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菊
女性生孩子在古代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難產女性存活率已大大提高,但仍有不少女性在產后存在出血情況,此時該如何應對呢?產后出血可分為早期產后出血及晚期產后出血,早期產后出血是產后24h內出血,晚期產后出血則指的是產婦在生產24h后出血(多在產后6-10d內發生)[1],其中晚期產后出血更為嚴重。晚期產后出血除陰道間斷或持續流血外,還可能有寒戰、低熱現象,失血嚴重者將出現失血性休克。
一、晚期產后出血診斷依據
①病史,產后惡露不凈且突然發生陰道出血時應注意,此時需排除全身出血疾病,同時對剖宮術后產婦應更加關注;②癥狀,除陰道流血外伴有腹痛及發熱,子宮檢查有增大、變軟及宮口松弛情況;③輔助檢查,B超檢查了解子宮情況,血尿常規了解感染及貧血情況,還有病原菌培養等方式。
二、晚期產后出血常見病因
①產婦子宮內殘留胎盤、胎膜是導致產后晚期出血的最常見病因,是由于殘留的胎盤組織變性壞死后形成息肉,而壞死組織脫落后將導致基底部血管開放,從而引起出血,多見于產后10d[2];②一般來說,蛻膜應在產后7d內隨著惡露排出,若剝離不完全或剝離后長期留在子宮內將誘發炎癥反應,影響子宮正常復舊,導致出血;③分娩后子宮胎盤附著部位將立即縮小,此時可能形成血栓,隨著血栓機化可能出現玻璃樣變(即病變組織出現無結構、半透明、均勻一致的蛋白質蓄積),血管上皮將增厚,致使管腔變窄、堵塞,胎盤附著部位則向內生長以修復內膜,需持續8周左右,若仍舊復舊不全可能引起血栓脫落而導致出血;④子宮內膜炎癥,炎癥反應可導致子宮收縮不佳及子宮胎盤附著面復舊不全,從而引起出血;⑤剖腹產手術子宮切口開裂,多發生在子宮下段橫切口兩端,主要有感染及切口愈合不良兩方面原因;⑥腫瘤,子宮黏膜下肌瘤、產后滋養細胞腫瘤等都可能導致出血。
三、晚期產后出血的臨床處理措施
◆藥物治療
少量或中量流血產婦在排除腫瘤及產道損傷且B超顯示無殘留,可給予抗生素、子宮收縮劑(縮宮素及前列腺素)等藥物進行保守治療,其中子宮收縮劑可刺激子宮平滑肌以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3],必要時還可選擇雌激素促進修復子宮內膜。同時為了避免病情持續發展需在出現出血情況時開始預防治療,并準備手術方式以及時搶救。
◆手術治療
當藥物治療無效時應立即轉為手術治療,最常用的有宮腔無菌紗條填塞法,是將無菌紗條填塞整個宮腔以壓迫宮腔內血管止血。若產婦檢查發現子宮內殘留胎盤、胎膜、蛻膜等應通過刮宮手術治療,刮宮后仍應給予抗生素及子宮收縮劑持續治療。剖宮產后切口開裂產婦若切口附近壞死范圍小且炎癥程度較輕者可采用子宮動脈結扎止血、清創縫合等方式治療,壞死范圍較大者需根據患者情況行子宮切除術。動脈栓塞介入則是在影像設備幫助下實施的方法,將可塑性介入導管置入出血動脈后采用明膠海綿或止血藥進行栓塞。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產后出血屬于“三沖”范疇,即氣虛、血瘀、產傷,常用治療藥物有牡蠣散、化瘀止崩湯、升舉大補湯。升舉大補湯由當歸、麥冬、白芷、黃連、黃芪、陳皮、熟地黃、白術、人參等組成,可補氣止血,主治產后元氣大傷、疲勞過度。化瘀止崩湯包括川芎、益母草、當歸、五靈脂、三七粉、南沙參等,可理血歸經、活血祛瘀,主治產后出血、小腹疼痛者。牡蠣散包括煅牡蠣、熟地黃、川芎、當歸、白茯苓、龍骨、地榆、續斷等,可益氣養血、生肌固經,主治產后出血、軟產道損傷者。
◆護理對策
①密切關注產婦生命征象、皮膚顏色、陰道出血量、宮縮狀態、輸出輸入量及意識狀態;②產婦應保持暖和、舒適狀態并及時更換干凈床單,充分休息,出血量較大者盡量保持平躺姿勢以保證心臟及腦部血液供應充分;③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產婦可接觸新生兒以建立和強化親子關系,并鼓勵產婦傾訴內心憂慮等,讓產婦知道自己正在漸漸恢復;④產婦由于失血將顯得虛弱且無法照顧自己及新生兒,此時家屬應協助給予照顧,注意產婦個人衛生并注意均衡的飲食攝取。
總之,晚期產后出血只要及時發現并進行治療可挽救產婦生命。因此,產婦分娩后應多多關注自身情況,若有異常及時就醫。
參考文獻
[1]曾楨,孫笑.晚期產后出血的診療現狀[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7,20(2):143-145.
[2]梁潤儀,李映桃,李柱.晚期產后出血的臨床特征分析[J].熱帶醫學雜志,2017,17(8):1071-1074.
[3]李定翠.益氣化瘀經驗方內服聯合欣母沛、米索前列醇在子宮收縮乏力產后出血中的應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12):18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