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東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有了顯著變化,其中,水產作為受到大眾歡迎的產品,需求量增幅極大。如此一來,傳統的水產養殖就難以再滿足人們的需求,規模化水產養殖應運而生。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水產養殖的效率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分析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現狀,探究影響因素,進而研究提高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的方法。
關鍵詞: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S96 ? ?文獻標識碼:C
如今的水產養殖已經逐漸趨于規模化,這得益于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但如今的規模化水產養殖現狀并不樂觀,存在多個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著規模化水產養殖的發展,因此要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使規模化水產養殖健康快速地發展。
1 ?規模化水產養殖的現狀
1.1 ?養殖方式落后且單一
水產養殖時沒有關注到所養殖產品品類的豐富度和養殖方式的多樣性,造成養殖的水產品種過少且普通,品質不出眾,養殖方式具有局限性[1]。養殖戶的養殖理念不夠進步,在分配資源時缺乏合理性,不僅使資源無法被充分利用,還對資源造成了浪費。關于水產養殖的模式,許多養殖戶過于固守傳統,采用圍網養殖而很少嘗試具備創新性的網箱養殖。
1.2 ?漁藥引發水體污染
水產養殖戶在養殖水產時采用的是圍網養殖的方式。為了使水產健康地生長,減少病害對健康的威脅,養殖戶不可避免地會用到漁藥,且數量不低。由于漁藥市場魚龍混雜,監管力度尚不足,水產養殖戶選擇的漁藥存在具備較大污染性的可能,經使用會引發水體污染,經過積累將對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的健康造成危害。
1.3 ?餌料造成污染
水產養殖中除了漁藥,必不可少的就是餌料。在制造餌料時,添加防腐劑和添加劑是普遍存在的[2]。養殖中普遍使用的顆粒類和餅粕類兩種餌料中,餅粕類餌料易溶于水,接觸水之后就失去穩定形態,如此一來不僅造成了浪費,而且未被魚類吸收的餌料堆積在水底會污染水體。由于餌料中富含營養物質,會使水體富營養化,這就為水中的部分有害生物提供了生存必需的食物,極易造成有害生物大量繁殖。
2 ?影響因素
2.1 ?水質
水產養殖的質量受水質的影響。水質要從水的含氧量和含氨量,有機物的含量,水溫等幾個方面來衡量。水的含氧量取決于存在于水中的浮游生物,水中的浮游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還能夠吸收水中生物由于呼吸作用產生的大量的氨,提高含氧量,降低含氨量,防止氨積累而影響水體動物生長,還能改善水質[3]。在水產養殖的食物鏈中,水中的魚類和蝦類與浮游生物存在捕食關系,浮游生物充當了飼料,如果浮游生物提供得足夠多,相應地就減少了飼料的投入,不止節約了成本,還減少了水體污染。水溫對魚類和蝦類的生長有顯著影響,這是因為魚類和蝦類消化食物要依靠消化酶發揮作用,過高或過低的水溫都會影響消化酶的活性,消化酶活性過低不利于其生長,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控制好水溫,盡量使其在25℃左右。
2.2 ?餌料
餌料是水產品生長過程中必需的物質條件,且為了保障水產品的重量和大小,餌料的數量要能滿足其生長所需。餌料足夠的同時水中有機物的量也在增多,當有機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某些新物質,就會對水產品的生長造成影響。在此過程中難免出現水產品的死亡,已死亡的水產品的尸體使化學物質堆積,占用了水產品的生存空間。以上過程是一個惡性循環,該循環會造成水產品產量大打折扣。因此在水產養殖中,餌料的投放量和投放頻率都需要多加考慮,以盡量減少對水體的污染,為水產品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間和有益于其生長的生存環境。針對這一難題,許多養殖戶采用了微生物制劑,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降低水質惡化的速度。而且使用微生物制劑同樣存在使用量等難題,一旦使用缺乏合理化,一方面會對水產品的生長造成影響,另一方面還增加了開支,降低性價比。
2.3 ?疾病
水產養殖過程中出現疾病是非常普遍的,一旦出現疾病,將為水產品的正常生長帶來危害。出現疾病可能是細菌、寄生蟲、病毒等造成的[4]。在以上三者中,病毒的影響尤為巨大,病毒造成的疾病的傳播很難被注意到,只有使用精密的儀器才能檢測到,因此極易造成大面積疾病傳染,而此時已錯過治療時機。針對水產養殖中出現疾病這一無法避免的現象,養殖戶能做到的只是盡量提高水產品的抵抗力,降低其感染疾病的機率。
3 ?關于規模化水產養殖問題的對策
3.1 ?提高水體含氧量
提高水體含氧量需要增氧設施的幫助才能完成。管道充氣是較為常見的增氧方法。管道充氣增氧的原理是水中的浮游生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以氣泡的形式溶入水中,但是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一定的,因此水體的含氧量并不高。雖然管道充氣增加含氧量的技術水平在逐漸提高,工藝也在進步,但在增加水體含氧量方面,效果仍然不顯著。因此該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體含氧量不足的問題,只能緩解含氧量過低帶來的不利影響,只有優化設備,使科技進步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3.2 ?預防疾病,改善水質
水產養殖的產量及水產品的質量要想得到顯著提高,就要預防疾病,改善水體質量。例如通過噴灑藥物到水中來預防細菌、寄生蟲等造成的疾病。如果水體中的亞硝酸鹽和硫化物含量過高,可以利用藥物來使其含量降低,如此一來除了提高了水產養殖的效率,還能使水體變得澄清[5]。對水體進行消毒時,微生物制劑無疑是一個好的選擇,它不僅能抑制細菌的繁殖,使細菌繁殖速率減慢,還能使有益的菌類大量繁殖,促進水體的健康化,提高水質。要想增加水體的含氧量,使用化學增氧劑是較為普遍的做法,能對水體質量起到改善作用,進而提高水產品的產量和質量。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經濟的發展,為了適應人們的生活需求,水產養殖的規模在逐漸擴大,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養殖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因此需要養殖戶們使用科學、先進的養殖技術來發展水產養殖。引導養殖戶們使用微生物制劑來減少污染,提高水體質量。在養殖水產中維持生態平衡是基本,生態平衡才能提高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梅.煙臺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12:143+145.
[2]謝宗新.淺析水產養殖發展存在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16:101-102.
[3]唐玉萍.淡水水產養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江西農業,2019,08:136.
[4]孟令國.水產養殖技術推廣中的問題與對策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14:179.
[5]王志成.淺析規模化水產養殖技術效率及其影響因素[J].農家參謀,2018,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