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錫芬
【摘要】? 德育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點項目,除了智育,德育教育在學生的一生成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除了為學生們起到數學啟蒙的作用,在智育的同時,引導學生更全面的發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當前小學數學教育中存在的德育與智育銜接不完善的窘況,重點分析論述了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并就班主任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的融合策略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關鍵詞】? 教學 德育 融合 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23.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8-141-01
小學正處于道德教育的關鍵時期,必須認真抓好。在教育內容上應反對抽象空洞的說教,強調德育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以養成基本的道德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倫理道德。而小學數學是通過教材,教小朋友們關于數的認識,四則運算,圖形和長度的計算公式,單位轉換一系列的知識,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計算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人類通過合適的知識載體能不斷地、自覺地提高人的素質,培養人的優良品質,數學正是這樣一種重要的載體。
一、德育教育必須兩手抓
(一)教師必須首先從自身做起
教師作為直接與學生接觸的“第一線”人物,必須要以身作則,一言一行要有教師的行為規范及準則,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和一絲不茍的作風來樹立老師的良好形象。
(二)積極的引導學生培養自主性
要在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的不斷建立中滲透德育,學生的個性應該得到充分尊重,教師不再是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是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一起游戲,一起交流,其樂融融。師生之間的溝通與對話為傳授更好的德育觀念提供了機會。在平等民主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學生把老師當朋友、當家長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老師,在這樣的一種雙向溝通的模式下,學生自主意識才會有更好的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再加以正確的德育引導,這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課堂。
二、基于核心素養,德育滲透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在此基礎上對于小學數學德育教育的滲透無疑是一大難題,但小學數學教學,知識性和思想性是相互統一的,寓德育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是完全可能的。
(一)寓教于學——重視課堂上的德育
課堂上的學習是學生最直接接受到的知識,在數學課堂的學習中,要善于發現隱藏在教材中的點,例如《九章算術》這部世界史上最早提出負數概念以及正負數加減法法則的數學巨著就是我們國家的古代著作,可以在課堂上強調其進步性與時代先進性;再如我國最早提出來小數的概念;又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我國的農民們就可以計算土地面積。通過這種課堂的延伸,吸引學生思考,煥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數學的興趣。
(二)寓教于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實例
生活中離不開數學,只要老師善于發現,就可以挖掘出很多生活中的數學實例,例如學校外的小賣鋪買練習本,要媽媽買玩具應該找多少錢,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同時要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讓他們學會以一反三,在此同時,融入一些生活中的細節問題,例如錢找多了怎么辦,在路上撿到錢又該怎么辦。這樣生活化的問題中,要教會學生誠實守信,拾金不昧的美好品質。這樣的教育才是我們老師教書育人的目的,也是對孩子一生成長有益的教育。
三、德育需要各方努力,共同促進
班主任作為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老師、學生、家長三方面之間的溝通交流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班主任工作與數學老師工作的融合。
(一)與任課老師的配合與溝通
數學教學雖然是我的主要教學任務,但作為班主任,作為班級的負責人,有責任有義務與其他老師進行溝通,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積極的與其他科目老師的合作,通過與其他任課老師溝通,在其他課堂上適當的提出一些德育教育問題,不僅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夠促進學生的道德思想成長,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改正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
(二)與學生的交流與鼓勵
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主體,積極的與學生交流可以培養班主任與學生的感情,促進學生對老師對學校教育的認可,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同于純數學老師的交流,應當更加注重了解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是否有創新意識,是否融會貫通,是否有正確的價值選擇。這才是班主任與學生交流的重點。
(三)與家長更好的互動
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小學數學的教育中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通過與家長溝通,尋求家長配合,通過家長的引導,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各式各樣的問題,真真正正做到把課堂搬出學校。同時,家長的互動可以為老師帶來更好的反饋,例如作業的完成情況,處理數學問題時的情況。這些都對進一步開展良好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基礎和準備。
結束語
教育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要緊密的與生活相聯系,做到學有所用,學習與生活不脫節,學有所思,除了課本上的知識,還能學到更多的美好品質,如誠信,善良,謙虛等,這些對于今后學生的成長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不僅僅是教書,更要育人。德育的目標是黨和國家對青少年學生在政治品質、思想品質、法紀品質、道德品質、心理品質等方面所要達到的規格要求,是我們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小學德育目標以具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文明習慣,具有“五愛”情感和生活自理能力為重點。因此,小學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石,要十分關切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到智育與德育相結合,在積極尋求小學教育方法的改革中,更深入更細致的探求其內在的科學性,才能促進我國小學教育的進一步發展,為國家的未來打好人生的基石。
[ 參? 考? 文? 獻 ]
[1]周永海.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更巧妙地滲透德育[A].基礎教育2012.02.
[2]魯潔.德育課程的生活論轉向——小學德育課程在觀念上的變革《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