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在20世紀20年代后期曾聚集了一大批中國青年的精英,從這里走出來的學子在“取經”回國之后,陸續成了中國兩大政黨的風云人物。鄧小平及蔣經國就是從這個學校走出來的。多年來,由于種種歷史原因,鄧小平與蔣經國的一段交往則鮮見報端。
兩個人的不期而遇
1925年10月,蔣經國赴蘇聯中山大學留學。
就在蔣經國到達中山大學后不久,當時22歲的鄧小平也從千里之外的法國巴黎轉道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
1925年5月30日,“五卅”慘案傳到國外,引起海外僑胞的無比憤慨和抗議。時在法國巴黎勤工儉學并擔任中共旅歐黨團負責人之一的鄧小平(時用名鄧希賢)是這些活動的積極組織者與參加者,在巴黎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受到巴黎警察的跟蹤和監視。正當巴黎當局準備把鄧小平驅逐出境之際,中共旅歐支部決定將鄧小平、傅鐘、李卓然等人派到蘇聯。
當時鄧小平被分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學七班(學校一共分十三個班,每班25~40人)。七班是個很特殊的班級:無論是共產黨還是國民黨,被認為最有前途的學生都在這個班。后來這個班私下里被稱為“理論家小組”,而鄧小平則很快被選為七班的黨小組組長。
到中山大學不久就加入共青團的蔣經國就在鄧小平為組長的團小組里。
兩人的同窗生活
在學校里,鄧小平性格爽朗、活潑、說話幽默、富于組織才華和表達能力,蔣經國特別喜歡鄧小平,每次蔣經國約鄧小平出去郊游或散步時,除了討論問題,就是請鄧小平講法國勤工儉學時那些驚天動地、帶有傳奇色彩的革命斗爭故事。
蔣經國和鄧小平個兒差不多,站隊時老站在一起,肩挨著肩。蔣經國欽佩鄧小平的經歷,在莫斯科留學時,把他看成“大哥”“學長”。鄧小平對蔣經國也留下了較好的印象,鄧小平曾回憶說,蔣經國在這所大學里“學得不錯”。當鄧小平與國民黨右派同學谷正鼎、谷正綱、鄧文儀辯論時,蔣經國往往站在鄧小平一邊,國民黨右派同學為此十分惱怒,常常責問蔣經國:“經國,你是吃國民黨的飯,還是吃共產黨的飯?”蔣經國毫不猶豫地說:“我是吃蘇聯的飯!”
蔣經國找鄧小平訴苦
1926年3月20日,蔣介石策劃了“中山艦事件”,逮捕了中共黨員、中山艦艦長李之龍,扣留中山艦及其它海軍艦只,包圍省港罷工委員會駐地和蘇聯顧問的辦事處,拘捕黃埔軍校及第一軍中共產黨員40多人。
“中山艦事件”的消息傳到莫斯科,引起了中大學生的無比憤恨。學生們對蔣介石口誅筆伐,蔣經國也成為眾矢之的。他感到很委屈,就去找鄧小平。鄧小平嚴肅地說:“一、廣州‘三·二O’事件,說明你父親是站在反共、反人民立場上的,是破壞國共合作的嚴重的政治事件,同學們對他的譴責和聲討是理所當然的;二、我們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由于你父親的緣故,有這個家庭背景,同學們對你有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三、一個人的出身和家庭是不能選擇的,但每個人的路是靠自己走的。今天,你向組織上匯報,說明你是相信組織的,組織上也就認真地告訴你,要和你父親的錯誤劃清界線,真誠地站在無產階級一邊,用自己的行動向組織和人民作一個滿意的回答?!?/p>
鄧小平的這番談話,使蔣經國感到,鄧小平不但原則性很強,并且很有人情味,是個值得信賴的人。
鄧小平在1926年年底便奉命回國了。當蔣經國得悉鄧小平已歸國,根據當時的紀律,他未能給鄧小平送行。為此,他感到萬分惆悵和無可奈何。
(摘自《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