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是建筑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物穩定性、安全性的重要保障舉措。本文從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重要性出發,進一步論述了抗震設計的要點,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理論參考,用以提升建筑工程的抗震性,推動建筑行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
1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具有的重要性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深入推進,建筑行業得到了廣泛發展,各種建筑設施得到普遍的應用與崛起。作為高危害性的自然災害之一的地震,對建筑工程具有嚴重的破壞性。歷史顯示,地震的發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帶來嚴重的危害,例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地震”等。現今,中國甚至世界對地震災害的防治并沒有全面、準確、具體的防范措施,因此為減少地震災害帶來的損害,利用當今的科學技術與設計理念,強化建筑結構的抗震性、提升建設結構設計的安全與穩定性已成為建筑行業相關工作人員思考與關注的重點。由此可見,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2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要點
2.1明確建筑結構設計準則
首先,在開展建筑工程設計時,設計人員應嚴格遵循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規范與設計原則,結合設計經驗與建筑工程施工標準、建筑結構實際需求進行科學、規范、標準的設計。其次,在結合建筑設計理念的基礎上,對建筑場地進行勘察、分析、整理和選擇,即設計人員盡可能選擇符合建筑施工要求的場所開展建筑工程項目并進行建筑結構設計,避免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震危害地段的建筑基地選擇,并有效保障建筑工程地基的土地承載力,從而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性。此外,設計人員在抗震設計過程中,應保障建筑結構的多級化抗震模式,實現建筑主體對地震的全面位防范,避免不同等級地震對人們帶來的危害。
2.2優化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空間結構設計
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空間結構設計,主要包括建筑結構的平面設計與建筑結構的立體結構設計。實現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空間結構設計的優化,對建筑結構的安全性、抗震性的提升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首先,在建筑結構平面設計工程中,其抗震結構設計應注重建筑結構均衡性、穩定性以及對建筑結構土地的承載能力、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等的設計,保障建筑平面的可塑性、密度與硬度,保障建筑結構對地震沖擊的強抵抗性。
其次,在建筑結構立體空間設計中,應保障系統結構的整體性和簡潔性。對建筑墻體進行抗震檢測,保障結構部件與非結構部件的質量、硬度、剛度的協調穩定性,提升其整體抵抗性,使建筑各結構之間構成整體傳遞性,實現建筑物在受地震沖擊的情況下,其建筑結構包括底層、墻體、頂層等結構間能量的轉換與抵消,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的抗震性。
與此同時,在進行抗震設計工程中,由于建筑結構復雜,建筑部件易出現受損的現象,從而使建筑結構整體的抗震性下降。對此,設計人員在建筑結構抗震性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建筑結構贅余度的設計,從而保障當建筑結構部分結構或部件受損失,其余建筑結構對建筑整體承載能力的支撐,實現建筑結構穩定性的強化。
2.3建筑構件的選擇
在開展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時,建筑結構部件的選擇與連接也是不可忽略的設計要點。這就需要在工作人員在抗震設計時,結合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計算與設計,盡可能選用質量優且先進的建筑材料進行裝飾。在裝飾過程中保障各部件之間連接的穩定性、安全性與能動性,從而避免因連接質量問題而導致建筑結構整體抗震能力的下降。例如,在建筑工程設計構成中,對內隔墻以及玻璃幕墻的設計,則要有效保障其連接處的穩定性,用以避免地震中“玻璃雨”現象的產生。
2.4應用多元化防震措施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時,設計人員除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基礎性抗震設計外,也應結合實際發展情況以及建筑結構性能與作用的基礎上,應用多元化防震措施,進行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抗震設計,從而保障建筑工程項目對地震的多重防震性。例如,針對建筑頂端結構設計時,可采用“夾層橡膠隔震”、“混合隔震”、“基底滑移隔震”等抗震技術進行基礎設計。與此同時,在基于基礎設計的基礎上,利用輔助型防震技術進行進一步抗震設計,從而提升建筑結構整體的抗震性能。由此可見,應用多元化防震措施,是實現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優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是現代化建筑領域設計與建設發展的主要方向,對人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保障以及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結論
總而言之,隨著城市化建設的高速發展,建筑行業得到了廣泛發展,建筑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近年來,隨著自然危害的頻發、以及人們對建筑工程要求的提升,強化建筑結構設計的抗震性,已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重點內容也是基礎內容。因此,只有明確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的重要性,掌握設計要點并科學、規范的實行,才能有效推動建筑工程現代化建設的安全、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學林. 超限高層建筑針對不同超限類型的抗震設計要點[J].浙江建筑,2014,11:7-14.
[2]張大偉. 超高層及復雜高層的建筑結構設計要點探究[J].建材與裝飾,2016,41:104.
[3]胡先林. 試論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6,10: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