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鵬
【摘要】 ?新課改理念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有效滲透,語文教師針對個性化寫作給與具體指導,以此提升初中生寫作水平,打造高效寫作課堂。本文首先介紹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現狀,然后提出有效指導策略。以期為語文教師在個性化寫作指導中提供借鑒,不斷深化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改革。
【關鍵詞】 ?初中 語文寫作 個性化指導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2-043-01
前言
語文寫作間接反映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寫作教學效果。現下,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現狀不容樂觀,為提高初中生個性化寫作能力,務必結合具體情況為其提供個性化寫作指導。基于此,本文針對該論題深入探究。可見,該論題分析的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較顯著。
一、個性化寫作指導的意義
個性化寫作指導符合現今初中生作文學習需要,能使初中生在寫作中做自我的主人,并在廣闊的寫作空間中自由發揮,這對學生寫作潛能激發、寫作水平提升起到推動作用。同時,能夠真正鍛煉學生文字運用能力,促使初中生通過寫作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進而培養優秀的文學人才,并有望為文學事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持。此外,個性化寫作指導能夠間接反映語文教師寫作教學水平,教師要想在個性化寫作指導中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得到班級學生的支持和認可,務必創新傳統的寫作教學思維,運用最新的寫作指導策略,并不斷提升自身語文學科素養。在此期間,語文教師應遵循差異性原則和創造性原則,以期取得個性化寫作指導的良好效果。
可見,個性化寫作指導是順應新課改要求的具體體現,這一寫作模式對學生進步、教師專業能力鍛煉起到促進作用。由于該寫作模式的實踐時間較短,故而,個性化寫作教學工作存在一定阻力,下文以現狀介紹的方式進行問題總結。
二、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現狀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師在個性化寫作教學中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改革要求。如今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現狀尚未達到預期效果,實際教學中存在一定問題,具體問題闡述如下。
(一)寫作興趣淡薄
現如今,大部分初中生對作文寫作持抵觸心理,寫作過程中,存在態度消極、字跡不規范、語句不通順等現象,最終完成的語文作文,并不能作為學生情感傳遞的載體。究其原因,多數初中生對語文寫作的興趣不夠濃厚,學生僅以被動服從的方式完成寫作任務,學生追求寫作速度的同時,忽視了寫作質量,這對初中生寫作思維拓展、寫作能力鍛煉會產生消極影響。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約束力較差,并且學生三觀發展尚未成熟,故而,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為個性化寫作教學制定可行的指導策略。
(二)寫作教學方式單一
目前,初中階段大部分語文教師對個性化寫作存在片面認知,受應試教育理念影響,教師一昧向傳授學生寫作教學技巧,相對來講,寫作思維拓展、寫作能力鍛煉等內容形式化滲透。例如,語文教師講解范文時,僅圍繞范文架構、表達方式、寫作技巧展開重點分析,殊不知,范文中心思想介紹、作者觀點呈現技巧是實踐個性化寫作的具體路徑。若語文教師在短時間內不能調整寫作教學方式,那么語文個性化寫作指導效果將達不到預期要求,最終會錯失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提升的最佳時機。
三、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指導策略探究
初中階段語文教師為寫作教學制定合理的指導策略,促使初中生語文寫作能力潛移默化的提升,最終呈現個性化作文。這既能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又能激發學生寫作潛能,繼而個性化寫作指導策略的實效性會間接彰顯。
(一)搜集個性化素材
以往語文寫作任務下達后,班級學生會根據訂閱的作文材料構思寫作框架,由于可參考的寫作素材有限,故而,完成的作文存在內容枯燥、形式雷同等現象。語文教師對其進行個性化寫作指導時,首先從個性化素材搜集環節入手,教師鼓勵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適當擴大自身閱讀量,以此拓展閱讀視野、豐富知識儲備。初中生針對個性化素材有序整理,并從多角度分析文章的寫作主旨,借鑒作者在觀點表達方面運用的方法,直到個性化素材內化,繼而凝練出獨特的寫作思路。例如,語文教師為學生布置半命題式寫作任務,學生圍繞“XXX使我受益匪淺”這一開放性題目自由發揮。寫作之前,學生積極調取所積累的個性化素材,并與同桌、教師討論寫作方向,確定寫作架構。最后班級學生在寫作興趣的引導下集中寫作精力,確保語文作文在規定時間內提交。
(二)開展個性化訓練
初中階段是學生寫作風格培養、寫作習慣引導的關鍵階段。為抓住個性化寫作指導的寶貴機會,語文教師不斷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并組織形式多樣的寫作活動,以此調動初中生在語文寫作中的能動性。個性化寫作指導期間,教師通過課上引導、課下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寫作基礎,以此為依據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展示機會,確保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全方面鍛煉。例如,學習《背影》這篇課文后,教師為學生布置有關人物寫作的作文,學生既可以寫父母親,又可以寫教師,亦或是朋友。模仿課文中作者細節描寫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這不僅能夠增強閱讀吸引力,而且還能借此傳遞作者與作文中人物間的感情。最終實現作文個性化寫作、課文內容溫習的學習目的。學生構建寫作思路的過程中,教師為其提供良好的課堂環境,并鼓勵學生大膽分享寫作思路,在此期間,教師給與正確的引導和提示,從而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又如,學習《我的母親》這篇課文后,教師為發散學生的寫作思維,布置以“母親”為話題的作文討論活動,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搜集有關母愛的文章,并提取精彩段落,帶領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之后,教師鼓勵學生根據閱讀感悟提煉文章中心思想,并完成命題任務。雖然學生的閱讀領悟大體相同,但作文題目千姿百態,如《不平凡的愛》、《母愛無邊》、《母愛的溫度》、《母愛似水》等。這些題目借助新穎、個性化形式傳遞母愛,進而完成了作文個性化教學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應堅定寫作信心,靈活運用別致語言,進而完成的語文作文才能達到個性化要求。
(三)實施個性化評價
語文教師評價學生作文時,應遵循合理性、鼓勵性原則,并且教師寫出個性化評語,從而增強初中生在語文寫作方面的自信心。教師實施個性化評價的過程中,應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適當擴大評價范圍,針對學生寫作態度、課堂表現、書寫字跡等內容給與中肯評價。同時,運用自評、他評等多種評價方式,以此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真實性。教師將評價較高的作文張貼于班級墻面,以供其他學生參閱和學習,繼而能夠點燃班級學生在語文寫作中的熱情,這對高效寫作課堂打造、學生個性化寫作能力激發有促進作用。此外,語文教師應對評價居低不高的作文展開細致分析,為避免打擊學生對語文寫作的積極性,教師將寫作問題逐一總結,并以婉轉方式向學生講解,同時,為這類學生實施分層教學模式,利用課余時間對其培訓,促使學生寫作能力循序漸進的提升。最后語文教師和學生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教與學反思,針對個性化寫作教學的不足之處客觀認知,進而適當調整教學方法和學習計劃,確保不足之處及時更正。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個性化寫作指導模式巧妙運用,這不僅能夠彌補傳統寫作教學模式的不足,而且還能激發初中生在語文寫作中的熱情,從而提升語文個性化寫作質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以此為借鑒,積極探索語文個性化寫作指導的有效策略,為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工作有序開展而助力。
[ 參 ?考 ?文 ?獻 ]
[1]蘇會平.初中語文個性化寫作指導策略初探[J].教育革新,2017(26):131-131.
[2]張春波.初中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方法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7(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