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婷
【摘要】? 隨著2016年人教版語文教材改革,名著閱讀篇幅的增加,考查題型的多樣化引起了一線老師的廣泛關注。如何推動初中名著閱讀,有效指導課堂教學,更是廣大語文老師的追求目標。本文針對初中名著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借助微課充分調動學生感官視覺、聽覺、想象等參與學習,優化名著導讀、整合教學重難點、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拓展,從而有效提升名著閱讀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微課 名著閱讀 指導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1-172-02
隨著新課改的深化推進,2016年人教版語文教材改革,名著閱讀更是增加了篇幅,考查題型的多樣化和范圍的擴大,引起了一線老師的廣泛關注,名著閱讀也成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但長期以來,學生名著閱讀興趣不濃、加之缺乏應有的教學指導,名著閱讀教學處于非常尷尬矛盾的位置。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的發展,越來越多新的數字化教學形式被應用到教學領域。其中近年來較火的微課教學以其容量小、問題聚集、主題突出、生動形象化等特點贏得了廣大老師的青睞。大量一線教師積極參與微課制作,呈現出一批優質微課資源,微課逐漸成為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的助推器?;诖耍P者嘗試將微課與名著閱讀相結合,試圖通過引入微課,有效指導名著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改善教學效果?,F以七年級下冊名著《駱駝祥子》為例,淺談如何借助微課,有效實現指導初中名著閱讀教學。
一、優化導讀,激發閱讀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語文課堂中,如有能設計一個成功激起學生名著閱讀興趣的導入環節,則能讓學生更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收獲更佳的學習效果。但在實際的名著教學中,導入環節卻往往被老師和學生忽視。
《駱駝祥子》作為一部真實反映中國社會年代的小說,在虛實結合中淋漓盡致地展現了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當時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混亂、多災多難的年代。但由于年代的差異性和時代隔膜讓學生對作品精神和內涵實質較難理解。對此,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小說背景,理解在那個年代,祥子個人命運的必然性,以及這部作品對我國產生的深遠影響,筆者針對《駱駝祥子》的導入環節制作了一個微課。微課內容結合國內外背景,將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造成的全球性影響,以及中國小農經濟的破產,農民紛紛涌入城市、新舊軍閥連年不斷爭權奪勢的戰爭制作成視頻,讓學生充分體驗到生活在那個時代的祥子是畸形社會病胎里的產兒。
以微課形式的導入環節不僅給學生帶來了對作品的直觀感受,而且引起了學生對作品背景和人物命運的感知,激起了學生對作品的廣泛討論,調動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而不超過10分鐘的微課視頻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不僅符合中學生的認知層次,而且一改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授課形式,導入的多元化使得名著閱讀教學更具高效。
二、突破瓶頸,整合教學重難點
傳統的名著閱讀教學,在人物形象、情節內容上,教師一般會先讓學生在課前花大量的時間去閱讀原著。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往往摒棄了這一環節,直接追求片面的感官感受或是僅限于教材的簡介。組織閱讀的欠科學和課外閱讀時間的匱乏,都讓學生課前看完名著的寥寥無幾。所以,這也帶來了名著閱讀教學課堂上的尷尬: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講解小說情節,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課堂上無重點、滿堂灌、缺活力的情況更是比比皆是。這樣的課堂極易造成學生無法有效掌握知識點,對名著也只是停留在表層理解上。
但如果我們能利用微課,將傳統的教學內容先名著閱讀再講解的順序調換,將小說的人物形象、情節導讀、重難點內容以設問探究的形式分成若干小任務,制作成微課,那么情況就會發生翻轉。
學生首先通過微課的問題引導和集中呈現,將教學總目標分割成一個個操作簡單、執行較快的小目標,讓學生帶著微課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和探索,使得任務的執行更有針對性和直接性。微課不僅幫助學生抓住解讀的重點,引導學生有側重點地探究學習,而且調動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其次,為了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人物形象,筆者還找到相關影視作品,將其中最能體現人物形象和經典情節制作成微課,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生動直觀地觀察到祥子、虎妞等一系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在學生心中形成了最直接的感受,也促使了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層的理解。最后,我們將學生解決的小任務串聯整合起來,以微課總結的形式直觀呈現在學生面前,此時的微課又起到了總結歸納、整合教學重難點的作用。
在整個探索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實現課堂翻轉,從而改變了傳統閱讀教學中大量時間浪費在教師的解析、學生被動學習的“拖拽式”教學。而微課的引入和教師適時的引導,不僅突破了教學瓶頸,提升了學生的突破重難點的能力,也保障了教學質量。
三、拓展遷移,引領能力提升多樣化
“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句話告訴我們:對于文學作品,于每個人心中,理解都不盡相同。在拓展遷移環節,教師也可以巧妙運用微課引領學生發散思維,深度探究,最終達到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
在《駱駝祥子》的拓展探究環節,針對任務和主題分析,筆者利用網絡資源,集合名家看法、網評、讀后感等相關資料,制作成微課,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暢所欲言,自主探究。通過學生們思維的發散,火花的碰撞,有不少學生形成了不同意見:有學生認為,祥子只會一味地蠻干卻不懂得審時度勢,缺乏個人的思考,對人生挫折經不起再三的考驗,所以才會淪為依據自暴自棄的行尸走肉;也有學生認為:祥子的命運與國家命運是息息相關的,其命運沉淪沒落的根本原因是社會的摧殘與迫害。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利用微課讓學生自主學習貫穿始終,而教師適時的點評和建議也為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升錦上添花。
在此環節,微課的利用妙用不僅實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還輕松地將知識的拓展由課內延續到了課外,實現了對文本的拓展遷移和解讀能力的訓練。從而達到了意外的收獲。
微課,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它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不僅順應了信息化時代教學模式的需求,而且贏得了廣大師生教學和課堂期待,符合中學生的閱讀需求,更有利于提升初中名著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以預見,微課的開發與利用勢必愈來愈普及,展望未來的教學前景,微課勢必為名著閱讀課堂注入新鮮活力,在基于微課的合作探究、翻轉課堂中發揮重要作用。
[ 參? 考? 文? 獻 ]
[1]姚潤梅.試論“微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科教文匯,2015年1月.
[2]張一山.語文“微課堂”設計的三個原則,語文知識,2014年4月.
[3]倪育華.微課——深度閱讀的“催化劑”,大語文論壇,2016年2月.
[4]陸陽.運用微課促進初中語文的“深度閱讀”,大語文論壇,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