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屏
摘 要:國家十三五規劃期間,對于紡織業提出了提質增效的要求,要求紡織企業在建設和改善工廠結構時充分應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加快制造業紡織工廠的智能轉型,推動我國紡織行業向綠色節能發展。本文就來探討數字化、智能技術在紡織工程建設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紡織工廠;智能化;數字化;產業革命
引言:
我國傳統的紡織業一直以來以勞動密集性為主導,紡織廠的建設和紡織企業的發展對于解決我國勞動力就業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由勞動密集性主導的紡織業極大的促進了設廠所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場內在職人員家庭經濟收入的提高。然而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一項最新致癌物清單中顯示,紡織業工作上了2B類致癌物清單,這就說明從事一線紡織業工作的人員可能發生癌癥的幾率較大。2018年黨中央結合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提出要推動紡織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升級轉型,要求堅持全新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建廠和廠內產業結構改造升級中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貢獻的理念,立足于國內紡織業存在的問題,應用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構建智能型紡織工廠。
一、我國紡織工廠建設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紡織工程建設還處于第三次革命的初級階段,部分企業的紡織工廠已經開始逐步的引入數字化設備、智能性系統、互聯網和五連無技術等,應用信息技術管理紡織工程。新紡織廠的建設必須全部貫徹落實國家對于紡織企業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的政策,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建設紡織廠。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為基礎的紡織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對物料庫、原棉褲、生產鏈的監控,對銷售關節的在線追蹤,設計方面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加工方面應用虛擬加工,銷售方面應用電子商務等。現階段,大部分紡織企業的智能型建設目前還只處于嵌入階段,一體化的智能型紡織工廠建設還在探索中。
二、數字化、智能化紡織工廠的時代特征
數字化、智能化紡織工廠建設要求紡織車間整體實現信息化的建設與管理,因此信息化生產、信息化監控、信息化生產、信息化檢測等信息化生產管理的過程就是紡織工廠在信息時代的特征。信息化生產管理的實現主要需要紡織工廠加強紡織車間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構建,應用最新的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技能等技術建設和改造紡織車間,提高防治車間的自動化感知狀態與生產狀態,全面改善紡織產品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中的信息化功能。數字化、智能技術在紡織工廠建設中的應用有助于優化自動化生產及管控技術,極大的提高了我國紡織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管理效率。
三、智能型紡織工廠建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建設斷層的問題
紡織工廠的車仿佛紡織工廠的心臟,只有高度的信息化建設才能保證車間自動化管理的有效性。現階段,我國部分紡織工廠建設中由于辦公室與車間存在著信息化假設的斷層,導致車間的運作與生產狀態無法及時的通過信息數據傳輸給辦公室,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存在著漏洞和缺失,嚴重影響著自動化管控的流程調整與進度控制。
(二)供應鏈各環節信息“孤島”問題
紡織工廠的供應鏈理論上應該是相互連通的,系統之間具有較好的協調性,才能保證供應鏈信息傳遞的準確性。然而現階段由于紡織工廠生產系統各供應鏈的信息化建設關聯性不強,導致應用系統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信息失真的行為,部分管理活動無法按時完成,影響著自動化管理的效率與質量。
(三)自動化加工設備覆蓋范圍小
現階段我國紡織企業工廠建設中雖然也應用了數字化、智能化的相關設備,但是由于數字化、智能化設備的覆蓋范圍較小,因此整體的自動化程度不高,其自動化生產效率受到了限制。部分企業車間只有1-3臺的數控機床,其余為普通機床。此外,由于機床較少,管理自動化機床的技術人員較少,技術水平層次不齊,導致部分自動化數控機床沒有發揮應用價值。
四、提高智能型紡織工廠建設應用的策略
針對現階段我國紡織工廠數字化、智能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紡織企業現階段應該加強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充分應用,引入數字化、智能化生產設備,擴大紡織車間整體信息化建設,立足于車間信息化建設的全局觀念,全面促進紡織車間、辦公室、供應鏈系統等生產系統之間的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化關聯,促進紡織企業各部門之間管理協調的功能,提高生產系統中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加強自動化加工、自動化倉儲、自動化監控、自動化檢查等功能,全面提高紡織企業對紡織工廠的自動化管控過程。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是現代信息時代企業產業結構升級改造的基礎技術。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及服裝出口國,傳統的勞動力主導的紡織業已經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也是國內現階段紡織工廠建設改造的需求體現。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我國紡織企業在紡織工廠建設時應該充分應用數字化技術、智能化技術提高防止設備、生產線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功能,加強紡織工廠的電子監控及其信息化管理設施的建設,應用自動化電控技術管理紡織工廠,不僅可以充分應對國內紡織業發展面臨的障礙問題,還可以解決勞動力密集性流水線對于紡織工人身體健康的危害。因此,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是我國紡織業轉向綠色節能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
參考文獻:
[1]劉海明.蘇丹五萬錠現代化棉紡廠設計[D].東華大學,2017.
[2] 臺達:紡“信息化網絡”,織“數字化工廠”——專訪中達電通紡織行業應用處經理馮偉先生[J]. 變頻器世界,2018(09):12-14.
[3]項前.可重構的紡織品智能工藝設計與虛擬加工方法及應用研究[D].東華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