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
摘要:本文通過對于歌曲《小河流水》的整體把握起了解其深層次的創作文化內涵和隱藏在其后的云南滇西文化,尋找《小河淌水》創作中的真實情感的源頭,并賦予對少數民族音樂傳承發展的意義,通過借鑒和學習多樣性演唱和表演風格,使自己的音樂知識有新的突破和拓展,不斷進步,對民族文化的學習更深入,聲樂演唱的能力得以提升和進步。
關鍵詞:《小河淌水》;演繹風格;歌曲
序言
《小河淌水》這首云南民族山歌,其本身的韻味是美好的,讓人聽著就會產生共鳴,不論各種年齡的人,聽到小河流水都會產生對于生活的熱愛和對于美的感悟。我國作曲家白樺曾經說過其對于《小河淌水》十分的熟悉,自聽到黃紅演唱這首歌后就難以忘懷,并且還為此查閱了《小河淌水》的相關資料,在他看來,《小河淌水》并不是云南一個民族獨有的,是多個民族文化音樂交融的結果,它承載著很多民族的熱情。
一、歌曲《小河淌水》的背景
在云南彌渡地區,有一條河名亞溪,河水明亮清澈。歌詞中的“哎,月亮出來亮汪汪……”,或許正是這條小河所流淌的民族風情,深情依舊,婉轉纏綿。《小河淌水》表達了極濃的相思之情,歌曲意境正如美少女孤獨的就像月亮獨立在天空中游走。改編《小河淌水》歌曲的尹宜先生,他是云南彌渡地區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本來是想講曲子命名為“月亮出來亮汪汪”,后面在云南大學江鷺教授的建議下,最終改名為《小河淌水》,這是一首表現民族情感的歌曲,淳樸并且極富感情,優美的旋律,深情的意境引發世界人民的喜愛。
二、歌曲《小河淌水》的演唱風格
第一,宋祖英演唱《小河淌水》。其演唱的語速稍慢、柔和中帶有剛勁,以她甜美的音色來表達歌曲的內涵,宋祖英本人的音色比較甜美,所以在演唱《小河淌水》中主要以音色之美來表達。
第二,彭麗媛演唱《小河淌水》。彭麗媛演唱《小河淌水》主要以本身情感特點的細膩性來表達,而且善于運用強弱對比來體現那種懷念之情,以自身對《小河淌水》的理解來表達充分發揮了個人的特色,令人眼前一亮,音色顯得純凈而細致、聲線拉得比較長,表達上顯得更細膩。
第三,譚晶演唱《小河淌水》。譚晶演唱《小河淌水》表達上較為自由,強弱對比不大,但也顯示出歌唱家那種真實的情感表達,獨特的音色和獨特的抒情方式顯示出詩情畫意中的浪漫主義情感。
從幾位歌唱家演唱《小河淌水》來分析,《小河淌水》本身是一首感動人心的浪漫主義色彩的民歌,歌唱家都是以自身對《小河淌水》的理解來呈現歌曲的情感表達,總體上來說都表達了《小河淌水》的浪漫主義情懷,都表達了阿妹對阿哥的思念的真實情感,不同點在于歌唱家表達情感的方式上的差異,有的注重表達那種浪漫的愛情,而有的注重表達阿妹那種等待阿哥的離愁別緒之苦,有的注重表達《小河淌水》浪漫情感的意境之美。但綜合看來演唱《小河淌水》的總體特點是不變的,都要以真實的情感來表達阿妹對阿哥真誠的愛,真誠的思念之情,所以演唱《小河淌水》必須以情感線索為主要表現力來進行。
三、歌曲《小河淌水》的演唱特點
(一)自由延長音和切分節奏的巧妙運用
第一,自由延長音的特點。《小河淌水》開端的演繹是以一個長音開始的,以一個超越四分音符的音調去體現歌曲的自由自在和無拘束的內涵,它體現了《小河淌水》作為一個山歌最獨特的情調。至于延長音的使用方面,《小河淌水》是根據演唱的語調去延長的在語氣出做音樂方面的加入,這種延伸的延長音的解決有一種深情、情義無盡的覺得,由于沒有毀壞語言和語調的節拍,而只是做于引申、增強它,所以咱們并不感覺這是某種戲劇性、異樣猛烈和沖動的心情體現,而只是覺得那種沒有齊全用言語所表明的意思在情深意長的綿延歌調中得到了增補,從而豐碩了節奏上的變動,使其富裕詩意地表現出漫長的意境。
第二,切分節奏的巧妙運用。當《小河淌水》的整理改編者尹宜公對《小河淌水》的音樂旋律進行了整理,在將其旋律演繹之后,認為《小河淌水》的旋律在表達之上雖然凸顯優美,但是卻十分的重復單調,很難去反應獨特山歌的情感變化。偶然有一次,聽到一位老人在山坡上唱《放羊調》,老人把中間的切分音無限地延長,使旋律顯得悠揚蒼勁,頓時那種高亢激昂,跌宕起伏的情懷油然而生,深深地打動了作者。歌曲《小河淌水》中巧妙地用到了自由延長的切分音,把歌曲中那種含蓄、內在的感情表現得惟妙惟肖,起到了畫龍點睛的效果,很具藝術特色。事實上,《小河淌水》的音樂和其譜寫的旋律多數來自于日常的生活,如生活的語言和語調方面,但它也同時與音樂創作的要求相吻合。節奏上的自由處理使歌曲那種深情、婉轉、寄托著真摯、熾熱的感情得到盡情的抒發,這種處理手法是山歌的一個藝術特,它能把沒有經由語言和旋律體現出來的演唱情感在音樂的延長旋律中補充,使之相得益彰。
