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臨床上經常見到一些朋友,一臉恐懼地拿著體檢報告來咨詢:“醫生,我體檢出腫瘤標志物高,是不是得了癌癥?”也經常遇到,體檢顯示多項腫瘤標志物正常,卻通過其他手段查出了癌癥的病例。
難道腫瘤標志物真的不靠譜?為什么會出現這些情況呢?
腫瘤標志物是由惡性腫瘤細胞產生的特征性物質,或宿主對腫瘤的刺激反應而產生的物質。這些物質存在于腫瘤患者的組織、體液和排泄物中,而在正常細胞中沒有或者含量極少。理想情況下,一旦增高就應該可以確診患了惡性腫瘤,但實際情況并不完全如此。
1、腫瘤標志物升高,一定表示得癌了嗎?
從理論上來說,腫瘤標志物升高應該代表身體里面長腫瘤了。但是,實際上,大多數的腫瘤標志物,特異性和敏感度都不是很高。確實,有一小部分的腫瘤患者,腫瘤標志物會升高。但是,更多的情況,部分癌癥患者,腫瘤標志物并不會升高。所以,腫瘤標志物用于體檢,一直都存在比較大的爭議。
如果單純的腫瘤標志物升高,要看到底高多少,如果是稍微升高,需要排除有沒有炎癥、損傷等其他疾病,例如甲胎蛋白輕度升高,有可能是活動性肝炎、肝損害等等;癌胚抗原輕度升高較為普遍、結腸炎癥、吸煙的患者都有可能升高。如果發現升高的特別多,是正常值的好幾倍,那就需要小心,有可能是癌癥,需要做系統的檢查。所以,如果是第一次發現腫瘤標志物升高,特別是輕度的升高,不用太緊張,可以過一個月左右復查一下,如果持續升高,那就需要注意了,應該詳細檢查一下,是不是有腫瘤。例如癌胚抗原(CEA)持續升高,首先需要排除消化道腫瘤,需要做大便化驗,還可能需要做胃腸鏡,如果胃腸鏡沒問題,沒有發現消化系統腫瘤,那還可能需要檢查肺部,看看有沒有肺癌或者其他部位的腫瘤。有一部分患者,做了很多的檢查,甚至是昂貴的PET/CT檢查都做了,還是沒有發現腫瘤,那就只能夠定期觀察了,定期復查,有可能就是比正常人高。
總之,腫瘤標志物指標升高,并不意味著一定得了癌癥。在發現指標升高時,一定要綜合分析、動態隨訪,若指標持續成倍增加,要特別小心。同樣的,腫瘤標志物指標位于正常值內也不代表就萬事大吉,只有積極做好全面的防癌措施,才能真正防癌于未然。
2、腫瘤標志物正常,就沒有患癌嗎?
反過來說,體檢的時候,腫瘤標志物正常,就代表沒有癌癥嗎?并不是的,大家不要掉以輕心,部分癌癥的患者,腫瘤標志物并不會升高。不要以為腫瘤標志物正常,就沒有得腫瘤,這是錯誤的觀點。腫瘤標志物陰性結果不一定表明病人體內沒有腫瘤,以下幾種情況會出現假陰性:
(1)產生腫瘤標志物的腫瘤細胞數目少;
(2)細胞或細胞表面被封閉;
(3)機體體液中一些抗體與腫瘤標志物(腫瘤抗原)形成免疫復合物;
(4)腫瘤組織本身血循環差,所產生的腫瘤標志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
如果對于高度懷疑或有明顯癥狀的患者,腫瘤標志物檢測陰性,建議進行重新測定或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并結合其他檢查,具體病情具體分析。
3、查腫瘤標志物主要是為了:
(1)腫瘤的早期發現;
(2)腫瘤普查、篩查;
(3)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
(4)腫瘤患者手術、化療、放療的療效監測;
(5)評估腫瘤是否復發及復發的可能性;
(6)腫瘤的預后判斷;
(7)尋找不知來源的轉移性腫瘤的原發病灶。
單憑一張腫瘤標志物的化驗單是很難作出判斷的。診斷腫瘤,首先要有影像支持,如超聲、CT、磁共振發現腫塊;或胃腸鏡檢查發現病變,最終確診要靠病理檢查找到癌細胞。
但有時候體檢發現血腫瘤標志物升高,上述檢查全做遍,甚至做了PET/CT,也不一定能明確診斷。因此,我們必須正確看待腫瘤標志物的檢驗結果,其意義僅供參考,需結合臨床實際做出判斷。
4、哪些特定的人群需要進行腫瘤標志物的篩查呢?
(1)患有一些基礎病;
第一類是患有一些基礎病,比如HPV感染的宮頸癌、HBV感染的乙肝或者是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以及一些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這些患者實際上比一般正常人群的患癌概率高出好幾倍,所以要定期進行檢查。
(2)具有家族遺傳背景的人群;
第二類是具有家族遺傳背景的人群,比如林奇綜合征、乳腺或卵巢癌,這些人群患腫瘤的年齡要早很多,危險度也比正常人群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但是每個家族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一般情況下,具有遺傳背景的人群,他的下一代要比他自己發生的更早,所以要根據具體的家族患病人群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篩查。
(3)嚴重污染廠礦企業的從業者;
(4)長期接觸致癌物質等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