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克東 王旭聲 孫留穎
摘要:為研究弧形閘門局部開啟時受力情況,采用單向流固耦合的方法,結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利用ANSYS、Fluent軟件建立了水流流場和閘門三維模型,對不同開度下閘門受力情況進行數值模擬,獲得了過閘流量和閘門變形、應力變化的規律,通過與理論計算過閘流量對比,驗證了數值模擬結果的準確性。結果表明:隨著閘門開度的增大,閘門動水壓力逐漸減小,最大應力區域發生了變化,應依據不同的工作環境進行閘門設計和加固。
關鍵詞:弧形閘門;開度;流固耦合;數值模擬
中圖分類號:TV663+.2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j.issn. 1000- 1379.2019.02.029
弧形閘門因啟門力小、操作方便等優點而廣泛應用于水工建筑物中[1]。在水利工程運行過程中,通過全部或局部開啟閘門調節過閘流量,控制上游或水庫水位。但閘門局部開啟時,受復雜的水流條件影響,動水壓力的計算比較困難[2]。目前,流固耦合的求解分為單向流固耦合和雙向流固耦合[3]。單向流固耦合只考慮流場對固體的作用,不考慮固體對流場的影響,計算速度快但存在一定誤差:雙向流固耦合考慮流體和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計算準確但計算效率低。在泄流過程中,弧形閘門變形相對較小,可以忽略變形對水流的影響[4].因此可以采用單向流固耦合的方法進行數值模擬。筆者以某水利工程泄流段為例,利用ANSYS、Fluent軟件,建立流場和弧形閘門三維模型,結合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對不同開度下的弧形閘門進行單向流固耦合計算,分析閘門的應力變化規律。
1 數學模型
k-ε模型是目前工程中應用廣泛的湍流模型,分為standard k-ε、RNG k-8、Realizable k-ε三種湍流模型[5]。standard k-8模型由湍流動能后方程和湍動耗散率ε方程組成,適用于完全湍流的流場;RNG k-ε模型在ε方程中增加了一個附加生成項,適用于計算分離、大曲率和旋轉等流動[6];Realizable k-ε模型對湍流黏性進行了修改,并為湍動耗散率ε增加了計算公式,適用于多種復雜水體流動[7]。本文應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進行泄洪道內泄流與弧形閘門的耦合分析。
VOF方法通過定義流體與網格體積比函數追蹤自由液面的變化,適用于互不摻混的多相流計算[8]。泄流過程是復雜自由液面的水氣兩相流動,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基礎上,采用VOF方法進行自由液面的模擬。體積比函數為
2 計算模型
2.1 工程概況
某Ⅱ等水利工程,水庫設計蓄水位2 628.0 m,校核蓄水位2 628.7 m,兩岸邊坡坡度為500~ 700。壩型為混凝土重力壩,壩頂長度210.0 m,共分9個壩段。泄流底孔采用壓力洞形式,進口高程為2 550.0 m,進口頂板曲線方程為X/7.5+ Y/2.5=1.底板為半徑R=2 m的倒角。水流進口設置事故檢修閘門,孔口尺寸為5.0 mx7.0 m。出口設弧形工作門,孔口尺寸為5.0 mx6.0 m。弧形工作門半徑R= 8.0 m,支鉸中心線高程為2 571.0 m,由油壓啟閉機啟閉。閘門槽后接拋物線底板,出口采用挑流消能方式,挑坎高程為2 536.0 m,反弧段半徑為28 m,挑角為28°。
2.2 計算區域和網格劃分
水流流場分為水庫和泄洪道兩部分。水庫斷面近似為等腰梯形,上底為210 m,梯角為60°。上游水流采用靜水壓力人口,忽略微小動水壓力的影響,水庫縱向長度取2倍壩長。泄洪道區域寬度為5m,采用布爾運算減去閘門模型得到泄洪道流場模型。計算區域網格以六面體單元為主,共有節點1132 996個,單元1 082 465個;閘門網格以四邊形殼單元為主,共有節點266 332個,單元199 656個。閘門流固耦合的計算共分0、0.5、1.0、1.5、2.0、2.5、3.0、3.5、4.0、4.5、5.0 m等11種開度工況。
2.3 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
