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粉林
【摘要】? 語文教學與生活息息相關,生活是語文學習的不竭源泉。脫離了生活,語文學習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教學也因此失去了新鮮的活力,丟掉了原有的魅力。語文教學要建立在生活情境的基礎上實施,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切斷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必將使語文教學陷入枯燥、單調的境地。
【關鍵詞】? 生活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112-01
教師應隨時把生活引入語文教學,把學習內容跟真實生活聯系起來,拉近語文教學和學生生活的距離,讓教學貼近生活,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去加強語文素養,在學習中去培養生活技能。具體可做到:
一、依托多彩生活,拓展學習資源
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頭活水,生活有多豐富,語文學習的資源就有多豐富。現實生活中蘊藏著取之不盡的教學資源,只要是有助于學生學習語文的,都可視作語文教學的內容。要充分依托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擷取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
第一,充分發掘學生自身的資源,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充滿智慧的生命個體,都有著探索生命意義、創造生活體驗和感悟人生智慧的生命激情,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語文學科的豐富功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和感悟生活的真諦,進而豐富學生的情感和認識。
第二,充分挖掘學生現實生活中的資源,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其中有學生眼中的自然世界的資源,也有學生自身所處的社會資源,這些資源存在于家庭、學校、社會之中,取之不盡,將其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往往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應。
第三,充分發掘環境的資源效益,力求每一寸空間釋放溫馨的生活氣息,例如,將教室里的課桌椅有意識地分成幾塊,讓學生圍坐在一起,為學生創造一個便于交流、互動、對話的平臺。這樣生活化的教學環境,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學生在這樣的環境里,開展的不僅僅是語文的學習,學到的也不僅僅是語文知識和語文技能,更培養了生活中與他人相處時合作探究的意識。
二、喚醒生活體驗,豐富學習內容
教師應根據學生學習的需要,不斷的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體驗、感悟和領會教材,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推動教學內容持續地生成和變化。例如閱讀教學,按照傳統的教學思路,教學活動圍繞課文本身的字、詞、句、段、篇進行,課前安排學生預習、掃除文字障礙,課內圍繞文章串講串問,課后練習也是追求一些知識點的落實與鞏固。
而與生活緊密聯系的閱讀教學,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依托課文開展一系列的語文實踐活動,豐富語文學習內容。預習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到現實生活中自主觀察、調查體驗,將文本的學習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融為一體;課堂教學中,可以在課前體驗和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與互動,使學生完成知識與技能、方法、情感的自主構建;課后練習,教師也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使練習趣味化、使知識有機地轉化為能力,使課本內容的學習得到拓展,從而讓學習延伸到書外,把語文學習轉化為觀察、體驗、調查、交流、研討等生活體驗,從而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雙贏。
三、學習溝通生活,培養生活技能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技能,教學時應運用多樣化的語文學習活動,去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組織能力、心理素質能力等,讓生活中必備的基本素質,能在語文學習活動中得到操練。教師可以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并獲得活潑生動的知識,陶冶自己的情操。因此,生活進入語文課堂,語文教學貼近生活,兩者絲絲相連,才能交相輝映。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教學的源頭活水在哪里?在生活。語文教學要走近生活,一頭聯著課堂,一頭聯著生活。兩頭相聯,兩頭熱,語文教學才能返璞歸真,走向理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