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棟勝
【摘要】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先前的學習影響后繼的學習,叫做順向遷移;后繼的學習對先前的學習發生影響,叫做逆向遷移。已有的知識、技能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得到利用,從而產生觸類旁通,就是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消極、干擾或抑制作用稱為負遷移。把所學的知識推廣到其它類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遷移。應用“學習遷移”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系統化、整體化。
【關鍵詞】 “學習遷移” “順向遷移” “水平遷移” “舉一反三” “觸類旁通”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16-072-01
0
“學習遷移”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先前的學習影響后繼的學習,叫做順向遷移;后繼的學習對先前的學習發生影響,叫做逆向遷移。學習遷移的性質又有正負之分,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已有的知識、技能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得到利用,從而產生觸類旁通,就是正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消極、干擾或抑制作用稱為負遷移。把所學的知識推廣到其它類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遷移。
1 利用“順向遷移”引導學生把每一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形成某一單元的“知識鏈”
如必修1 “運動學”章節教學中。第一條知識鏈是從描述物體運動基本物理量出發,研究物體運動,這里的知識點有“時間”、“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第二條知識鏈是從物理定律規律出發,引進了物體運動圖像和勻變速運動規律公式。在分別對學生進行這兩條知識鏈的各個知識點的教學時,教師應不失時機地指出每條知識鏈中各知識點之間的共同要素,以幫助學生進行順向遷移,因為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新、舊知識間相同要素越多,遷移的分量就越大”。比如講加速度概念時,讓學生通過速度,速度變化,加速度比較,辨別它們間區別和聯系進行遷移,幫助理解和掌握。又如在講述物體運動圖像時,引導學生通過圖像分析物體位移,速度,加速度,通過位移圖像和速度圖像比較,找出它們之間相同的要素,以便學生進行順向遷移。特別是根據圖像寫出方程,然后與勻變速運動規律比較,找出它們之間內在聯系,最后引導學生得出自由落體運動規律。
2 應用“水平遷移”引導學生找出“知識鏈”間內在的聯系,并進一步形成“知識網”
我們把每一節的物理內容看成一個“點”,學生就可以把每節課所學的內容聯系成一條“鏈”(稱為“知識鏈”)。如選修3-1《電場》一章從力角度描述電場時,電場力→電場強度→電場線是一條知識鏈;從能的角度描述電場,電勢能→電勢→電勢差→等勢面是另一條知識鏈。在物理學習中,如果教師不但能引導學生找出每一條知識鏈中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以進行順向遷移,而且又能引導學生找出知識鏈之間各對應物理量的關系以進行水平遷移,那么學生就能從某一單元的“知識鏈”編織成為整章內容的“知識網”,形成一個全方位交叉的知識網絡。
平常做物理題目時,會遇到一類遵循的物理規律相同,但提供的物理情景新穎、信息陌生、物理過程獨特的問題,對這類問題同學們往往感覺難度大,無從下手。其實這類問題看似陌生,實則與我們平時練習的題目同根同源,只不過是命題人巧加“改頭換面”而已。針對這類問題,在平時的訓練中,多比較、多總結,通過物理知識之間“水平遷移”引導學生找出“知識鏈”間內在的聯系,從而尋找解決問題方法。
例 (2010·江蘇高考) 空間有一沿x軸對稱分布的電場,其電場強度E隨x變化的圖象如圖1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O點的電勢最低
B. x2點的電勢最高
C. x1和-x1兩點的電勢相等
D. x1和x3兩點的電勢相等
本題中學課本中沒有出現特殊圖像,但是我們可應用“水平遷移”尋找熟悉的物理模型。從E-x圖象可以看出,在坐標原點處和無窮遠處場強為零,在x軸的正負半軸各有一個最大場強點,具有這一特征的電場,回顧高中階段學生所熟悉的電場模型,則可知該電場可能是等量同號點電荷連線中垂線上電場,也可能是均勻帶電圓環或均勻帶電環形圓盤軸線上電場,至于究竟是何種電場,只由圖像無法確知,但是這類電場模型分布的共同特征是顯而易見的,即中央O點處的電勢最高,關于O點對稱的x1和-x1兩點電勢相等,故可選出正確答案C.
例.[多選]如圖所示,木板與水平地面間的夾角θ=30°,可視為質點的一小木塊恰好能沿著木板勻速下滑。若讓該小木塊從木板的底端以初速度v0=10 m/s沿木板向上運動,取g=10 m/s2.則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小木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B.小木塊經t=2 s沿木板滑到最高點
C.小木塊在t=2 s時速度大小為10 m/s,方向沿木板向下
D.小木塊滑到最高點后將靜止不動
物體沿粗糙斜面上滑問題,若物體在斜面上滿足mgsinθ≤μmgcosθ,則物體的運動規律與汽車在水平路面上的剎車問題是相同的,我們通過分析汽車在水平路面上的剎車問題進行“水平遷移”,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找出汽車在水平路面上的剎車問題和物體沿粗糙斜面上滑問題異同點,達到舉一反三作用。
通過這樣的教學,不但可以使學生順利地進行水平遷移,而且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以防止“負遷移”。
任何學習都不是孤立的,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遷移是普遍存在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同時利用各種遷移,應為實現正遷移而教,只有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掌握各部分知識的區別和聯系,使重點突出,關系清楚,使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增強學習能力,人變得更加聰明。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從而受益終身。
[ 參 考 文 獻 ]
[1]何崇榮, 魏勇. 再談2010年高考江蘇卷第5題電場特點[J]. 物理通報, 2012-7.
[2]鄧新云.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J].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12-1.
[3]胡步通關于遷移學習的思考2012-1.
[4]劉偉才影響學習遷移的效果因素的研究 2013-5.