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君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第一次大規模炮擊金門正式開始。作為毛澤東指揮金門炮擊的主要助手之一,黃克誠深知炮擊金門是一種特殊的作戰,是深具戰略眼光的一著妙棋。
隨著戰事的進展,毛澤東作出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暫不收復金門、馬祖等島的決策,但炮擊仍在或集中或零星地進行。這時,黃克誠主張,炮擊的主要目的是示威、表明態度,現在目的基本達到,不應再過多打炮,以減少炮彈消耗。前線使用的大炮及炮彈,絕大部分是從蘇聯進口的,經幾次大規模炮擊顯示,現有大炮射程和威力不十分理想,炮彈也趨緊張。10月1日,福建前線指揮部急電,請求向國外訂購130加農炮及100以上高射炮,調補加農炮彈。黃克誠一面部署調補,一面給彭德懷寫報告,提請向蘇聯緊急訂購,并提議適當減少發射炮彈的數量。福建前線指揮張翼翔也提醒炮兵指揮員要注意節約炮彈,不要亂打,并心疼地說:“購一發大口徑加農炮彈,要花4兩黃金的錢啊!”
廬山會議上,毛澤東召見黃克誠時,對黃克誠說:“你總好提意見,上到黨中央,下到黨支部,你都要提意見。什么意見你都提!”“去年炮擊金門,后來你也有意見!”黃克誠辯白說:“至于炮轟金門,既然我們并不準備真打,稍打一陣示示威也就行了,繼續炮轟的意義不大。打大炮花很多錢,搞得到處都緊張,何必呢?”此話令毛澤東哭笑不得:黃克誠這個“摳門佬”,“摳”得不是沒道理。
黃克誠“摳門”,是為國、為軍、為民,體現的是大情懷。毛澤東說:“我就是喜歡黃克誠這一點。”周恩來在戰爭年代就認為黃克誠不但會打仗,對經濟工作也很內行,而且勤儉節約,精打細算,會用錢,稱他為“管家理財的行家”。周恩來說:“你給他 1萬塊錢,他能當10萬塊錢用!”(摘自《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