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
摘 要:翻轉課堂是現代化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如今已經廣泛應用在教學課堂中,而微型翻轉課堂需要借助網絡的輔助作用,結合教師的精心設計,才能發揮最大的教學功效。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探討微型翻轉課堂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意義與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微型翻轉課堂;意義;策略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廣與實施,當前我國的初中教育越來越注重多樣化的高效教學手段應用,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輔助教學。翻轉課堂就是一種優質的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作為應用載體,全面顛覆過去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模式,也解決了近些年來“機械傳授,被動接受”的教學問題,成為了初中教學應用的有效選擇。
1.翻轉課堂簡述及其應用意義
1.1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最早出現在美國,其雛形原為一位化學教師因生病無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而讓學生自主學習軟件錄制文稿的事件[1]。這種方式在實施初期就得到了認可,于是在越來越多教育者的實踐應用下得到推廣與深化。翻轉課堂最大的應用優勢就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在翻轉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和思考時間,確保因材施教的效果,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于是能最大程度提高學習質量[2]。
1.2翻轉課堂應用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的意義
過去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通常采用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過于被動,跟著教師的節奏與思維走,缺乏學習自主性。應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全新的教學感受,該模式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向其直觀展示初中地理的重要知識點,還能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及時選擇課件的重播、暫停,大幅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素質教育深入推廣實施的背景下,翻轉課堂無疑能給初中地理教學提供了促進作用,有助于學生培養地理學習的興趣,樹立正確的地理人文情感,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真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探索能力[3]。
2.初中地理教學應用微型翻轉課堂的實施策略
2.1利用日常生活設計翻轉課堂課件內容
地理學科是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應用在地理學科中也同樣適合。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應用微型翻轉課堂,在設計環節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積極促進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的統一,也為學生學以致用提供條件。另外,結合初中生的成長特點,不少學生接觸地理知識過程中在邏輯思維、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思想上有所欠缺,引入日常生活知識更能讓學生更快進入熟悉的情景模式,激發興趣,深化理解。
比如在學習“世界語言和宗教”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接近西方圣誕節的時間向學生灌輸一些圣誕節的知識。長期的實踐發現,很多初中生除了中國傳統的春節,最喜歡的西方節日就是圣誕,將圣誕節的知識穿插在“世界語言和宗教”的知識點中,為學生設計感興趣的課件,學生往往能更主動投入其中進行探索。如進入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將“圣誕快樂”作為問候語開始進行導入教學,將其擴展到世界主要語言的知識點,隨后要求學生結合設計的課件探討“圣誕節和宗教的關系”等問題,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主動探索,甚至會從課外書本中積極查閱更多的知識輔助翻轉課堂的學習。
2.2應用地理故事完善翻轉課堂內容的設計
長期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發現,一些教師的課件設計內容很容易忽略地理故事應用的作用,而將要點放在日常生活設計功能上。而實際上,很多初中生成長中的地理知識點都有各種故事組成,為了要讓學生理解記憶地理知識要點,適當地穿插故事,完善翻轉課堂的設計內容,更能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初中地理涉及到很多圖形和位置的內容,如果單一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勢必會影響其學習積極性,教師將地理故事與具體的知識點緊密聯系,在翻轉課堂中形成更有趣的問題,學生的自主探索才能持續下去。
例如學習《大洲和大洋》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鄭和下西洋和發現美洲大陸的兩個故事穿插在課件內容中,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框架上先接觸到“大洲和大洋”的知識點,對全球性的地理位置有大概印象,于是在閱讀故事、提問互動的過程中精準地思考大西洋和美洲大陸的概況,這樣能夠很好地打破學生對世界大陸海洋分布模糊的現狀,在故事的吸引下深化記憶,同時逐漸形成更為完善的方位圖。而在翻轉課堂自主學習模式下,學生還能從網絡中找到更多課本沒有的典故,引入更多的地理故事進行探討,拓寬學習范圍,提高學習能力。
2.3利用小組合作學習創建高效翻轉課堂
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創設的重要環節,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初中生必備的基礎性能力,利用翻轉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創建高效的翻轉課堂,是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方法。在翻轉課堂的創建過程中,教師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學生,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這不但是新課改的要求,也符合當前社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需求。在這種環境下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學生才能在互幫互助互動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鍛煉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自我全面發展。
比如在學習《中國的自然環境》中關于“氣候基本特征”的內容時,教師對分組的學生可以創設“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示”、“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劃分標準”以及“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以哪些山脈為界限”的問題進行探究,各小組學生聯系課堂課件,通過組內觀察合作,發言互動,提高識圖能力和分析交流能力,同時還能提高團隊合作的意識,活躍翻轉課堂的學習氛圍,在課件應用中鍛煉思維,提高信息獲取與整合的技能,提高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要求和學生學習能力要求日益增高的背景下,在初中地理教學課堂上融入微型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初中地理教師應積極借助豐富的微型翻轉課堂教學手段,完善課件的內容設計,為學生提供耳目一新的教學形式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性,滿足其學習需求,才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文濤.“翻轉課堂”下的初中地理教學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23):10-12.
[2]陳福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地理課堂有效性教學方法初探[J].新課程(中學),2014,2(10):11.
[3]徐怡.“翻轉課堂”模式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11(47):171-172.
(作者單位:廣西靈山縣豐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