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志
“馬恒昌小組”自1949年4月28日建組至今,已經走過了70年的光輝歷程。他們曾以第一個試行班組民主管理分工,第一個組織工人技術研究會倡導班組技術革新,第一個倡議開展全國勞動競賽,第一個制定和完善班組管理制度,第一個實行崗位責任制而享譽全國工業戰線,被譽為“中國班組建設的搖籃”,成為了“中國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
“馬恒昌小組”原是沈陽第五機械廠的一個小組。1948年11月,沈陽剛剛解放,這個小組老一代的工人在敵機不斷騷擾轟炸的情況下,奮不顧身地完成一批批軍工生產任務。他們還帶頭向全廠職工倡議開展紅五月勞動競賽,并以優異的成績于1949年4月28日獲得“生產競賽模范班”的紅旗。在授旗會上,這個組被正式命名為“馬恒昌小組”,馬恒昌任組長。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是馬恒昌一生的座右銘。憑著這樣的豪情與信念,馬恒昌帶領小組工人 “棄虛務實、真抓實干”。從1950年至1978年,“馬恒昌小組”29年累計完成了43年零10個月的工作量,實現技術革新840多項。上世紀70年代,馬恒昌帶領刀具隊到全國各地表演,推廣先進經驗,影響很大。
馬恒昌1906年出生于遼寧省遼陽市,家境貧寒,10歲給地主放過牛,16歲進廠給日本人當學徒。因手藝超群,他被國民黨聯合勤務總部所轄的“五○四”汽車廠(后沈陽第五機械廠)招收為車工。1948年他在廠里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且當了車工一組的組長。
馬恒昌創造了班組長工作“五在前”、關心組員“五必訪”、思想工作“六堅持”等一整套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帶領小組先后實現革新成果1174項,實施先進技術151項,推廣先進操作法102項。
1985年7月18日,馬恒昌與世長辭,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