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杰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有利于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若能應用好錄音機、錄像機、投影儀和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為輔助教學。下面就結合自己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具體做法,淺談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作用。
一、激發興趣,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媒體計算機通過文字、圖畫、動畫、聲音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游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游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教師問:為什么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合理運用動畫揭示規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節,借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呈現過程,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
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如果教師充分發揮這一優勢,將書中的圖例,由靜態轉變動態,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學生們就能隨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如運用計算機技術動態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難以理解,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計算機技術演示,先把一個圓2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演示出圖形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克服認知障礙,培養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有利于及時反饋,實現精講多練
為了節省上課板書的時間,增加練習量,教師往往把練習題抄在幾塊小黑板上,或寫在幻燈片上,這些傳統的媒體都比較單調枯燥,讓學生感覺到是在“題海”里游泳。而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由于計算機具有傳遞信息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再加上生動的畫面,靈活的交互性,使學生把做題當作一中樂趣而樂此不疲。例如:學生在練習時,如果選擇了正確答案,顯示屏上就會有可愛的小人出現,并伴隨著聲音:“你真棒!”“你真聰明!”這些表揚讓學生感覺到成就感;即使算錯了得數也沒有關系,顯示屏上會出現一些鼓勵性的語句,讓學生不灰心,繼續努力。這樣,既使學生身在“題海”,而依然感覺“海中的世界真精彩!”判斷、選擇題型,學生回答正確,計算機馬上會表揚你,來一聲“棒極了!”“真聰明!”或是給你獻上一束鮮花,學生看了聽了自然高興,興趣盎然:如果有學生回答錯了,計算機會在屏幕上顯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樂,啟發學生認真動腦。即時的反饋,使學生能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結果。
五、有利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在低年級要將他們日常生活的許多活動規范化、常識經驗系統化,利用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及道德情操,有著重要的作用。
有段時間,我發現班里的一部分學生總是上學遲到,根據這一現象,我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設計了小主人嘟嘟的新朋友鐘表這樣的情境:嘟嘟是一個剛上一年級的小學生,他有一個好朋友鬧鐘。這天早晨8時了,嘟嘟才到校。看到這里,同學們都皺起了眉頭,我讓大家說一說,嘟嘟這樣的行為對不對。同學們暢所欲言,紛紛批評嘟嘟上學不應遲到。那我們上學應該怎么做呢?緊接著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應該怎么做。聽到這里,同學們紛紛舉手表示,不學嘟嘟,要按時到校。這時,那些經常遲到的同學也認識到了錯誤,決心按時上學,再也不遲到了。通過這節課,從學生的數學現實出發,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生活中有關的數學現象和學生的現實情況相聯系設計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及彼。使學生認識到要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這樣做往往比傳統的說教學更讓學生樂于接受。
總之,在教學中,我們應結合數學學科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發揮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的優勢,有效地利用這些信息技術,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優化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