水流流場上游端面設置靜水壓力人口,采用自定義函數進行設置;上表面設置大氣壓力人口,與閘門的交界面設置流固耦合邊界條件,出流口設置大氣壓力出口,壁面設置無滑移邊界條件。入口邊界的湍流動能k和湍動耗散率ε根據經驗公式確定。水流流場的初始條件:以閘門弧形表面為分界,上游及水庫區域設置水體體積分數為1.表示該區域充滿水:下游設置水體體積分數為0,表示該區域充滿空氣。計算過程中,監測檢修閘門處流量,達到穩定時計算結束。
閘門在局部開啟工況下,考慮自重和動水壓力荷載,忽略支鉸摩阻力、止水摩阻力等作用。邊界條件考慮支鉸、啟閉桿和側面滑塊的約束,簡化為支鉸圓孔約束軸向、徑向位移為0,吊耳圓孔約束軸向、徑向位移為0,門體側面滑塊處約束法向位移。
3 計算結果分析
3.1 理論公式驗證
閘孔過閘流量與閘前水頭和閘門相對開啟高度有關,理論計算公式[9]為
閘門不同開度下泄洪道流量見表1(0開度條件下,泄流流量為0)。經過比較,理論計算值和數值模擬值誤差在5%以內,表明數值模擬方法合理,結果有效。
3.2 水面形態
水面線作為泄水建筑物設計中的重要參數,計算時位置為體積比函數為50%的水氣交界面[1O]。水體體積分數是計算單元中水體體積與單元體積的比值,存在3種可能:當等于0時,表示該單元中不含水體,即充滿空氣;當等于1時,表示該單元中充滿水體;當介于0和1之間時,表示該單元中存在水氣交界面。溢洪道縱剖面水面形態見圖1。不同開度下,水體體積分數層次明顯,水體體積分數為50%的曲線與溢洪道曲線近似平行。當流量穩定時,水面線平順,水流基本沿溢洪道曲線流出。
3.3 閘門應力分析
不同開度下,閘門動水壓力分布見圖2。在水流作用下,閘門弧面頂部表面壓力最大,隨著水頭的增大,壓力逐漸減小;隨著開度的增大,水流斷面面積增大,閘門的作用面積和動水壓力均逐漸減小。
閘門在不同水位下的變形和應力見表2。由于面板為薄壁結構且受壓面大,因此沿徑向向內凹陷明顯,最大變形在面板下部橫梁與縱梁間的區格中心:最大應力發生在閘門瞬間開啟時,下支臂與橫梁連接處:隨著閘門開度的增大,閘門最大應力呈減小趨勢:當閘門開度較小時,動水壓力較大,閘門沿徑向受壓作用明顯,最大應力在下支臂與支鉸連接處:當開度較大時,水流作用較小,閘門部分結構擋水受壓,最大應力在面板與主縱梁連接處表面。因此,在不同運行條件下,弧形閘門的關鍵部位:瞬間開啟時,下支臂與橫梁連接處;小開度下,下支臂與支鉸連接處;大開度下,面板下部位于主縱梁連接位置的表面。
4 結語
基于ANSYS、Fluent軟件,建立了弧形閘門三維有限元模型,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和VOF方法,分析了不同開度下閘門的受力情況,通過與泄流量理論計算值的對比,驗證了數值計算方法的合理性。結果表明,溢洪道弧形閘門瞬間開啟時應力最大,最大應力發生在下支臂與橫梁連接處:隨著開度的增大,動水壓力逐漸減小,最大應力區域發生了變化,應依據不同的工作環境進行閘門設計和加固。
參考文獻:
[1]張維杰,嚴根華,陳發展,等,深孔弧形閘門靜動力特性及流激振動[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16(2):111-119.
[2]曹慧穎,李自沖,馬仁超,等,弧形閘門動水啟閉力數值模擬[J].水利水電技術,2016,47(5):65-68,79.
[3] 金連根,毛建生,方兵,混流式水輪機轉輪流場單向、雙向流固耦合數值的分析比較研究[J].機電工程,2014,31(12):1564-1568.
[4] 胡木生,楊志澤,張兵,等,蜀河水電站弧形閘門原型觀測試驗研究[J].水力發電學報,2016,35(2):90-100.
[5] 補舒棋,唐新軍,三種湍流模型在階梯溢流壩數值模擬中的比較[J].人民黃河,2010,32(7):141-143.
[6] 劉景,李俊杰,不同開度時溢流壩弧形閘門水流三維數值模擬[J].水電能源科學,2013,31( 11):191-194.
[7]周凌九,胡德義,王正偉,可實現性k-8模型在水輪機流場計算中的應用[J].水動力學研究與進展(A輯),2003,18(1):68-72.
[8]李玲,陳永燦,李永紅,三維VOF模型及其在溢洪道水流計算中的應用[J].水力發電學報,2007,26(2):83-87.
[9]趙振興,何建京,水力學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47-49.
[10] 牛坤,把多鐸,吳小平,天生橋水電站溢洪道三維數值模擬[J].水電能源科學,2011,29(2):62-6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