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鵬飛 姬文婷
摘 ? 要:蔬菜病蟲害防控技術對于農業生物健康生長、保證農作物產量有重要意義,其是將農業防治和生態調控技術二者結合起來,用物理方式防治病蟲害,保證生物多樣性。在用藥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要保證用藥量,不會對周圍的土地、環境造成附加影響。主要探討了農藥減量控害技術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上的推廣運用,供參考。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2-0101-01 ? ? ? 中圖分類號: S436.3 ? ? ? 文獻標志碼: A
關鍵詞:農藥減量控害技術;蔬菜;病蟲害;防治;推廣運用
1 ? 技術原理
為了保證綠色蔬菜的質量,國家制定了一系列蔬菜安全生產標準和蔬菜病蟲害防治指標,其是根據我國實際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病蟲害發生頻率以及在什么情況下會導致病蟲害大量暴發基礎上制定的。
農民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通常會綜合利用多種技術手段來達到目的,如土壤消毒技術、農業生態控害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化學用量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等,這些技術的綜合應用可以在最大范圍內減少農藥的用藥次數以及用藥量,但是實際達到的防控病蟲害效果并不會減弱。相關調查顯示,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的應用至少降低了20%的農藥用量,但是達到的病蟲害防控效果并不遜色[1]。
2 ? 提高農藥利用率的相關措施
2.1 ? 加強農藥新劑型研發,減少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
當前,國家倡導各行各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農藥行業也要在可持續性基礎上進行發展。首先要加強對于農藥新劑型的研發,盡可能減少毒性強、殘留程度高的農藥使用。農藥新劑型要向藥效強、藥效好、污染小、安全程度高的方向發展,未來功能越全面、污染越小的農藥劑型會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這些研發出來的農藥新劑型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響應了國家可持續性號召,同時改變了傳統的高毒、高殘留農藥的性質,降低了毒性和殘留程度,也減少了農藥對于土地和周圍環境的污染程度,從一定程度上也為環保作出了貢獻。這些新型農藥的研發,主要是通過降低病蟲害對于農藥的抵抗性、加快藥效適當的時間、提高藥效程度來實現抵抗病蟲害的目的,在新農藥投入使用的過程中,取得了不錯的病蟲害防控效果,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2.2 ? 加快噴霧機械的更新,逐步淘汰老式噴藥器械
眾所周知,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蔬菜種類眾多,但是蔬菜種類不同,生長習性也具有很大的差異。即使同一種蔬菜在不同的生長期,晚期的冠層結構與早期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但是在蔬菜生長過程中為了防控病蟲害,需要借助噴霧機器噴灑農藥[2]。蔬菜結構的巨大變化,給噴霧機器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噴霧機械面臨的這一尷尬局面,促使相關人員加大了對于機械設備的研發,思考如何能夠適應不同時期的蔬菜結構特征。
2.3 噴霧新技術的應用以及科學施藥方法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逐漸走向精準農業的道路,進而衍生出精準施藥技術,這是提高農藥效果最根本的方式。精準施藥技術近年來在農業范圍廣泛傳播,主要原因是精準施藥技術的副作用小、農藥利用率高。精準施藥技術包括多種方式,有靜電噴霧技術、無人機低空噴霧技術、對靶變量噴霧控制技術等。
無人機低空噴霧技術是利用無人機進行低空噴灑農藥,其主要應用的無人機是偏小型的機器。在無人機上設置農藥噴霧機械,可以保證農藥噴灑均勻,而且所有噴灑工作都在低空范圍內進行,不會污染到非農作物種植地,實行精準有效的農藥噴灑。
2.4 ? 加強施藥人員培訓,提高用藥水平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施藥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也是影響施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由于農藥屬于化學藥品,不可避免地會對施藥人員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脅,所以現如今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農藥使用技術培訓程序。施藥人員通過農藥使用技術培訓程序的學習,可以完全掌握施藥方式,對病蟲害的習性有一個基本了解,掌握針對不同的病蟲害應當采取什么樣的藥品最有效。與此同時,對于農藥也要加深了解,即對農藥的藥劑、藥性、農藥選擇、施藥技術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我國可以借鑒國外建立先進的農藥使用培訓體系,對廣大的施藥人員展開大范圍的培訓,提高施藥人員的專業施藥水平,提高施藥效果,防治病蟲害[3]。
綜上所述,深入研發農藥減量控害技術,不僅可以增強對于病蟲害的防控效果,還可以降低農藥的毒性和污染性,從而促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 1 ] 薛春勝.平涼市河川灌區保護地蔬菜病蟲害危害特點及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7(10):122,126.
[ 2 ] 王翔宇,溫皓杰,李鑫星,等.農業主要病害檢測與預警技術研究進展分析[J].農業機械學報,2016(09):266-277.
[ 3 ] 閆小英,竇永紅,馬衛軍.保護地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分析[J].陜西農業科學,2014(08):53-54.
(收稿日期: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