(二)結構布局精簡而完整
《小河淌水》的曲式結構是很簡單的,主要就是:引子+A+B+經過句+B,旋律方面也不如別的山歌旋律使用那么豐富,主要用“la、do、re、mi”這幾個音,經過將這幾個音顛倒,然后經過延長反復來構成該曲子的第一個樂句,第一樂句大致上是第一樂句下面五度的自由模仿。這樣就是第一個樂段,結構為A+B。這種構成方式是歌曲里面比較簡單的方式,每個樂句都表達了一種意思,基本是前面在提問,后句在回答,這樣一問一答式的變化,比較的統一和規范。《小河淌水》的旋律發展方面,多數是以重復的創作方式去形成一段音樂段體。但是在重復的過程中又做稍許的改變,A樂段中的變化是在開始有一個自由延長小節的引子,B樂段后面有一個過度句。雖然在創作的過程中,還是用以前的詞句,但是并不是顯得很冗余,反倒是為歌曲的情感表達增加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結構方面也更優化。《小河淌水》的開頭是以呼喚的口吻開始的,后面的過渡上做了幾次的改變,總共出現了三次,這三次呼喚在表現上是每次比前一次更強烈點,把歌曲推向高潮,更加強了誠摯的感情表現,使姑娘對阿哥的深情得到了充分的抒發。第五句與前面的第二句完全重復,但速度上和力度上都有所減慢和減弱,情緒也逐漸平靜,旋律很自然地終止在主音上,而音調的自由下行顯的寬廣,余音裊裊,令人回味無窮,使聽眾感到意猶未盡,刻畫出非常鮮明的民族音樂形象。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整曲的結構很完整。
(三)旋律的藝術特點
旋律具有回環起伏、清新優美的特點。全曲主要是“la、do、re、mi”上下五度模進、“la、sol、mi、re”逆行的五聲音階級進四音列和“la-re、re-la”四度跳進的旋律發展手法。每~個組合的樂句大體上都是以主音“羽”作為開始,樂句銜接得當,組合演唱張弛有度猶如涓涓流水的小河。旋律與歌詞緊密結合,突出了云南民族歌曲的特色。
(四)運聲方式
很多民族唱法中都會去運用到呼吸這個手法,如要想曲子在音色方面有所突破,就必須去在呼吸上多做努力,呼吸的功法做好了,歌唱基本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小河淌水》的演唱要求有良好的呼吸方式來進行演唱,這樣才能使圓潤優美的音色得以發揮。民族唱法的演唱要求字正腔圓、吐字清晰、嘴巴張圓、共鳴充分,這就要求歌唱者在演唱中注意普通話的學習。《小河淌水》亦要求歌唱者吐字清晰分明而不失流暢,這樣才能表達出真摯的情感,所以必須在咬字吐字上充分發揮魅力特點。民族演唱法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手法就是共鳴,多數民族曲由于演唱的內容和演唱者人數的原因,會使用共鳴的手法,這要求演唱者身體充分放松,以實現口腔、鼻腔、咽腔和胸腔的整體共鳴,演唱《小河淌水》亦如此,要想表達出歌曲的那份感人畫面就必須把共鳴發揮而運用。音色是聲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色好的歌唱者往往使得聽眾眼前一亮,使人傾倒在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這就要求歌唱者在演唱歌曲時充分發揮個人聲音的特色,充分發揮音色的作用,讓音色來彌補自身的情感表達以獲得最佳狀態的聲音。《小河淌水》是一首甜美的表達愛情的舒情性歌曲,這就要求歌者把音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地去表達那種優美的詩中畫卷。
四、總結
聲樂表演的藝術精髓再于表露最真實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是日常的語言再現,而是以一種音樂創造的視角,將情感和日常生活進行加工和升華,加工后的情感是是藝術、音樂、詩、美的情感。在當代,文化創造風行,很多具有高品格和風雅的音樂產生。演唱者在演唱《小河淌水》的時候,要想把握和演繹其中所體現的情感,必須要合理的把握這首民歌的情感風格,還要充分的利用自己在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這樣才能將生活和音樂充分的融合,將音樂中最深層次的情感通過演唱釋放出來,以達到共鳴,感動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