,讓家長明確學校的辦學理念,建立正確的家教觀,形成和諧的家校共育氛圍。
二是開展成長導師課程,家長成為教育資源。成長導師課程就是學校開展的家長大講堂,請家長結合自己的職業特點、愛好特長走進課堂開展,將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經驗轉化為學習資源走進班級。此舉拓寬了學校的教育內容,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
三是利用家長資源豐富班級活動。班主任老師充分利用地區優勢和家長資源開展活動,如在青龍湖公園、香山植物園開展的《小手拉大手定向獵狐》活動。
四是再互動中實現雙贏。家長群體通過一日助教、家長開放日等活動走進學校、走進班級,了解學校學習、生活和環境。并對學校的各方面工作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家校互動達成共識,很好地促進了學校工作和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同時也促進了班主任隊伍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學校是充滿教育生機與活力的真實教育情境,它不僅具有促進學生發展的職能,而且有促進教師成長的職能。展望未來,我們將堅持且行且思,且思且行,在新形勢下不斷探索班主任隊伍建設新舉措,不斷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從而實現班主任隊伍的可持續發展,使“花城”成為班主任自我發展和成長的搖籃。
(作者單位:北京小學豐臺萬年花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